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陰溝腸桿菌的基本介紹
陰溝腸桿菌(Enterobacter cloacae)是腸桿菌目腸桿菌科腸桿菌屬的一種細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動物的糞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檢出,是腸道正常菌種之一。 陰溝腸桿菌(Enterobacter cloacae)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動物的糞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檢出是腸道正常菌種之一,但可作為條件致病菌。隨著頭孢菌素的廣泛使用陰溝腸桿菌已成為醫院感染越來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細菌感染性疾病,常累及多個器官系統,包括皮膚軟組織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以及敗血癥等由于陰溝腸桿菌能產生超廣譜β-內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和Amp C酶耐藥情況嚴重,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新的挑戰。......閱讀全文
關于陰溝腸桿菌的基本介紹
陰溝腸桿菌(Enterobacter cloacae)是腸桿菌目腸桿菌科腸桿菌屬的一種細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動物的糞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檢出,是腸道正常菌種之一。 陰溝腸桿菌(Enterobacter cloacae)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動物的糞便水、泥土、植物中均可檢出
陰溝腸桿菌
?一、????細菌的傳播與致病 陰溝腸桿菌廣泛分布于環境中,土壤、水、污水、腐爛蔬菜和乳制品亦可發現,在陰溝污水中含量可高達107/g。它是存在于人和動物腸道內的條件致病菌,易致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它也可發生傷口感染、菌血癥和敗血癥,尤其易發于下列危險因素的患者:如長期住院(特別是在ICU)、患嚴重
關于陰溝腸桿菌的感染治療介紹
1.病原治療 陰溝腸桿菌既存在ESBLs問題又存在Amp c酶的問題故耐藥情況嚴重。陰溝腸桿菌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奧格門汀)、頭孢呋辛的敏感率較低均在25%以下對氨曲南頭孢噻肟、環丙沙星他唑西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也不高,僅在35%~55%之間在治療陰溝腸桿菌感染時,應根據藥敏試驗和耐藥機制檢
陰溝腸桿菌感染的介紹
陰溝腸桿菌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人和動物的糞便中,泥土、植物中均可檢出,是腸道正常菌種之一,但可作為條件致病菌。隨著頭孢菌素的廣泛使用,陰溝腸桿菌已成為醫院感染越來越重要的病原菌,其引起的細菌感染性疾病,發病部位常累及多個器官系統,包括皮膚軟組織感染、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菌血癥、敗血癥、眼球
關于陰溝腸桿菌的病因分析
陰溝腸桿菌是腸桿菌科腸桿菌屬的成員之一。該菌為革蘭陰性粗短桿菌,寬約0.6~1.1μm,長約1.2~3.0μm,有周身鞭毛(6~8條鞭毛)動力陽性,無芽孢無莢膜其最適生長溫度為30℃,兼性厭氧,在普通培養基上就能生長,形成大而濕潤的黏液狀菌落,在血瓊脂上不溶血,在伊紅-亞甲藍瓊脂(EMB)為粉紅
陰溝腸桿菌感染的治療介紹
1.病原治療 (1)如陰溝腸桿菌產生ESBLs,則首選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如亞胺培南,復合制劑如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鈉等和頭霉素類抗生素也可選用,但需加大劑量,喹諾酮類抗生素應根據各地的藥敏情況來選用。 (2)如果陰溝腸桿菌產生AmpC酶,可選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如亞胺培南和第四代
陰溝腸桿菌的治療
1.病原治療 陰溝腸桿菌既存在ESBLs問題又存在Amp c酶的問題故耐藥情況嚴重。陰溝腸桿菌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奧格門汀)、頭孢呋辛的敏感率較低均在25%以下對氨曲南頭孢噻肟、環丙沙星他唑西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也不高,僅在35%~55%之間在治療陰溝腸桿菌感染時,應根據藥敏試驗和耐藥機制檢測報
怎樣預防陰溝腸桿菌?
