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科技部發布的2012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獲悉,全國科普人員數量穩定增長,2012年全國共有科普人員195.78萬人,比2011年增加0.77%;全國每萬人口擁有科普人員14.46人。 科普人員中,科普專職人員23.11萬人,科普兼職人員172.67萬人。全國共有科普創作人員14103人,占科普人員總數的0.72%,數量比2011年增加2912人。 統計顯示,我國科普經費投入增長較快,來源渠道仍以政府為主。2012年全社會科普經費籌集額122.88億元,比2011年增長16.70%。政府撥款85.04億元,占全部經費籌集額的比例從2011年的68.94%增長到69.20%。科普專項經費44.78億元,全國人均科普專項經費 3.31元,比2011年增加了0.47元。 在科普場館建設方面,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建筑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各類科普場館1735個,比2011年增加54個。在這些場......閱讀全文
12月7日上午,科技部發布2015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統計數據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國家科學技術普及“十二五”專項規劃》的實施效果良好,2015年全國科普事業保持平穩發展,科普人員數量持續增加,但經費投入略有下降。 科技部政策法規司人才與科普處調研員邱成利表示,在科普人
科技部發布的2014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科普經費投入明顯增長,全國人均科普專項經費4.68元,比2013年增加1.27元,有望“十二五”末超過全國人均年科普專項經費5元的規劃目標。 數據顯示,去年我國科普事業保持平穩發展。全國科普人員數量穩定增長,2014年全國共有科普人員2
據科技部網站消息,科技部發布2013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共有科普人員197.82萬人,比2012年增加1.04%,其中女性科普人員74.41萬名,占37.62%。 據介紹,全國科普統計工作由科技部組織,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具體承擔。統計共回收有效調查表56399份。
日前,科技部發布2015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統計數據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和《國家科學技術普及“十二五”專項規劃》的實施效果良好,2015年全國科普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同時也呈現出新的發展特征。 科普人員數量明顯增長。2015年全國共有科普人員205.38萬人,比2014年增加
科技部今天發布了2014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數據表明,全國去年人均科普專項經費為4.68元,比2013年增加1.27元,有望在“十二五”末超過全國人均年科普專項經費5元的規劃目標。 統計顯示,我國科普事業繼續保持平穩發展,科普人員數量穩定增加,科普經費投入明顯增長。 2014年,全國共有科
18日,科技部發布的2017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顯示,全國科普事業發展態勢良好,科普經費平穩增長,政府撥款仍是主體。2017年全國科普經費籌集額160.05億元,比2016年增加5.32%,政府撥款占全部經費籌集額的76.82%。其中,人均科普專項經費4.51元,比2016年增加0.03元。
12月24日,中國科學技術部發布2018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科普工作發展態勢良好,全國專職科普創作人員和專職講解人員數量分別比2017年增加4.13%和5.47%。圖片來源于網絡 科技部全國科普統計工作負責人邱成利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我國科普人員隊伍結構得
7日,科技部發布的2015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顯示,科普經費投入略有下降,科普專項經費共計63.59億元,全國人均科普專項經費為4.63元,比2014年減少0.05元;而科普活動經費較2014年增長14.48%,達到84.83億元。 據悉,2015年全社會科普經費籌集額141.2億元,比20
科學究竟有多遠日前,北京中國科技館內,幾名小朋友正饒有興致地操作靜電滾球裝置。 科技部的最新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全社會科普經費籌集額87.12億元,人均科普專項經費2.10元,比2008年的1.84元增加0.26元。在政府撥款的科普經費中,科普專項經費28.07億元。而在200
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9月17—19日在北京召開。大會聚焦科學素質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題,旨在以共商共建共享中深化交流合作,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發揮重要促進作用。習近平主席專門為大會發來賀信,王滬寧同志出席大會并致辭,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來賀信,眾多專家學
近日,北京市科普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北京市科委)發布《北京市“十三五”時期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和任務分工。 “十二五”時期,北京市積極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北京市科學技術普及條例》《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科學技術普及發展規劃綱要》和《北京市全民科學素質行
科技部12月18日發布2017年度全國科普統計數據。2017年全國科普經費籌集額160.05億元,比2016年增加5.32%。科普經費政府撥款122.96億元,占全部經費籌集額的76.82%。其中,人均科普專項經費為4.51元,比2016年增加0.03元。科普場館基建支出共計37.41億元,比
各位委員: 現在,我受中國科協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會委托,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并請列席同志提出意見。 2017年工作情況 2017年,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戰略指引下,我國科技戰線砥礪前行、勇攀高峰,推動科技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研發經費投入世界第二,全時研發人員數量世
