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也是導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不久前,日本滋賀醫科大學糖尿病內分泌內科和公共衛生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連續8周攝入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糙米餐,可以起到保護血管、控制血糖波動的效果。 研究人員招募28位糖尿病患者,將其分為主食糙米組(14人)和主食白米組(14人)。參試者連續8周規律攝入各自的主食。結果發現,與白米組相比,糙米組的身體發生了明顯變化。在追蹤期間,糙米組的血糖波動減小;C反應性蛋白值(炎癥與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預示因子)有所改善;體重和體脂率保持正常,血壓平穩。 研究人員表示,糙米不僅能夠抑制血糖波動,很好地改善血管內皮功能,還可以幫助患者保持正常的體重和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減少糖尿病并發癥。作為有效的飲食療法,糖尿病患者不妨經常吃點糙米,與白米配合食用,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閱讀全文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和老齡化,糖尿病發病率顯著上升,而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的慢性并發癥之一,患者輕者下肢疼痛、麻木,感覺異常及間歇性跛行,嚴重者導致下肢缺血性壞疽、甚至截肢。本研究對我院內分泌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門診及住院治療的120例糖尿病患者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聲檢
頸動脈蹼(CaWs)與缺血性卒中之間的關聯已在一系列研究中探討。影像學和病理學分析將CaW定義為纖維肌肉發育不良的內膜變異,表現為頸動脈球后部的蟲卵樣病變,更具體地說是在頸內動脈的起源處。 青年復發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頸動脈蹼的發現沒有其他明確原因,引起了人們對其機制、自然史和干預需要的疑問。本綜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對評選出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進行表彰。在本年度獲獎項目中,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為第一完成人、以嶺藥業子公司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為第一完成單位的“中醫脈絡
我國973項目“脈絡學說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的基礎研究”取得重要進展。記者近日從河北以嶺醫藥研究院獲悉:該醫藥研究院聯合北京阜外心血管病醫院、復旦大學中山醫院、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中山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所、中國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及北京中醫藥大學等國內著名科研院所承擔的這項基礎研究,經過項目組專家
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生活方式的改變,糖尿病已成為世界性疾病,我國糖尿病發生率也呈明顯上升趨勢,糖尿病的嚴重性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其并發癥。糖尿病大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1]。作為糖尿病主要并發癥之一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嚴重影響患者的勞動能力和生活質量。下肢非糖尿病性動脈硬化和
下肢血管病變(LEAD)是糖尿病(DM)最常見的并發癥,患者輕者肢體疼痛、麻木、感覺異常及間歇跛行,重者可出現下肢缺血性壞疽,面臨截肢的危險,下肢動脈栓塞是患者致殘的主要原因[1]。下肢非糖尿病性動脈硬化和糖尿病性動脈硬化具有不同的發病過程和特點,而其臨床表現有何異同,對臨床處理的意義如何,是臨
研究成果總結 2019年9月1日至3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EJM (IF=71)發表了9篇(6篇研究型文章及3篇點評文章),Lancet (IF=59)發表了14篇(7篇研究型文章及7篇點評文章),iNature簡短的總結這些研究成果: 【1】對于穩定型冠狀動脈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沒有患心肌梗
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的大血管病變之一, 以動脈病變為主, 動脈粥樣硬化是其主要的病理改變, 輕癥患者表現為肢體疼痛、麻木、感覺異常, 重者可發生間歇性跛行及下肢缺血性壞疽, 其中后者是引起下肢截肢的重要原因[1]。本文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234例糖尿病患者進行下肢動脈檢查結果分析, 并與152例
糖尿病是影響人類生命和生活質量的常見病之一,其中下肢血管病變是糖尿病常見的并發癥之一, 患者輕者肢體疼痛、麻木、感覺異常及間歇跛行,重者可出現下肢缺血性壞疽,面臨截肢的危險,近年來,其發病率不斷上升,在糖尿患者人群中下肢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亦明顯升高。為了臨床早期診斷和盡早治療,我們采用彩色多普勒這
血管病是糖尿病常見并發癥,可分為大血管病變和微血管病變兩種類型。其中以前者對患者威脅最大,主要包括冠狀動脈病變、外周血管病變及重要臟器血管病變,是導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1]。早期明確糖尿病血管病變對防止病情進展、降低血管疾病風險、提高生存質量具有積極作用,文章現以2015年6月―2017年6
腦小血管病(CSVD)是指顱內小血管病變所致臨床、認知、影像學和病理表現的綜合征,主要累及顱內小動脈、微動脈、毛細血管及小靜脈,占全部缺血性卒中病因的25%~30%。年齡、高血壓、卒中、糖尿病、吸煙、酗酒、高膽固醇血癥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CSVD發病的常見危險因素,其中以年齡和高血壓最為明確。
血管瘤是人體最常見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兒童多見,血管瘤可出現于人體各個部位,以皮膚、皮下組織最為多見,血管瘤分為毛細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蔓狀血管瘤和淋巴血管瘤〔1〕。1992年Mulliken和Clowacki根據血管病變的臨床表現及組織學特點將其分為兩大類即血管瘤及血管畸形〔2〕。 
