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于9月9日-12日在南京召開。會上,來自南京軍區總醫院的汪俊軍主任圍繞“心血管疾病的個體化風險評估”進行講座。 據《新英格蘭醫學雜志》的最新研究報道:在1990-2013年間,人口老齡化和增長導致全球心血管死亡增加,僅有中歐和西歐地區在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管理獲益可抵消該地區人口學方面的壓力。因此加強心血管的健康管理、進行早期診斷、危險分層和個體化危險評估已成為有效預防及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關鍵所在。 遏制心血管疾病高發,最根本的措施在于預防,歐美國家率先制定了相關指南,我國也形成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中國專家共識,開始了“重視危險因素、重視預防和重視慢病管理模式、探索的實踐”。盡管這些預防政策降低了CVD的死亡率,但仍有相當一部分CVD患者的危險因素沒有達到控制的目標,因此心血管疾病的初級預防(Pri......閱讀全文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圍內死亡和致殘的主要原因。大量的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表明,短期暴露于環境空氣污染對心血管健康具有不利影響。環境空氣污染,特別是細顆粒物(PM2.5,空氣動力學直徑≤2.5μm的顆粒)污染,是中國乃至全球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全球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空氣污染的地區。2015年,全球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心血管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BMJ:一天一個雞蛋或并不會增加機體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doi:10.1136/bmj.m513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BMJ上的研究
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進程的加速,我國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流行趨勢也越來越為明顯,心血管病的發病人數持續增加,而且未來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數仍將快速增長。心血管疾病負擔越來越嚴重,其已經成為如今人們所要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了。 那么有什么有效的方式能夠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呢?在這里,
iNature 據估計,2017年世界上有5500萬人死亡,其中有1,77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記錄全球(按經濟水平分組)和各國風險因素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之間關聯的一致性或差異,將有助于制定全球和具體情況的預防戰略。 2019年9月3日,Salim Yusuf等人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新英格蘭
原標題:《柳葉刀》:阿司匹林可能吃錯了!超11萬人研究顯示,指南推薦的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劑量會使某些體重患者死亡風險不降反升 120年前,能夠解熱鎮痛的阿司匹林誕生,20年前,有研究人員報告,低劑量的阿司匹林可以預防心肌梗死。近年來又有研究發現,阿司匹林在癌癥,尤其是腸癌的預防中也有一定效果。
久坐常常被認為會導致過早死亡、增加2型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的風險,在一項對5638名女性進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久坐行為與未來人群患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那些久坐的人群未來患心血管疾病事件的風險最高,而且相比長時間坐著不站起來活動的女性而言,中間站起來活動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全球最大品牌管理咨詢機構Interbrand(國際品牌集團)旗下的Interbrand Health公司3月30日發布了《2016年最具品牌價值的制藥企業(Best Pharma Brands)》。 《2016年最具品牌價值的制藥企業報告》采用了Interbrand經過ISO認證的品牌價值評估
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秦國友課題組與丹麥奧胡斯大學、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耶魯大學和瑞典卡洛林斯卡大學聯手,利用240萬大隊列人群近40年的健康登記系統數據,評估了母親孕期糖尿病與其子代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之間的關聯,以及母親心血管疾病史或母親合并糖尿病并發癥是否影響這些關聯。12月5日,該研究
微生物對人體內正常的生理活動來說是必不可少的,近10年的研究表明微生物與多種疾病的發生存在著密切關聯,如肥胖和2型糖尿病以及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cardio vascular diseases,CVD)。心血管疾病大部分是由于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發展可能會受到血管壁細胞受
如今,常有一些食療偏方帖在朋友圈熱傳,有的食療方子稱可以將一些無法根治的疾病徹底治愈,甚至比吃藥動手術還管用。請關注—— 食療能治愈心血管疾病嗎? 最近,朋友圈流行一個熱貼稱,一位三條血管已經被嚴重堵塞的病人,本來需要做搭橋手術,結果通過一個食療偏方,1杯檸檬汁、1杯姜汁、1杯大蒜汁、1杯蘋
1型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但目前的指南并未將發病年齡視為重要的危險分層因素。故不同年齡段發病,對于預后是否有差異,不是很清楚。2018年8月11日,Araz Rawshani等人在Lancet(IF=53)在線發表題為“Excess mortality and cardiova
一、 定義及參考范圍 微量白蛋白尿( microalbunminuria, MAU )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參考范圍,但不能用常規的方法檢測出這種微量的變化。白蛋白( Albumin )占血漿總蛋白量的 60% ,分子量為 69kD, 是一種帶有負電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況下只有極少量的白蛋
一、 定義及參考范圍微量白蛋白尿( microalbunminuria, MAU )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參考范圍,但不能用常規的方法檢測出這種微量的變化。白蛋白( Albumin )占血漿總蛋白量的 60% ,分子量為 69kD, 是一種帶有負電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況下只有極少量的白蛋白可
一、 定義及參考范圍微量白蛋白尿( microalbunminuria, MAU )是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參考范圍,但不能用常規的方法檢測出這種微量的變化。白蛋白( Albumin )占血漿總蛋白量的 60% ,分子量為 69kD, 是一種帶有負電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況下只有極少量的白蛋白可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面臨的一種致死率較高的疾病。根據2013年WHO統計數據,預計到2030全球將有2300萬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多年生命醫學研究,已經讓人類在治療心血管疾病領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對致病因素(高血壓、2型糖尿病、吸煙和缺乏運動等)積極管理和治療藥物的研發,讓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
