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腦炎是由蟲媒腦炎病毒引起的以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蟲媒腦炎病毒是一類經吸血節肢動物叮咬一個脊椎動物傳給另一個脊椎動物的病毒。人偶爾被帶毒媒介叮咬而受染。節肢動物媒介吸食病毒血癥期的脊椎動物血血液而被終身感染,甚至病毒可在節肢動物內經卵傳代。病毒在節肢動物組織內增殖不引起損傷和產生,成為病毒的傳播媒介,也是病毒的貯存宿主。該類病毒在自然界存在節肢動物—鳥/哺乳動物一節肢動物的持久循環,因此,具有自然疫源性疾病特征。鳥類或哺乳動物是病毒的重要貯存宿主和傳染源。 蟲媒腦炎病毒的種類與主要特征見表28-1。它們分別歸屬于披膜病毒科、黃病毒科、布尼安病毒科,我國流行的有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即日本腦炎病毒)和森林腦炎病毒(即蘇聯春夏腦炎病毒)。蟲媒腦炎病毒致病力強、病情嚴重、病死率高,不僅平時對軍民健康危害大,而且其中不少病毒在我國尚未發現,有可能被外軍選作生物戰劑,故應引起重視。 表28-1 ......閱讀全文
希臘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當地時間18日,希臘感染西尼羅病毒的患者增加到306人,死亡人數達41人。 有報道稱,西尼羅病毒借助蚊子叮咬感染人體,近年意大利西尼羅熱疫情惡化緣于氣候變暖。那么,西尼羅病毒是一種什么樣的病毒?有無傳染到國內的風險? 10月23日,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首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16年4月22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 1. Science:微管去酪氨酸化控制心肌細胞跳動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新的高分辨率顯微鏡發現在心臟中,被稱作微管(microtubule, MT)的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饒子和團隊領銜,聯合軍事醫學科學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牛津大學、北京科興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等單位合作解析了蟲媒黃病毒重要成員——乙型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的精細三維結構,發現了一系列影響病毒致病性和穩定性的關鍵位點,研究論
最近,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鑒別出了未成熟寨卡病毒的高分辨率結構,這為后期科學家們深入闡明寨卡病毒感染宿主細胞以及擴散的分子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寨卡病毒屬于黃病毒屬病毒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龔鵬學科組在乙型腦炎非結構蛋白NS5的研究中取得突破,相關結果于8月8日在線發表于病毒學期刊PLoS Pathogens上,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Full-Length 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NS5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微生物與感染》(Microbes and infection)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科研人員的最新成果,首次揭示了日本腦炎病毒NS1’蛋白的產生機制,及其在病毒感染引起的細胞凋亡過程中被caspase剪切的特性。 日本腦炎病毒屬于黃病毒,以鳥類和豬作為主要
【預期用途】本試劑盒可用于定量檢測人血清血漿和腦脊髓液中的抗腦炎病毒(TEBV)的IgG抗體,從而控制體液免疫狀態和確定疫苗接種后的血清轉化。鑒別明顯的和潛在的腦炎病毒的感染,通常附帶著抗腦炎病毒的IgM的檢測。【臨床背景】在歐洲,森林腦炎和萊姆病是最為常見的蜱媒傳染病。萊姆病分布非常廣泛,但森林腦
地球上的蚊蟲約有3000種以上,世界各地均有分布。蚊蟲為完全變態型昆蟲,分為卵、幼蟲、蛹和成蟲四個時期,前三個時期必須生活在水中。從卵到成蚊約經過10-12天,成蚊通過叮咬可將其攜帶的病原(病毒、寄生蟲)傳播給人類引起多種疾病。 蚊蟲可以傳播近百種已知的可引起人、畜疾病的病毒,有些是非常危
寨卡病毒是一種由伊蚊傳播的蟲媒病毒, 屬于黃病毒科的黃病毒屬. 自1947年在非洲烏干達被發現以來,寨卡病毒主要局限于非洲和亞洲的熱帶地區流行. 由于其引起的癥狀同登革熱非常相似, 但程度較輕, 因此長期不被重視. 2007年寨卡病毒從東南亞逐步擴散至太平洋諸島嶼, 2015年南美寨卡病毒大規模
1. 西尼羅河病毒簡介西尼羅病毒 (West Nile Virus, WNV)于 1937年在非洲的烏干達首次被發現 , 從West Nile地區的一位發熱的成年婦女血液中分離到, 因此得名 West Nile Virus。西尼羅病毒屬于黃病毒科黃病毒屬。黃病毒科成員還有登革熱病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海道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一種致死性的蜱傳播病毒能夠利用宿主神經元的運輸系統來移動其RNA,最終引發病毒的局部繁殖以及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 圖片
(2) 血清學診斷:包括補體結合試驗、血凝抑制試驗以及中和試驗。血凝抑制抗體和 中和抗體存在于IgM和IgG兩種免疫球蛋白中,而補體結合抗體只存在于IgG部分內。 ① 補體結合試驗:特異性較高,是流行病學上確認乙腦的一種常用方法。 但因補體 結合抗體的出現較晚,動物大多于發病后2周左右才呈陽性反應
腸道病毒(EV)屬于小RNA病毒科,根據血清學可以分為脊灰病毒、柯薩奇、埃可病毒和腸道病毒68~71型,共67個血清型。腸道病毒可引發眾多疾病,并可暴發流行,導致死亡,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浙江省近幾年由腸道病毒引起的無菌性腦炎〔1,2〕、手足口病〔3〕、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和新生兒急性心肌炎
隨著分析方法的飛速發展,無論是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質,還是環境中痕量元素的檢測,或者生物體內功能因子的分析,都迫切需要一種靈敏度高、快速準確、性能穩定的痕量分析方法。時間分辨熒光免疫分析技術(time-resolved fluoroimmunoassay,簡稱為TRFIA)是20世紀80 年代中期發展起