預后: 早期合理選擇敏感抗菌藥物治療預后良好,如伴有基礎疾病或免疫力低下者病死率達21%~71%提示陰溝腸桿菌感染者預后較差。 預防: 1.加強勞動保護,避免外傷及傷口感染保護皮膚及黏膜的完整與清潔。 2.做好醫院各病房的消毒隔離及防護工作,勤洗手防止致病菌及條件致病菌在醫院內的交叉感染慢
陰溝腸桿菌感染的診斷
根據各系統的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可判斷感染發生的部位,細菌培養出陰溝腸桿菌為確診依據。應注意免疫力低下的患者,感染的臨床表現可不典型。確診需血培養或涂片檢測到陰溝腸桿菌。
陰溝腸桿菌感染的治療
1.病原治療(1)如陰溝腸桿菌產生ESBLs,則首選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如亞胺培南,復合制劑如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鈉等和頭霉素類抗生素也可選用,但需加大劑量,喹諾酮類抗生素應根據各地的藥敏情況來選用。(2)如果陰溝腸桿菌產生AmpC酶,可選用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如亞胺培南和第四代頭孢菌素如頭
陰溝腸桿菌感染的并發癥介紹
并發癥常見感染性休克或DIC此外可引起肺膿腫腦膿腫等。
概述陰溝腸桿菌的發病機制
作為革蘭陰性細菌內毒素起著致病作用除此之外該菌對消毒劑及抗生素有強烈的抵抗能力這是漸增多的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它能很快獲得對抗生素,尤其是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性應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 1.宿主防御功能減退 (1)局部防御屏障受損:燒傷、創傷手術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膚黏膜的損傷,
概述陰溝腸桿菌的感染癥狀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大體上類似于其他的兼性革蘭染色陰性桿菌可表現為皮膚、軟組織呼吸道泌尿道、中樞神經系統、胃腸道和其他的器官的感染: 1.敗血癥 多發生在老人或新生兒中,有時伴有其他細菌混合感染在成人和兒童中常伴發熱,并多有寒戰患者熱型不一,可為稽留熱間歇熱弛張熱等可伴低血壓或休克患者
陰溝腸桿菌感染的發病機制
作為革蘭陰性細菌,內毒素起著致病作用。除此之外,該菌對消毒劑及抗生素有強烈的抵抗能力,這是漸增多的醫院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原因是它能很快獲得對抗生素,尤其是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的耐藥性,應引起臨床醫師的重視。 1.宿主防御功能減退 (1)局部防御屏障受損:燒傷、創傷、手術、某些介入性操作造成皮
講述陰溝腸桿菌感染的檢查
1.病原學檢查 (1)細菌培養血培養及骨髓培養陽性是確診的主要依據。應盡可能在抗生素使用之前即在寒戰、高熱時采集標本,反復多次送檢。 (2)細菌涂片膿液、腦脊液、胸腔積液、腹水、淤點等直接涂片檢查,也可檢出病原菌,對快速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血常規 白細胞計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顯著增
陰溝腸桿菌感染的發病原因
陰溝腸桿菌是腸桿菌科腸桿菌屬的成員之一。該菌為革蘭陰性粗短桿菌,寬約0.6~1.1μm,長約1.2~3.0μm,有周身鞭毛(6~8條鞭毛),動力陽性,無芽孢,無莢膜。其最適生長溫度為30℃,兼性厭氧,在普通培養基上就能生長,形成大而濕潤的黏液狀菌落,在血瓊脂上不溶血,在伊紅-亞甲藍瓊脂(EMB)
陰溝腸桿菌感染的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可表現為皮膚、軟組織、呼吸道、泌尿道、中樞神經系統、胃腸道和其他的器官的感染。 1.敗血癥 多發生在老年患者或新生兒中,有時伴有其他細菌混合感染。在成人和兒童中常伴發熱,并多有寒戰。患者熱型不一,可為稽留熱、間歇熱、弛張熱等。可伴低血壓或休克。患者多表現為白細胞計數增多,也
陰溝腸桿菌感染的發病原因及發病機制
發病原因 陰溝腸桿菌是腸桿菌科腸桿菌屬的成員之一。該菌為革蘭陰性粗短桿菌,寬約0.6~1.1μm,長約1.2~3.0μm,有周身鞭毛(6~8條鞭毛),動力陽性,無芽孢,無莢膜。其最適生長溫度為30℃,兼性厭氧,在普通培養基上就能生長,形成大而濕潤的黏液狀菌落,在血瓊脂上不溶血,在伊紅-亞甲藍瓊
