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問題成為國際焦點。這一問題的加劇推動了西方發達國家、新興國家與傳統能源生產國在全球能源格局中相對位置的變化。與此同時,這種變化也影響著三大集團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治理的國際談判上的基本態度與作為,兩者表現出一種互動的關系。 作為新興國家,中國需要在短期經濟發展與長期可持續發展之間進行取舍與平衡。加強新興國家之間氣候政策的協調并與西方國家進行新能源技術、資金等多方面的合作,是緩解困境的一劑良藥。 未來,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與發達國家在可再生能源上和新能源開發技術的合作,將成為解決世界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博弈中分歧的重要推動力。 據媒體報道,中國《氣候變化應對法》草案已于近日正式形成。這是中國第一部關于“應對氣候變化”主題的正式法律,旨在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可持續發展。 針對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國家已經出臺的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多次......閱讀全文
滬府發〔2011〕90號 上海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 現將《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按照執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上海市新能源發展“十
到2030年,中國能源消費仍以煤炭為主,因此盲目“去煤化”并不可取,能夠實現清潔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清潔能源。目前,煤炭領域革命在于整體推進煤炭在全行業、全產業鏈的清潔、高效、可持續開發利用。節能提效可以顯著減少煤炭的消費量,是中國碳減排最現實可行的途徑。 能源面臨嚴峻挑戰 當前,我國能源面
今年3月,潔凈煤技術開發利用在北京“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成就展覽會上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公眾和媒體對于“綠色革命”的理解通常有一些偏差,以為“綠色革命”就是指新能源,如太陽能、風能等。事實上,“綠色革命”還指“綠色的生產方式”或者“地球更能承載的方式”,例如潔凈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習近平同志指出,面對能源供需格局新變化、國際能源發展新趨勢,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必須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建設‘源—網—荷—儲’協調發展、集成互補的能源互聯網”。能
6月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我國能源安全戰略。能源“革命”是本次會議的關鍵詞,其力度超過“改革”、“變革”。 習近平特別強調,推進能源體制改革,抓緊制定電力體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啟動能源領
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關乎發展與民生。當前,我國經濟正進行深度調整,經濟增長由高速調整為中高速。這必然會帶來能源需求和消耗方面的重大調整。李克強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積極發展水電,安全發展核電,開發利用頁巖氣、煤層氣。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工業
“在采取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抓緊啟動東部沿海地區新的核電項目建設。”6月13日,國家主席、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組長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研究我國能源安全戰略。 習近平就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提出5點要求,其中包括推動能源消費革命,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推動能源供給
16日,2018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在山西太原開幕。 9月16日,2018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在山西太原開幕。來自3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知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國際智庫和協會等專家學者及企業客商齊聚太原,共商國際能源產業發展,打造有全球影響力的能源革命會展品牌。&nbs
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立足我國國情,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并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6月13日),《
推動能源技術革命,帶動產業升級。立足我國國情,緊跟國際能源技術革命新趨勢,以綠色低碳為方向,分類推動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并同其他領域高新技術緊密結合,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上的講話》(2014年6月13日)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梁志鵬7日出席在江蘇無錫舉行的第六屆中國(無錫)國際新能源大會暨展覽會上表示,雖然中國有世界最大的能源市場,但推動中國能源生產消費革命的首要前提離不開對全球能源發展趨勢的判斷,只有跟上世界能源發展的步伐,中國才能在下一輪的全球能源轉型中占據有利地位。 梁志鵬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明確了2020年我國能源發展的總體目標、戰略方針和重點任務。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 《行動計劃》出臺的背景是什么? 進入新世紀以來,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變化,
第六十期“經濟每月談”日前在京召開,“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成為本期主題。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牽頭進行“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課題研究,課題負責人吳越濤介紹,中國能源革命包括減量革命、增量革命和效率革命三大路徑,核心是平衡經濟發展、能源消費與生態環境三者的關系。 國經中心課題組指出,在多元重疊