當中國科技正經歷從“跟蹤模仿”到“原始創新”的嬗變之時,最突出的問題是什么? 是體制機制改革,更是科學精神與文化的塑造。 創新驅動發展,就是要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同時也意味著要以全球視野、新時代的特征,對科學精神與方法進行準確理解與重新詮釋。 唯有一流的科普工作,才會形成一流的科技軟實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當前,科學技術呈現突破性發展的新態勢,科技創新成為當代文明發展中最活躍的力量。 科技創新、普及與應用的規模和速度發展很快,不僅推動著創新成果的全民普惠,提高了人類社會的發
2015年上半年,廣西科技廳積極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圍繞落實自治區48條穩增長措施,貫徹落實彭清華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問題為導向,推進科技改革攻堅克難,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科技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加快出臺創新政策舉措,科技體制機制改革逐步深化 5月14日,廣西自治區黨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已經國務院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辦公廳 2017年6月30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 營養是
與國家風雨同路,與時代命運與共。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和中國科學院建院70周年的重要歷史節點,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以下簡稱華南植物園)迎來90歲華誕。 “90年來,我們歷經戰火紛飛、新中國成立、十年‘文革’、改革開放,華南植物園迎來了科學的春天,進入了新時代。”
全國科普日活動正在各地舉行,科普也成了這幾天的熱門話題。盡管進步顯著,但我國科普事業仍有不少難題待解。具體到科普作品的創作、傳播層面,則常被詬病質量不高、訛誤頻出等問題。好科普的標準是什么,如何暢通公眾、媒介、科學家之間的交流,如何掌控好科普作品準確與通俗之間的平衡? 讀者看不懂、學者認為不
數據來源:第八次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結果 【編者的話】 前不久,中國公民科學素養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公民科學素養水平雖然有提高,但仍只相當于日本、加拿大等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水平。報告再次引起大家對科普的關注。 國家的繁榮昌盛,離不開高素質的國民,離不開科學精
2014年6月10日,由國務院食品安全辦等17部門共同主辦,為期13天的201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在全國范圍內拉開帷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研發的科普移動客戶端(APP)—— “食事藥聞”在宣傳周第一天正式上線。 “食事藥聞”將面向日益龐大的移動終端用戶群體,發布涵蓋“四品一械”(
目 錄 一、形勢與需求 二、總體思路、發展目標和戰略部署 (一)總體思路 (二)發展目標 (三)戰略部署 三、加快實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 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五、推進重點領域核心關鍵技術突破 (一)加強農業農村科技
“和諧能源之旅”全國科普巡展廣州站啟動儀式30日在廣東省博物館舉行。“和諧能源之旅”將用兩個月的時間,通過精美詳實的展覽以及豐富多彩活動,為廣東民眾展現宏觀能源生態體系,倡導低碳智慧生活。 “和諧能源之旅”全國科普巡展廣州站活動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廣東省政府指導,中國
9月15日,雜交水稻國家重點實驗室首席科學家鄧啟云在創造1000公斤畝產紀錄的第四期超級稻品種“Y 兩優900”種植基地。 “萬畝絕收”風波后 超級稻遭遇新挑戰 “超級稻”說法會被廢止嗎 “超級稻品種”萬畝絕收、盲目追求超高產目標,高水高肥不環保、增量不增產、米質口感差……自1996年農業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颶風、沙暴、霧霾、高溫、干旱、雷雨……如今,日益增多的極端氣候事件正困擾著人類。中國是發展中大國,也是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本著負責任的態度,中國將應對氣候變化全面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總戰略,各級政府、企業主動采取節能減排、發展可再生能源、增加森林碳匯、建立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國科發政〔2018〕69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城市科技廳(委、局)、黨委宣傳部、科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科技局、黨委宣傳部、科協,中央、國務院有關部門、直屬機構,中央軍委科技委,各有關單位: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
2016年4月19日,由中國經濟網和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共同主辦的“2016年第二屆食品安全科普創新公益大賽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辦。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院長胡小松表示,食品安全科學知識的推廣和普及將對我國食品工業的發展產生重要作用,有關部門需堅決查處部分別有用心的食品安全謠言。 數據顯示,進入
改革使科技發展迎來了春天。從“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到“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從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到建設創新型國家,科技改革成為改革開放大戰略的一個縮影,發揮了先鋒、引領和試驗田作用。40年來,我國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科技實力伴隨經濟發展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最新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我國具備科學素質的公民比例為6.2%。這一數字雖然較5年前有較大提高,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提升科學素養水平,少不了優秀的科普作品。近日頒發的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有4項授予科普項目,創下了近5年來新高。雖然獲獎項目增多,但科普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