人和未來加速基因數據分析助推精準醫療
6月8日,人和未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enetalks,以下簡稱“人和未來”)受邀參加第二屆“精準醫療時代的協作創新——2016英特爾生命科學信息技術論壇”,公司CTO宋卓博士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作為世界首家將FPGA加速技術應用于基因檢測實踐的生物科技企業,宋卓博士在論壇上對其公司最新產品GTX One進行了主題演講,同時宣布人和未來加入Intel精準醫療合作伙伴(Intel BioIT Partners)計劃,正式成為英特爾合作伙伴。 通過GTX One的主題演講,宋卓博士指出隨著基因測序技術的發展,數據的生成能力已經逐漸超過及時分析數據的能力,基因檢測的計算加速勢在必行;與常規的加速手段相比,FPGA硬件加速相當于將一臺超級計算機放入一個小盒,有了它的協助一臺普通PC就能解決當下生物計算遭遇的性能瓶頸。 宋卓博士在講述基因測序領域的數據增長趨勢 資料顯示,GTX One是人和未來最新上線的研發產品,該系統是專門針......閱讀全文
醫療大數據能給精準醫療帶來什么?
腫瘤標志物與癌癥發生到底有多大關聯?怎樣從CT、核磁共振檢查結果推斷愈后表現?……5月12日成立的“河南省醫院協會人工智能與臨床大數據管理分會”,將使這些變成現實。 河南省醫院協會人工智能與臨床大數據管理分會主任委員、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高劍波表示,“分會的成立有利于數據的統一管理,
人和未來加速基因數據分析 助推精準醫療
6月8日,人和未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Genetalks,以下簡稱“人和未來”)受邀參加第二屆“精準醫療時代的協作創新——2016英特爾生命科學信息技術論壇”,公司CTO宋卓博士出席論壇并發表演講。作為世界首家將FPGA加速技術應用于基因檢測實踐的生物科技企業,宋卓博士在論壇上對其公司最新產品GT
聯手幫精準醫療突破“數據瓶頸”
為患者量身設計最佳治療方案,精準醫療將帶領醫學進入一個新時代。我國的精準醫療經過幾年的摸爬滾打,如今正遭遇“數據瓶頸”。日前,在滬上舉行的精準醫學發展戰略高端學術論壇上,各路專家呼吁數據科學家與生命科學家、醫學家聯手,共同突破這一瓶頸,讓中國的精準醫療發展駛入快車道。 生物醫學大數據:增速最快
基因檢測實現精準醫療
“一個心梗患者,需要服用一種名為‘法華林’的抗凝藥物,但是到底要吃幾片才能發揮最佳療效?有人可能需要1片,有人需要2片,有人0.5片就可以。”在近日召開的“2015朝陽國際醫學大會”上,北京朝陽醫院副院長童朝暉解釋說,以往這些患者都要親自“試藥”,吃多了容易出血,吃少了不起作用,患者要在醫生指導
精準醫療時代已至 基因測序數據分析成為關鍵
隨著醫學技術提升、就醫環境改善,困擾人們的復雜疾病是否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療?相關統計顯示,針對城市居民死亡率較高的癌癥(惡性腫瘤)、心臟病、冠心病等復雜疾病,傳統醫療方案的治療效果并不佳。據WINSymposium公布的數據顯示,傳統醫療在腫瘤治療上用藥無效率高達75%。人們仍然談“癌”色變。
精準醫療未來走向多基因檢測
近年來,精準醫療概念在醫療領域備受資本青睞,越來越多資本、企業進入該領域進行發展。在市場層面,整個精準醫療市場規模正在以不斷提升的速度逐年擴大;在技術、學術層面,精準醫療也正走在從單基因的個別熱點檢測向多基因、全基因范圍的平臺檢測的路上。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全球精準醫
醫療新革命: 破譯致病基因實現癌癥精準醫療
在被診斷患有肺癌六周后,凱里(Kellie Carey)的醫生終于不再回避有關她還能活多久的問題。凱里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是,2010年5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這位醫生在他的辦公室告訴她,也許三個月,然而她現在依然活著。這也證明長期以來科學界抗擊肺癌的努力在這10年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檢
精準醫療需要多少家基因檢測公司
傳統的基因檢測公司已經在2006年的時候被美國互聯網公司完成了從0到1的過程。如果我們還是走的傳統模式來創造一家基因檢測公司,一定是沒有出路的。特別是在國內,很多掛了”羊頭“的傳統基因檢測公司,認為很聰明的避開”基因檢測“的敏感話題,掛了”健康管理“的牌子,實際做的業務還是”基因檢測+增值產品
基因科技進步推動精準醫療未來
精準醫療并不是美國人在今年才剛剛提出的詞匯,它最早由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在2011年提出。而此前人們已經提出了“4P 醫學模式”,即預測、預防、參與以及個體化醫療,精準成為第五個P。 它將數字醫療和大數據進行結合,有時也被稱作是個性化醫療。盡管在一些領域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可以忽略不計,但精準醫療更
我國精準醫療如何讓基因測序“言聽計從”
基因測序技術是臨床分子診斷中的重要手段,其起源早于PCR技術。1968年華裔科學家吳瑞(Ray Wu)博士獨創地提出了引物延伸的測序策略,在這一策略基礎上基因測序方法得到發展,Sanger和Gilbert因開發不同的測序方法于1980年獲得諾貝爾獎。目前的基因測序技術可以分為三類:毛細管電泳測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