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國內外干細胞研究的學術交流,推動干細胞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自2008年以來,已成功舉辦了五屆廣州國際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論壇得到海內外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已逐漸形成有區域特色的會議品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再生細胞生物學分會于2011年11月獲批成立,致力于推廣中國的干細胞與再生生物學研究在國內國際的影響力,促進國內外的學術交流。第六屆廣州國際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再生細胞生物學年會于2013年12月18-19日在廣州白云國際會議中心舉行。 第六屆廣州國際干細胞與再生醫學論壇暨第二屆中國再生細胞生物學年會秉承往屆的優良傳統,將圍繞多能性與重編程的調控、神經科學與神經干細胞、造血干細胞分化調控、疾病模型與轉化醫學、植物再生生物學等熱點話題展開討論。會議有幸邀請到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會長、同濟大學校長裴鋼院士,“克隆羊多利之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Ian Wilmut教授,在......閱讀全文
對于細胞治療來說,春天似已到來;因頂層明確鼓勵開放和創新,實施層醫院渴望規范開展工作已蓄勢待發,然而,具體實施細則猶抱琵笆半遮面,遲遲沒有出臺,導致細胞治療的現狀與上述重大國家新政策發布前幾無二致。中國臨床細胞治療創新路在何方?實施細則不能出臺的障礙是什么?如何化解? 國務院今年5月14日宣布
干細胞的另一個名字叫“萬能細胞”,它們通常能夠成為受損組織與器官的“個性化”替代品。身體里有個類似于女媧的“干細胞”。女媧是摶土造人,干細胞的任務就是分化出各種功能細胞。然后這些細胞再進行特定的組合,行成我們身體內的各個組織和器官。故稱為讓生命延續的干細胞。我們的皮膚劃破了,過兩天自己就會愈合,又或
“黑匣子”(Black Box),學名是飛行數據記錄儀,是飛機專用的電子記錄設備之一,可以記錄飛機飛行期間的詳細信息資料。 回首2014年,找不到“黑匣子”的馬航(MAS)在12月15日告別吉隆坡股票交易所,結束為期29年的上市生涯。這一天,恰好也是韓國科學家黃禹錫的生日。 看到上述開頭,你
人牙齒干細胞(dental stem cells, DSC)可分為牙齒上皮干細胞(Dental epithelial stem cells)和牙齒間充質干細胞(Dent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兩類。胚胎口腔上皮誘導牙形成(odontogenesis)。牙釉質是由牙齒成
在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兩項干細胞研究成果——“哺乳動物多能性干細胞的建立與調控機制研究”和“成體干細胞救治放射損傷新技術的建立與應用”,分別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我國的干細胞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研究首次同膺國家科技獎。這不僅再一次將人們的眼球聚焦到干細胞
在2014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中,兩項干細胞研究成果——“哺乳動物多能性干細胞的建立與調控機制研究”和“成體干細胞救治放射損傷新技術的建立與應用”,分別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這是我國的干細胞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研究首次同膺國家科技獎。這不僅再一次將人們的眼球聚焦到干細胞
不用創建一個胚胎,而將成體細胞還原為胚胎狀態是一件棘手的事情。科學家們現已能重置一個成熟體細胞中的DNA,使該細胞能成長為人體內的任何細胞類型,如心臟肌肉細胞、神經細胞和膀胱細胞等。 一個病人到醫院診斷病情,醫生告知其診斷結果不太好,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于是,醫生從病人的頭上拔出一根
人類腸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每周,腸道都會再生一層新的內皮細胞,脫落的表面面積相當于一個小型公寓,并用新的細胞進行修復。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知道,負責這一改頭換面行為的是腸道干細胞,但是直到今年,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UNC)醫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Scott Magne
小保方晴子學術做偽的新聞在全球整整火了一年,從這就可以看出,干細胞在醫學研究中有多么炙手可熱!還好,關于干細胞的研究的確有不少成果。20年前發現了胚胎干細胞,8年前有了誘導多能干細胞,可到底什么時候我們才能真的靠它們治病?各類研究和臨床試驗的回答是:馬上! 日本美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2014年在
人類腸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每周,腸道都會再生一層新的內皮細胞,脫落的表面面積相當于一個小型公寓,并用新的細胞進行修復。幾十年來,研究人員已經知道,負責這一改頭換面行為的是腸道干細胞,但是直到今年,美國北卡大學教堂山分校(UNC)醫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理學、生物醫學工程副教授Scott Magne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2月26日,國家科技部網站發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科技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試點工作,加強干細胞基礎與轉化方面的投入與布局。科技部網站上表示,目前,“干細胞與轉化醫學”重點專項已進入實施方案編制階段。實