近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第70期《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示關注注射用單磷酸阿糖腺苷安全風險。 單磷酸阿糖腺苷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腺嘌呤核苷類抗病毒藥,其藥理作用是與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結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臨床用于治療皰疹病毒感染所致的口炎、皮炎、腦炎及巨細胞病毒感染。
免疫增強包括免疫刺激、過繼免疫和免疫重建。免疫刺激療法即應用免疫刺激劑激發免疫系統,而達到增強免疫功能的目的;過繼免疫治療即用同種異體的淋巴細胞輸給受者,使受者的免疫功能得到補償。免疫重建是通過胚胎肝或骨髓干細胞移植,用于治療原發性和繼發性免疫缺陷病。這些具有免疫增強作用的制劑稱為免疫
諸如登革熱病毒、黃熱病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羅河病毒和日本腦炎病毒之類的黃病毒對全球健康構成沉重負擔。黃病毒可通過蚊子等昆蟲傳播,可引起人類出血熱,并導致全世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科學家們正在尋求開發新的疫苗,以便解決與當前的減毒活疫苗相關的安全和生產問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
諸如登革熱病毒、黃熱病病毒、寨卡病毒、西尼羅河病毒和日本腦炎病毒之類的黃病毒對全球健康構成沉重負擔。黃病毒可通過蚊子等昆蟲傳播,可引起人類出血熱,并導致全世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科學家們正在尋求開發新的疫苗,以便解決與當前的減毒活疫苗相關的安全和生產問題。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澳大利亞昆士蘭大
四、特異性抗體的檢測特異性抗體的檢測病毒感染后通常誘發針對病毒一種或多種抗原免疫應答,特異性抗體效價升高或lgM抗體出現有輔助臨床診斷的價值。(一)補體結合試驗(CF) CF分二個階段:1.抗原與抗體(一個為已知,一個為待檢)混合,加入定量補體,若抗原與抗體相對應,則補體被消耗;2.在上述混合物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潛在的方法阻止寨卡病毒和類似的病毒在體內擴散的方法。相關研究結果于2016年6月1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A CRISPR screen defines a signal peptide pr
目前尚無批準的黃病毒療法,抗黃病毒疫苗的開發可能會受到抗體依賴性增強(ADE)的破壞。黃病毒非結構蛋白1(NS1)是一種有前途的疫苗抗原,具有較低的ADE風險,但尚未作為廣譜治療性抗體靶標進行研究。 2021年1月8日,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Daniel Watterson,Paul R. You
有囊膜病毒的囊膜與宿主細胞膜融合是病毒侵入宿主最關鍵的步驟之一,根據膜融合的特點不同,可將囊膜病毒分為I型(流感病毒、艾滋病毒),II型(日本腦炎病毒、西尼羅河病毒)和III型(皰疹病毒)。I型和II型囊膜病毒由于只需要單一糖蛋白來完成融合,過程相對簡單,因而已經有較深入的研究。但是III型囊膜
流行性乙型腦炎病毒首先(1953年)在日本從患者腦組織中分離獲得,因此稱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所致疾病在日本稱日本乙型腦炎(JBE)。1950年以來,我國對該病進行了大量病原學和流行病學研究,為了與甲型腦炎相區別,定名
佐治亞州立大學的生物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種蛋白質,在控制西尼羅河病毒和寨卡病毒的復制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可能對開發預防和治療這些病毒的療法很重要。 研究人員發現Z-DNA結合蛋白1(ZBP1)是一種傳感器,當它檢測到細胞內的病毒感染時,在觸發強大的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佐治亞州立大學的
一、前言近百年來,“特效試劑”一直是分析化學家追求的目標。所謂“特效試劑”,就是指的是只與一種待測物質反應的試劑。事實上,目前使用的所謂的“銅試劑”、“鐵試劑”、“硝酸試劑”等等,都是“盛名之下,其實難副”的。20世紀40-50年代追求合成特效試劑的狂熱,早已降溫。正在分析化學家心灰意冷之際,人們從
實驗方法原理 實驗材料 待檢測病毒試劑、試劑盒 丙酮0. 01mol L PBS95%乙醇二甲苯儀器、耗材 玻片實驗步驟 1. 培養細胞小玻片標本的制備 根據所檢測病毒種類,選擇敏感細胞進行培養,如乙型肝炎病毒用乳地鼠腎細胞 (BHK21 細胞)培養
腫瘤耐藥基因治療:化療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惡性腫瘤的最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腫瘤細胞常常會對化療藥物產生耐藥而導致患者對治療不再敏感,最終導致化療失敗甚至疾病復發。根據腫瘤細胞的耐藥特點,耐藥可分為原藥耐藥(PDR)和多藥耐藥(MDR)兩大類。原藥耐藥(PDR)是指對一種抗腫瘤藥物產生抗藥性后,對非同類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基因治療(genetherapy):指用(正常或野生型)基因導入人體的細胞,使其發揮生物學效應,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目的的技術方法。 基因治療是隨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DNA重組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等的成熟而發展起來的最具革命性的醫療技術之一,它是以改變人的遺傳物質為基礎的生物醫學治療手段,在重大
森林腦炎病毒(簡稱森腦病毒)由蜱傳播,在春夏季節流行于俄羅斯及我國東北森林地帶,故稱蘇聯春夏腦炎病毒(Russian spring-summer encephalitis virus)。本病主要侵犯中樞神經系統,臨床上以發熱,神經癥狀為特征,有時出現癱瘓后遺癥。 森腦病毒形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