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藥6年漲29倍!新的全基因組研究奏響痛風治療曲目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又到了吃大閘蟹的時候了,然而很多人只能“望蟹興嘆”。是因為大閘蟹太貴嗎?不!是因為海鮮過敏嗎?不!是因為他們是痛風患者~ 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異常或不能排出體外而引起的關節炎癥,痛風患者的第一跖趾(腳拇指)關節處常常會在半夜出現嚴重的疼痛、紅腫和炎癥。造成痛風的本質原因是體內尿酸水平升高,造成尿酸鹽在關節和腎臟部位沉積。目前我國高尿酸患者人數達1.7億。痛風患者超過一億人。 近日,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發表論文稱,研究人員通過對近五十萬人的DNA進行全基因組分析發現:183基因座與高尿酸鹽水平密切相關。絕大多數的基因座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未發現,這意味著在基因層面上找到了治療痛風的新方法。 引起痛風的基因多達183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共衛生學院的Adrienne Tin博士和她的同事分析了近五萬名志愿者的DNA得出該結論。之前的研究已發現與高血清尿......閱讀全文
痛風藥6年漲29倍!新的全基因組研究奏響痛風治療曲目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又到了吃大閘蟹的時候了,然而很多人只能“望蟹興嘆”。是因為大閘蟹太貴嗎?不!是因為海鮮過敏嗎?不!是因為他們是痛風患者~ 痛風是由于嘌呤代謝異常或不能排出體外而引起的關節炎癥,痛風患者的第一跖趾(腳拇指)關節處常常會在半夜出現嚴重的疼痛、紅腫和炎癥。造成痛風的本質原因是體內
Cell Mol Immunol:新研究揭示治療痛風的新靶點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類型,可引起關節疼痛和僵硬。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揭示了痛風的新治療靶標。 他們的研究發表于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研究表明,通過阻斷稱為“TAK1”的信號分子可以抑制痛風引起的炎癥。該研究為開發潛在的
Cell Mol Immunol:新研究揭示治療痛風的新靶點
痛風是一種常見的關節炎類型,可引起關節疼痛和僵硬。在最近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華盛頓州立大學等機構研究人員揭示了痛風的新治療靶標。 他們的研究發表在《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雜志上。研究表明,通過阻斷稱為“TAK1”的信號分子可以抑制痛風引起的炎癥。該研究為
新研究揭示痛風的遺傳風險因素
痛風是一種體內尿酸代謝紊亂導致關節沉積尿酸結晶的一種關節病。具有多并發癥、 病程長、發作劇烈等特點。多發于男性,且目前難治愈。 根據《2017年中國痛風現狀報告白皮書》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癥患者人數已達1.7億,其中痛風患者超過8000萬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長率迅速增加。預計2020年
解熱鎮痛抗炎藥與抗痛風藥
第十八章????解熱鎮痛抗炎藥與抗痛風藥[目的要求]1.掌握本類藥解熱、鎮痛、抗炎的作用特點及其與PG合成的關系。2.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用途及主要不良反應。3.掌握對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布洛芬以及尼美舒利的作用特點。4.熟悉保泰松、甲芬那酸、雙氯芬酸、及吡羅昔康的作用及應用特點。5.了解抗痛風藥
手術治療痛風癥的相關介紹
必要時可選擇剔除痛風石,對變形關節進行矯形等手術治療。痛風石的手術適應癥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痛風石導致肢體畸形并引起功能障礙而影響日常生活; (2)壓迫皮膚,已經形成或即將出現皮膚破潰; (3)竇道形成,粉筆物質滲出或伴有不同程度的感染; (4)關節活動障礙,神經受壓出現卡壓癥
痛風的藥物治療臨床應用總結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提高,代謝相關性疾病發病率逐年升高。痛風患病率為1.0%-15.3%,患病率受地域、飲食及人種差異較大。痛風是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和慢性痛風石疾病。長期痛風發作可并發腎臟病變,關節破壞及腎功能受損。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是痛風發作的生化基礎和病因,兩者密切相關。痛風分期包括四期,無癥狀性
“痛風”新療法,能達到痛風的血清尿酸目標
該研究的作者認為,一種名為苯溴馬隆的藥物可能是治療痛風的一種改進方法。痛風是由關節中尿酸鹽晶體積聚引起的,黃嘌呤氧化酶抑制劑如非布索坦是幫助患者降低血液中尿酸鹽水平的主要治療方法。然而,《關節炎與風濕病學》上報道的一項新的臨床試驗表明,不太受歡迎的藥物苯溴馬隆在低劑量時可能更好。在一項前瞻性單中心開
遇到痛風患者如何選擇治療藥物?
痛風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目前我國痛風的患病率在1%~3%,并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痛風是體內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障礙引起尿酸在關節及其周圍組織沉積過多引起的疾病,常表現為痛風性關節炎,還可并發腎結石,嚴重者可出現腎功能損害,常伴發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糖尿病、冠心病等。痛風的治療藥物主要分為痛風急性發作抗
手術治療肘部痛風石臨床分析
臨床資料患者,男,54歲。以“左肘后腫塊8年”為主訴于2017年8月13日入院。現病史:患者17年前年因食用羊雜湯后左足第1跖趾關節疼痛至當地醫院就診,血尿酸水平600μmol/L,診斷為“痛風”,接受秋水仙堿治療后疼痛得到緩解。3年前發現左肘后出現包塊且逐漸增大,包塊處偶發劇烈疼痛,口服秋水仙堿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