關于腸桿菌肺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腸桿菌肺炎過去極為罕見。近幾十年。隨著廣譜抗生素和呼吸醫療器械應用的增多,腸桿菌肺炎已占院內獲得性肺炎的9.4%,僅次于銅綠假單胞菌肺炎、金葡菌肺炎和克雷白桿菌肺炎,居第4位,其中以陰溝腸桿菌和產氣腸桿菌所致者多見。臨床上,腸桿菌肺炎多發生于衰弱或免疫抑制者,易由污染的醫療器械引起暴發流行,常伴
阪崎腸桿菌的基本介紹
阪崎腸桿菌(又稱阪崎氏腸桿菌)是腸桿菌科的一種,1980年由黃色陰溝腸桿菌更名為阪崎腸桿菌。阪崎腸桿菌能引起嚴重的新生兒腦膜炎、小腸結腸炎和菌血癥,死亡率高達50% 以上。微生物學家尚不清楚阪崎腸桿菌的污染來源,但許多病例報告表明嬰兒配方粉是發現的主要感染渠道。
關于腸桿菌肺炎的檢查介紹
1.血象 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或正常,但中性粒細胞常明顯增加,貧血較常見。 2.尿常規、腎功能和肝功能 腸桿菌敗血癥合并肺炎者,尿常規、腎功能和肝功能可能異常。 3.痰液細菌培養 確診腸桿菌肺炎的惟一手段。臨床咳出的痰受口咽部其他細菌的污染,可采用經環甲膜穿刺、經皮肺穿刺和經纖支鏡獲得標本
關于H7大腸桿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H7大腸桿菌是數百種大腸桿菌中的一個亞型。雖然生長在健康人類和動物的腸道內的絕大多數菌種都是無害的,但這一菌種卻會產生強烈的毒素,并引發嚴重的疾病。O157:H7大腸桿菌是在1982年的一次嚴重出血性腹瀉爆發期間被首次確認為致病菌的;該次疾病爆發的根源已被證明是受到污染的漢堡包所致。
關于腸球菌的基本介紹
腸球菌為革蘭陽性(G+)球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環境及人和動物消化道內。20世紀80年代以來,腸球菌嚴重感染的發生率和病死率明顯升高,并且由于腸球菌的固有耐藥和獲得性耐藥使許多常用抗菌藥物在治療腸球菌感染時失敗。因此,從分子水平對腸球菌致病因子、腸球菌引起的感染機制與治療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關于腸桿菌科細菌構造復雜的介紹
菌體表面有多種抗原,主要有菌體抗原0、鞭毛H抗原和莢膜K抗原三種。細胞壁共分三層:細胞外膜、粘肽糖肽與質周隙組成的胞壁層和細胞膜。0抗原為細胞壁成分,由蛋白脂多糖組成,耐熱。0抗原可分三部分: ①多糖側鏈,各種不同腸桿菌科細菌具有不同的糖成分,多糖的排列也不相同,因而決定了0抗原的特異性;
關于聚團腸桿菌感染的檢查介紹
1、聚團腸桿菌感染的實驗室檢查: 多數患者血中可培養鑒定出成團泛菌。患者的白細胞總數及嗜中性粒細胞分類均明顯升高,部分機體反應差或接受化療的患者白細胞總數可不升高或者降低,但嗜中性粒細胞分類一般升高;由于成團泛菌與傷寒桿菌“O”有交叉抗原性,部分患者的血清傷寒凝集試驗可為陽性。 2、聚團腸桿
關于腸桿菌科細菌感染的病原介紹
克雷伯菌屬、沙雷菌屬、腸桿菌屬與哈夫尼亞菌屬同屬于克雷伯菌族,其生化反應很相似,某些氨基酸脫羧酶試驗有助于鑒別。克雷伯菌屬可分7個種,其中肺炎克雷伯桿菌 、產酸克雷伯桿菌、鼻硬結克雷伯菌 和臭鼻克雷伯桿菌 的臨床意義較大。克雷伯菌屬目前是除大腸桿菌外最重要的條件致病菌。本菌可產生莢膜,無動力,按
關于加德納桿菌的基本介紹
加德納菌( Gardneralla vaginalis, Gv)是一類革蘭染色陰性或陽性的短桿菌,厭氧,嗜血,培養困難。Gv是1953年leopold分離出來,1955年證明與女性陰道病有關。Gv是女性細菌性陰道病(bacterialvaginosis,BV )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可經性接觸傳播
關于鼠疫桿菌的基本介紹
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是一種桿菌,屬于耶爾森氏菌屬,同時是腺鼠疫、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的病媒。在沒有治療的情況下,感染腺鼠疫75%會死亡,感染肺鼠疫的近100%會死亡,在人類歷史上造成了嚴重的傷亡。滅鼠、蚤等,搞好環境衛生,可預防感染鼠疫桿菌。 鼠疫桿菌(Yersinia p
關于其他腸桿菌科細菌感染的病原介紹
變形菌屬為革蘭陰性需氧或兼性厭氧菌,有動力,普通和奇異變形桿菌在瓊脂平板上呈彌散性生長。不發酵乳糖,能產生尿素酶,分解尿素而釋放氨。包括普通變形桿菌、奇異變形桿菌和彭氏變形桿菌三個種,莫根菌屬,只包括一種莫根桿菌,普羅菲登菌屬包括雷極普魯菲登菌、斯氏普魯菲登菌和產堿普魯菲登菌。變形桿菌屬中除奇異
關于阪崎腸桿菌感染的診斷要點介紹
(一)人工或混合喂養兒。 (二)具備上述臨床表現中的一項或多項。 (三)實驗室檢查:血常規(白細胞增高,新生兒或早產兒可降低,中性粒細胞增多,可有血小板降低),便常規(可有紅白血球,便潛血陽性),腦脊液檢查(白細胞增加,蛋白增高,糖降低),血、腦脊液、便培養有阪崎腸桿菌生長。 (四)影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