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酸菌及其檢驗
一、平酸菌簡介 引起罐頭食品酸敗變質而又不胖聽(即產酸不產氣)的微生物在罐頭工業上稱為平酸菌。它是需氧芽胞桿菌科中的一群高溫型,具有嗜熱、耐熱的特點,其適宜生長溫度為45-60℃,最適生長溫度為50-55℃,在37℃生長緩慢,多數菌種在pH6.8-7.2生長良好,少數菌種能在pH5.0生長,廣泛分布于土壤,灰塵和各種變質食品中。造成罐頭食品平蓋酸敗的細菌,從微生物學分類來分,主要有二種:通常是嗜熱脂肪芽胞桿菌,凝結芽胞桿菌。 嗜熱脂肪牙胞桿菌:(Bacillus stearothermo philus) 革蘭氏陽性菌,能運動,周生鞭毛。芽胞橢圓形,亞端生或端生,通常使孢囊膨大,最高生長溫度65-75℃。能夠葡萄糖產酸,水解淀粉。 凝結芽胞桿菌:(Bacillus Coagulans) 革蘭氏陽性,能運動,周生鞭毛。芽胞椰圓形或柱狀,一次端生或端生,偶爾中生,有些菌株孢囊膨大不明顯,有些菌株的孢囊大。最高生長溫度55-......閱讀全文
平酸菌及其檢驗
一、平酸菌簡介 引起罐頭食品酸敗變質而又不胖聽(即產酸不產氣)的微生物在罐頭工業上稱為平酸菌。它是需氧芽胞桿菌科中的一群高溫型,具有嗜熱、耐熱的特點,其適宜生長溫度為45-60℃,最適生長溫度為50-55℃,在37℃生長緩慢,多數菌種在pH6.8-7.2生長良好,少數菌種能在pH5.0生長,廣泛分
平酸菌及其檢驗
一、平酸菌簡介 引起罐頭食品酸敗變質而又不胖聽(即產酸不產氣)的微生物在罐頭工業上稱為平酸菌。它是需氧芽胞桿菌科中的一群高溫型,具有嗜熱、耐熱的特點,其適宜生長溫度為45-60℃,最適生長溫度為50-55℃,在37℃生長緩慢,多數菌種在pH6.8-7.2生長良好,少數菌種能在pH5.0生長,廣泛分
張立平團隊剖析茉莉酸究竟如何調控小麥花藥開裂
小麥是自花授粉作物,播種量大,繁殖系數相對較低,因此,建立完善的高產高效、高質量的雜交種子生產技術體系,是雜交小麥大面積應用的關鍵環節。其中,小麥花藥是否開裂、開裂程度及開裂時間是影響雜交小麥制種產量、質量和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已有研究表明,植物花藥不開裂與茉莉酸類物質代謝相關,噴施外源茉莉
趙立平撰文談腸道菌群與慢性病的關系
6月17日出版的《自然》(Nature)雜志,在NEWS and VIEWS欄目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的文章。 應該刊編輯部的邀請,針對《自然》和《科學》雜志最近發表的有關人體元基因組的論文,趙教授評價了這些論文在理解腸道菌群與慢性病的關系的意義。文章指出,下一階段人體元基因組學研究
當前季節慎防米酵菌酸毒素中毒
當前正值春季,氣溫持續徘徊在20-30攝氏度之間,溫度宜人、潮濕多雨,也正是椰毒假單胞菌繁殖的活躍期,相關食品極易受細菌污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誤食將引發食物中毒。為預防米酵菌酸中毒,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消費提醒: 一、易產生米酵菌酸毒素的食品種類。當前季節中,谷類發酵制品(如濕河粉、米粉、
專訪趙立平 | 減肥之道,請先照顧好你的腸道菌群
少吃多運動是許多人深信不疑的減肥妙法,可是科學家發現,僅僅靠”管住嘴,邁開腿“還不能讓人變得苗條起來。肥胖的背后其實有著更為復雜和深奧的生物學機理,我們吃下去的每日三餐,不僅提供了人體每日所需的能量,還養活了人體內大大小小的腸道微生物,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微生物決定了我們機體的健康程度。如果腸道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熱毒平顆粒中綠原酸的含量
【摘要】 目的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熱毒平顆粒中綠原酸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譜柱為YMC公司ODS-A柱(150 mm×4.6 mm,5 μm);流動相為乙腈-0.2%磷酸水溶液(10∶90),流速為1.0 mL/min,檢測波長為327 nm。結果 綠原酸的檢測濃度在0.084 8
多慮平臨床應用
? 多慮平是傳統的抗抑郁藥,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各種抑郁癥。近年來研究發現, 多慮平尚有很強的抗H1與H2受體作用,其拮抗H1受體的作用較傳統的抗組胺藥苯海拉明強100倍,是賽庚啶的11倍;與H1受體的結合力為一般抗組胺藥的800倍。??? 一、蕁麻疹??? 多慮平用于治療蕁麻疹,尤其對常規療法不易控
平壓平模切機概述
立式具有結構簡單、維修方便、易于掌握其操作和更換模切壓痕版等優點,但勞動強度較大,生產效率低,每分鐘工作次數多為20次-30次,常用于小批量生產。 臥式平壓平模切機的版臺和壓板工作面均呈水平位置,下面的壓板由機構驅動向上壓向版臺而進行模切壓痕。 由于臥式模切機壓板的行程較小,用手動放進或取出
一種脂肪酸可有效對付艱難梭菌
英國帝國理工大學近日稱,該校研究人員找到了一種可以有效對付艱難梭菌的脂肪酸,有望通過更為簡潔的方式防治腸道疾病。 健康的腸道環境受到破壞是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艱難梭菌則是導致疾病的罪魁禍首。目前主要采用注射抗生素和人體糞便提取物的方法來治療,盡管有效果,但越來越多的艱難梭菌已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