人類發展史就是一部能源變革史。不管是萬年前人類第一次能源“技術革命”――鉆木取火,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蒸汽機的出現和煤炭的大量使用,都加快了人類提高生產率的步伐,且成了人們不得不銘記的一段歷史。 從生產力的角度看,我們要的不是“銘記”,而是變革,尤其是能源領域
“在別人還在觀望之時,協鑫智慧能源已經穩步走在了整個能源互聯網的前沿,成為這一新興領域的領軍企業。”近日,在中國綠色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辦的“2016年能源互聯網與光伏微電網峰會”上,協鑫智慧能源從眾多企業中脫穎而出,摘取“2016能源互聯網領軍企業”這一行業大獎。 能源互聯網先鋒力量
1月5日,國家能源局發布了《能源“十三五”規劃》及《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國家能源局副局長李仰哲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繼續推進非化石能源規模化發展,將穩步發展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 “能源是國民經濟的命脈,能源的安全、協調、可持續發展關系國家戰略安全和戰略利益,關系經濟持續健康發
回顧過去百年全球能源近代史,我們可以發現:20世紀的前50年,世界仍處在“煤炭時代”;由于石油的崛起,到20世紀下半葉,西方國家已紛紛過渡到“石油時代”;新世紀之交的前后10年,由于世界能源向多元化發展,這一時期基本處于油、氣、非化石能源齊頭并進的年代。展望未來50年或更遠一段時期,
2月1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主辦的 《世界能源中國展望(2013~2014)》新書發布會在京舉行。書中指出,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新能源革命”的主角。 書中表示,回顧世界能源結構,特別是主導能源的變遷與工業革命,世界正孕育著一場新“能源革
新能源技術將持續突破,可再生能源發電成本的下降速度極可能大大超出預測。以智能電網、大規模儲能電池為代表的配套技術的良好預期,將進一步拉動新能源,提高其在能源結構中的份額。 奧巴馬發起的“能源新政”及其“綠色產業革命”,對于美國維持其全球霸主地位,很可能起到與上世紀后半葉的“數字化
光伏分布式電站如今幾乎變成了“燙手的山芋”,聞著看著“好吃”,但很少能放心拿到手中并真正嘗到甜頭,這種現象與能源與消費革命很不協調,并引起質疑:光伏分布式電站能否作為我國實現能源和消費革命、振興光伏,拉動內需的突破口? 光伏新政推行以來,曾經預期分布式電站將在拉動內需、振興光伏產業方面發揮破冰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暴發以來,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投入巨資和熱情推動能源技術革命,積極搶占綠色能源技術的制高點。近年來的實踐日益清晰地表明,以綠色低碳為方向的能源技術革命最有可能引發新工業革命,并漸露端倪。在這一背景下,積極推動能源技術革命,把能源技術及其關聯產業培育成帶動我國產業升級的
節能減排不遺余力 多種手段力推綠色經濟 碳交易、標準化以及發展新能源將成為未來節能減排的重要手段或方式 近期,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第18次締約方大會已經結束。雖然《京都議定書》這一法律框架得以保全,但是第二承諾期的減排雄心不足、環境漏洞突出,導致減排
附:國家能源局關于推進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 各省(區、市)發展改革委(能源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各主要發電投資企業,中國電建集團、中國能建集團、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中科院: 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把新能源微電網作為可再生能源和分
能源革命已在全球展開,誰能在這場競爭中搶占先機?以“生態文明與新能源革命”為主題的第八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7日在北京舉行,400余位海內外新能源界企業人士、專家學者以及相關國際組織、跨國公司代表參與論壇,共話全球新能源發展。 當前,隨著氣候變化、環境污染、資源短缺、過度開發等問題不斷,以化
關于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能源[2016]392號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各有關中央企業: “互聯網+”智慧能源(以下簡稱能源互聯網)是一種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產業發展
可燃冰于近日實現成功試采,實現了我國天然氣水合物開發的歷史性突破。這對正處于能源系統升級、經濟發展轉型、飽受灰霾污染心肺之患的我國,無疑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如果把中國的經濟轉型、能源升級、空氣質量改善之重任,寄希望于可燃冰短期內的商業化開發,恐怕也是其難以承受之重。 首先,清晰認識、全面揭示和
摘要: “低碳經濟”最早見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國能源白皮書《我們能源的未來:創建低碳經濟》。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經濟模式,是人類社會繼農業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進步。低碳經濟實質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潔能源開發、追求綠色GDP的問題,核心是能源技術和減排
“十三五”規劃草案提出建設現代能源體系,同時提出了“十三五”期間能源領域八大重點工程。這八大重點工程不僅是推動現代能源體系的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當下能源領域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手段。 審查和批準《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是今年全國兩會的重要議題之一,也是今年全國兩會最大的
《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于2017年6月29日《中國低碳發展報告(2017)》發布會暨第六屆中國低碳發展論壇上首次與公眾見面。 會上,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何建坤教授就全球氣候治理形勢與我國低碳發展對策進行主題演講。 何建坤: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
一、轉變發展方式破解資源環境危機 人類工業文明走到今天,已面臨著資源、生態環境、全球氣候變暖為表現的危機。各種危機的集中爆發預示著工業文明的化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美國未來預測大師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石油世紀的最后階段,這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