孤立性肺結節是指肺內單發、直徑≤3 cm的圓形或類圓形病灶,一般不伴有肺不張、肺炎、衛星灶及局部淋巴結的腫大。從病理學角度來看,孤立性肺結節主要包括肺部原發性腫瘤、轉移瘤等惡性病變和良性腫瘤及感染性病變等。隨著數字X線攝影、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乳腺疾病近年來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已成為嚴重危害女性健康的常見病,而乳腺癌已成為我國婦女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1],因此早期鑒別診斷乳腺腫瘤的良惡性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例乳腺腫瘤患者均為2013年1月-2014年1
目前我國有1/5的人口都患有心血管疾病。而冠脈分叉病變又是心血管疾病中需要手術支架干預的典型心血管疾病。冠脈分叉病變是指冠狀動脈狹窄毗鄰或累及重要分支血管開口,其中重要分支血管是指對于患者有明顯功能價值,在介入治療過程中不可丟失的分支血管。這種病變在臨床上多采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手術(Percut
1955年,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發生心肌梗死時,他的私人醫生一度將其癥狀解釋為胃腸道疾病。10小時后他才轉入當地一家醫院,心電圖顯示前外側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根據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義,艾森豪威爾是1型心肌梗死。 時至今日,心肌梗死的診斷和治療已經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們不僅
目前,臨床用于診斷外周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方法很多。如彩色多普勒超聲(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對比增強磁共振
對于“獨立自主”這四個字,中國人似乎總有一種偏執的追求,不光高鐵要自己造,就連上面的零部件是不是國產的,都要刨根問底。 而醫療領域,恰恰是依賴進口的重災區。同樣的藥,常常是進口的比國產的好用,更不用說MRI等大型醫療設備了。不過一款國產心臟支架——火鷹,已經展現國際頂尖水平。 作為首個登上《
藥物的發現以及研究總是和人類與自身各種疾病作斗爭的歷程相伴相隨。其中,有些藥物在歷史的長河中被逐漸取代,有的藥物則隨著人們的認知,不斷帶給人們新的驚喜。比如近年來不斷被“解鎖”新技能的阿司匹林,比如心血管疾病用藥心得安(普萘洛爾)在嬰幼兒血管瘤治療領域已成為絕對主力。 今天要介紹的藥物--西羅
鎖骨下動脈盜血綜合征(Subclavian Steal Syndrom)是指椎動脈起始部近側段鎖骨下動脈或無名動脈狹窄或閉塞后,對側椎動脈血流經過基底動脈反流至患側椎動脈重新組成患側鎖骨下動脈遠側段的供血。文獻報道[1],鎖骨下動脈竊血椎動脈血流頻譜改變分為4級:0級:椎動脈血流頻譜形態正常。1
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結締組織病,主要表現為外周小關節的一種非化膿性炎癥。早期主要病理改變為關節滑膜增生。如果疾病不能及時診斷及臨床干預,關節軟骨及軟骨下骨將發生骨質破壞,晚期出現關節骨性強直,致殘率較高。常用影像診斷設備主要有多普勒超聲
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目前心肌功能成像的重要方法,利用SPECT或MRI可對心肌灌注狀況進行定性評估,為臨床治療決
糖尿病血管病變是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之一,發生率較高,嚴重者可導致死亡。糖尿病血管病變主要分為兩種類型:并發微血管病變,主要部位是腎臟、視網膜和皮膚等處,主要病理變化為毛細血管基底膜增厚[1];并發大血管病變,如心腦血管病變,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臨床報道糖尿病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病率較非糖尿病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文收集了2004年3月~2008年3月廣州市機關、退休干部在我院健康體檢時經醫生觸診有包塊及增生病史或乳腺紅外線、鉬靶發現異常,送彩超室進一步診斷的女病人共296例;年齡最大75歲,最小22歲,平均年齡45歲。多數伴月經前乳房脹痛,月
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粥樣硬化的一部分,是缺血性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近年來,高頻彩超對頸動脈探查的應用,使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得以廣泛研究,本文通過對無癥狀高危人群頸動脈結構及功能情況的觀察,討論頸動脈粥樣硬化與年齡、性別等高危因素的相關性,旨在通過此研究,為臨床提供可靠的影像學診斷依據
急性下肢動脈血栓形成不僅對患肢造成威脅,而且威脅著患者的生命。下肢動脈血栓絕大部分是在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能夠實時、方便、快捷、準確地評價下肢動脈血栓形成以及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及其并發癥的病變程度及特點,可為手術方案的選擇提供直觀、準確的影像學依據;并可及時為臨床提供定期隨訪診
亞急性甲狀腺炎(SAT),又稱Quervain甲狀腺炎、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巨細胞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是甲狀腺的炎癥性疾病,以20―60歲女性居多,多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1〕。本文應用二維(2D)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對亞急性甲狀炎患者甲狀腺二維圖像及血流分布狀況進行
亞急性甲狀腺炎(SAT),又稱Quervain甲狀腺炎、肉芽腫性甲狀腺炎、巨細胞性甲狀腺炎,簡稱“亞甲炎”,是甲狀腺的炎癥性疾病,以20―60歲女性居多,多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有關〔1〕。本文應用二維(2D)彩色多普勒血流顯像(CDFI)對亞急性甲狀炎患者甲狀腺二維圖像及血流分布狀況進行
11月14日是“世界防治糖尿病日”。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最常見、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請關注—— 糖尿病是全身代謝性疾病,對眼的各個部位都會造成病變,其中最常見的,對視力影響最大的是視網膜病變。臨床研究表明,糖尿病眼病與病程關系很大。另外,國際糖尿病研究資料也證實,患糖尿病8年
近十 年來,對人巨細胞病毒(HCMV)的研究有突破性進展 由于它與多 疾病有關,日益受到重視。該病毒感染的普遍性、致病的復雜性、體內不同尋常的潛伏及再激活方式、常 無癥狀感染。因此,有價值的診斷技術及治療尚有待解決, 給人們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HCMV的流行病學 HCMV為常見人體感染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