伴隨經濟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續提高,我國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一高一低"的態勢:發病率高、患者年齡趨低(年輕化)。如何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如何在診療過程中提高效率,做好術后患者的健康管理以降低再入院率,就成為心血管疾病領域的專業醫療人員、專家及領導們共同關心的話題。 本文旨在探討如何幫助心
根據《營養學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長期攝入多種維生素與降低男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有關。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了多種維生素對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影響。多種維生素是被廣泛使用的飲食補品,因為它們被認為可以改善或維持健康。但是,只有少數研究調查了多種維生素在預防心血管疾病中的潛在作用。因此,美國的一組研究人員在一
一.生物學結構 人體內同型半胱氨酸(Hcy)作為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其本身并不參與蛋白質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與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過各種轉甲基作用為體內已知的約50多種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質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轉移酶作用下將甲基轉移至另一物質后,生
一.生物學結構 人體內同型半胱氨酸(Hcy)作為蛋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其本身并不參與蛋白質的合成。蛋氨酸分子含有S甲基;在與ATP作用生成S腺苷蛋氨酸后,可通過各種轉甲基作用為體內已知的約50多種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物質提供甲基。S腺苷蛋氨酸在甲基轉移酶作用下將甲基轉移至另一物質后,生成S
我國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心血管病患者,每10秒鐘就有1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在致中國城鎮與農村居民死亡疾病中占首位。因此可見,心血管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是未來臨床與科研重點關注的研究方向。轉化醫學這一概念的提出促進了臨床實踐向基礎研究提出新的命題,基礎研究提出可能的解決方案進行臨床驗證,相互轉
在中國,大約每10秒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在美國,大約每40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 中美兩國不久前相繼公布的國家心血管病報告顯示:心臟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仍是目前中美成年人的主要致死原因。 中科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教授陳可冀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心血管疾病是一
陳可冀 在中國,大約每10秒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在美國,大約每40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 中美兩國不久前相繼公布的國家心血管病報告顯示:心臟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仍是目前中美成年人的主要致死原因。 中科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教授陳可冀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研究成果總結 2019年9月1日至3日,國際頂級醫學期刊NEJM (IF=71)發表了9篇(6篇研究型文章及3篇點評文章),Lancet (IF=59)發表了14篇(7篇研究型文章及7篇點評文章),iNature簡短的總結這些研究成果: 【1】對于穩定型冠狀動脈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沒有患心肌梗
陳可冀 在中國,大約每10秒就有1人因心血管疾病死亡;在美國,大約每40秒就有1人因此死亡。 中美兩國不久前相繼公布的國家心血管病報告顯示:心臟病、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仍是目前中美成年人的主要致死原因。 中科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教授陳可冀日前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
早前,一項超 200 萬人的臨床研究表明:單身更容易患心血管疾病! 風險分別是這樣的: 相比已婚人士,未婚人士死于冠心病和腦卒中的風險分別提高了 43% 和 55%,離婚的人罹患冠心病的風險提高 35%,喪偶的人罹患腦卒中的風險提高 16%。 有些同志不婚不育保平安的想法怕是穩不住
格式化文本 說明:此工具用來格式化文本。 請將文本內容復制到這里: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諾丁漢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消化系統中有益菌群多樣性的水平或許與心血管疾病的一個特征—動脈硬化有一定的關聯。
通過對320多萬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國際研究顯示,相比于普通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大增加。 由倫敦國王學院領導,研究表明,患有嚴重精神疾病(SMI),包括精神分裂癥,雙相情感障礙和重度抑郁癥患者,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比健康對照組高53%,與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要高78%。他們死于這種疾病的風險也比
4月7日,英國華人科學家與中國北京大學的科學家等發表了他們合作的論文,揭示了吃新鮮水果與中國人心血管疾病的關系。他們在2004年至2008年期間,通過對51萬成年人進行320萬人次的跟蹤研究,得出結論是中國人吃水果與低血壓和低血糖相關,并且很大程度上獨立于其他飲食或非飲食因素,吃水果還顯著地與心
近年來,高血壓在中青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逐漸上升,已成為全球性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然而,目前世界范圍內對中青年人群高血壓的評價和治療仍未達成共識。今年10月,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CSC)第10屆委員會高血壓專家組制定的《中國中青年高血壓管理共識》在Int J Clin Pract正式發布。這是
科技日報北京5月21日電 英國《自然》雜志旗下《科學報告》近日發表的一項生物學研究稱,美國科學家對129778只狗的心血管數據篩查后發現,6月至8月出生的狗與其他月份出生的狗相比,更易患心血管疾病。而狗的心臟被認為是有效的人類心臟生理模型,因為二者具有極其相似的心血管系統。 心臟起搏器.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