獲準進入臨床研究 實現組織器官的修復和再生是臨床醫學研究人員和生物學家多年來夢寐以求的事情。1996年,當英國科學家利用動物體細胞克隆技術制造出克隆羊“多莉”時,人們看到這一夢想實現的可能。但隨后由于“體細胞克隆技術”備受爭議,政策等因素的限制,“人的體細胞克隆技術”在近十余年進展緩慢。
在未來,因器官移植而導致的器官買賣或許將會絕跡,人們將可能從自己身上采集細胞為自己治病,不停地更新自己,在另一個意義上實現“返老還童”。 今年 10 月 8 日,英國科學家約翰?格登和日本科學家山中伸彌因為“發現成熟細胞可以被重新編程為多功能干細胞”而獲得諾貝爾獎。 他們的
近日,美國科學家在《細胞干細胞》雜志上撰文指出,在老鼠身上進行的研究表明,Mof蛋白在保護干細胞的“干性”(幫助干細胞閱讀和使用自己的DNA)方面起關鍵作用。最新研究對于發揮干細胞治療疾病的潛力至關重要。 干細胞可以變成身體內的任何細胞,但干細胞如何保存這種能力以及如何“決定”放棄這種狀態
肌肉干細胞可發育分化為成肌細胞(myoblasts),后者可互相融合成為多核的肌纖維,形成骨骼肌最基本的結構。 人類胚胎和成人體內都存在肌肉干細胞。胚胎和胎兒的肌肉干細胞增殖使得肌肉組織發展;成年人體內的肌肉干細胞亦被稱為衛星細胞,處于休眠狀態,沿著肌肉纖維而分布。在經過強烈運動或是受到外界傷
欄目主持:潘鋒 本期話題:美國科學家培養出乳腺癌干細胞 日前出版的《腫瘤細胞》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美國科學家已經從正常組織中成功培養出乳腺癌干細胞,而此前任何一個出版物都沒有此類報道。這一研究有望進一步加深科學界對腫瘤發生機制的研究和認識,并找到徹底根治癌癥的新方法。
科研人員向細胞中加入“魔法藥水”。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供圖 如何又快又好地誘導多能干細胞,最近有了新方法。科研人員們開發了一套“魔法藥水”,用它依次為細胞“洗澡”,便可又快又好地實現多種體細胞類型的“返老還童”。
細胞是構成人體組織器官的基本單位,人體大約由200多種類型的60萬億個細胞構成。在人的一生中,身體內各種細胞需要不斷地更新,而這些新陳代謝的任務就是由一類特殊的細胞——干細胞來完成。 揭秘干細胞 干細胞的“干”譯自英文stem,有“樹干”和“根源”之意。
2018年,Anversa實驗室超過30篇文章由于造假而撤稿,這一事件對于心肌細胞治療領域帶來了非常負面的影響。在過去的18年間,許多醫生和科學家以此不實結論花費數年進行的科學研究變得毫無意義,不僅使病人蒙受了極大的損失,在該領域里投入的數百萬計資金也付之東流。然而,骨髓細胞或者是成體駐留的心肌
5月22日,科技部官網發布了《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2018年度項目申報指南征求意見的通知》,其中,“干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納米科技”重點專項 與生物醫學領域相關。 關于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等6個重點專項
即將過去的5月份,有哪些重大的干細胞研究或發現呢?生物谷小編梳理了一下這個月生物谷報道的干細胞方面的新聞,供大家閱讀。 1. 重磅!日本科學家首次利用皮膚細胞恢復病人視力 日本研究人員報道了他們首次成功地將來自一名女性患者皮膚細胞經重編后產生的誘導性多能干細胞(induced pluripo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埃默里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在一些患有腎癌和其他泌尿系統癌癥的患者的腫瘤內部建立了“前線作戰基地”或者說淋巴結樣結構。腫瘤中免疫細胞得到良好支持的患者更有可能在更長的時間內控制他們體內的癌癥生長,這一發現可能指導腎癌患者手術后的治療決策。此外,正在進行的研
由紐約干細胞基金(NYSCF)研究所的Dieter Egli博士和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Mark Sauer博士領導的一個科學家研究小組,采用體細胞核移植構建出了第一個具有兩套染色體的、疾病特異性胚胎干細胞系。 科學學家們通過一個叫做體細胞核移植(SCNT)的過程,將成人皮膚細胞的細胞核
“江湖論劍”,聽聽不同的聲音。靜下心來,潛心研究,我們將走的更遠。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今天讓分享一下科學網博主金石先生(原作者筆名)對干細胞治療觀點的最后一篇。 1合理的干細胞來源 許多實驗室發布自己在干細胞領域的研究成果,而事實上多數發表在頂級刊物上研究成果卻難以重現,排除試劑、裝備、
Cancer Cell:腫瘤干細胞為根治癌癥帶來了新的曙光。 癌癥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200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約1000萬人,死亡620萬人;預計2020年癌癥新發病例將達到1500萬人,死亡1000萬人。《中國癌癥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指出:癌癥正在成為2
由胚胎干細胞分化而來的神經群,在培養基中聚集成球狀。圖片來源:Brivanlou Lab/Rockefeller University 胚胎干細胞(ES)為生命的早期發育提供了豐富的信息。類似于天文學家們回顧宇宙大爆炸,生物學家們也傾向于在這類細胞中尋找生命起源的秘密。科學家們將
《Cell Stem Cell》雜志是2007年Cell出版社新增兩名新成員之一(另外一個雜志是Cell Host & Microbe),這一雜志內容涵蓋了從最基本的細胞和發育機制到醫療軟件臨床應用等整個干細胞生物學研究內容。這一雜志特別關注胚胎干細胞、組織特異性和癌癥干細胞的最新成
調控科學是一門研究科學與技術如何促使新的政策法規形成的基礎新興科學。細胞治療的技術發展給調控科學帶來了新的挑戰。 細胞治療政策法規的形成依據是什么?這就是調控科學探尋的問題。細胞治療是一個全新的科學領域,調控科學和細胞治療有什么聯系?這是非常復雜的問題。 技術與調控科學的并軌發展 調控科
11月16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試點專項2016年度第一批項目申報指南正式在科技部門戶網站對外公布,“干細胞及轉化研究”名列其中。“十二五”期間,我國累計支持干細胞相關的重大科研項目近170項,支持經費超過24億元。在這場新興的研究熱潮中,中國沒有缺席。 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