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11月15日在長沙舉行
11月15日,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舉行。同日9點38分,將由湖南省農科院主辦袁隆平院士追思禮,展開對老先生的深情懷念,及近期科研成果進展的分享。......閱讀全文
悲痛!袁隆平院士安葬,卻以另一種方式活著!
11月15日,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舉行。同日9時38分,由湖南省農科院主辦袁隆平院士追思禮,展開對老先生的深情懷念,及近期科研成果進展的分享。 11月15日上午,“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骨灰安葬儀式在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舉行。 靈骨安放儀式現場,袁老遺
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11月15日在長沙舉行
11月15日,在湖南長沙唐人萬壽園陵墓,袁隆平院士骨灰安葬儀式舉行。同日9點38分,將由湖南省農科院主辦袁隆平院士追思禮,展開對老先生的深情懷念,及近期科研成果進展的分享。
袁隆平院士唁電
袁隆平院士治喪委員會: 驚悉袁隆平院士不幸病逝,山川失色,江河嗚咽,舉國同悲。我謹代表中國工程院并以我個人的名義對袁隆平院士的逝世表示最沉痛的哀悼,向袁隆平院士親屬表示最誠摯的慰問! 袁隆平院士是我國杰出的農業科學家、雜交水稻之父,也是享譽世界的著名科學家。他畢生躬身田疇,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
28位院士共論“袁隆平精神”
5月22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之際,28位來自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通過線上線下方式,共論如何弘揚袁隆平科技創新精神。大家紛紛表示,要在科技創新中勇攀高峰,做一個矢志不渝的奮斗者。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在視頻致辭中說,袁隆平開創的雜交水稻事業,
袁隆平院士PNAS發現水稻新基因
來自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可以提高水稻產量的新基因,其有望將其應用于培育新的水稻品種。這一研究成果發布在2月4日的《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李傳友(Chuanyou Li)研究
沉痛哀悼!憶“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
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天空間斷放晴了一陣子的長沙,又下起了細雨。我國著名科學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湖南長沙,與世長辭。享年91歲。 就在不久前,這位在我國乃至全世界雜交水稻事業發展中,做出了最杰出貢獻的偉大科學家,還帶病在海南三亞南繁基
中國工程院送別袁隆平院士
5月24日上午10時,“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遺體送別儀式在長沙市明陽山殯儀館銘德廳舉行。中國工程院黨組書記、院長李曉紅,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鄧秀新前往送別。 銘德廳內,哀樂聲聲,袁隆平遺像懸掛大廳中央,李曉紅、鄧秀新神情悲痛,緩步來到袁隆平的遺體前肅立默哀,向袁隆平的遺體三鞠躬,
當庭道歉!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譽、榮譽案宣判
5月19日上午,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公益訴訟起訴人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訴被告張某侵害著名農業科學家袁隆平名譽、榮譽一案公開開庭審理,法院當庭宣判,被告張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在國家級新聞媒體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訴稱,被告張某于2021年5月22日至5月24日
訪袁隆平院士:讓中國水稻帶給世界更多驚喜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當習近平總書記講到這一句時,我的內心格外激動!”現場聆聽黨的十九大報告后,今年87歲的袁隆平深感重任在肩,“我們從事農業科研的人,要勇于把確保糧食安全這副擔子挑起來。” 悠悠萬事,吃飯
袁隆平何繼善院士:民間創新亟待立法保護
陽春三月,全國政協常委袁隆平院士、湖南省科協主席何繼善院士、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力元新材總經理鐘發平等知名人士,就如何動員全社會力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問題,在兩會期間建議制定《民間創新促進與保護法》,以法律的形式,激勵、規范、協調、保護人民群眾的創新創業活動。 該建議指出,我國民間
懷念袁隆平院士-科創精神永守“大國糧倉”
5月23日電22日,解決了十幾億中國人吃飯問題的袁隆平院士逝世了,但他奮斗一生守護“大國糧倉”、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精神卻永存世間。 “民以食為天,我是學農的,依靠農業技術提高糧食產量是我的職責所在。尤其經歷了三年自然災害那場饑荒,我親眼看到有人因為饑餓倒在路邊、田埂邊和橋底下,真是錐心般的刺痛。
袁隆平院士助理辟謠:袁老去世是假消息
多家媒體證實,袁隆平原始秘書楊耀松稱此事為謠言,網上關于袁隆平逝世的消息是假消息,袁隆平目前在醫院,身體狀況不太好。
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深切緬懷袁隆平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旭,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朱有勇,中國工程院院士、吉林農業大學教授李玉,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校長鄒學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康紹忠,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陳溫福等7位院士分別撰文向
追記袁隆平院士:稻香澤被華夏-英雄本是老農
? ? ?【追思】 5月22日,湖南長沙,細雨凄迷,哀傷的情緒彌漫在城市上空。 13時07分,“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病醫治無效,在長沙與世長辭,享年91歲。 16時許,靈車緩緩駛出醫院,路邊聚集了聞訊前來送行的市民。司機停下車輛鳴笛,人們把鮮花捧在
得到袁隆平等農業院士肯定-粉壟為何這么神奇
紅色粉壟機后面的螺旋形鉆頭深深地直扎進土地,又黑又硬的土層瞬間被粉碎成顆粒狀,腳踩上去十分松軟。對比一旁砂姜塊似的板結土地,這一耕作“神器”讓安徽省渦陽縣陳大鎮的農民們大開眼界、喜笑顏開。 高興的不只是陳大鎮的農民。日前,由中國科學院專家等組成的測產組,對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袁隆平張啟發兩院士聯手研究轉基因水稻
袁隆平與張啟發 華農科研人員一直食用轉基因大米 昨日,記者從華中農大獲悉,該校張啟發院士團隊與湖南國家雜交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袁隆平院士團隊將加強合作,共同研究轉基因水稻。在日前兩個團隊的合作交流會上,袁隆平還稱,為了消除公眾對轉基因抗蟲稻米安全性顧慮的問題,他愿意作為第一個志愿者來吃
袁隆平院士榮獲法蘭西最高農業成就勛章
“他造福了全世界”:袁隆平院士榮獲法國最高農業成就勛章 據湖南在線-湖南日報3月24日報道 “他造福了全世界!”今晚18時30分,法國駐華大使蘇和在其官邸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而就在半個小時前,在法國駐華大使官邸,蘇和代表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向“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路甬祥:袁隆平完全有資格當選中科院院士
科技創新價值優劣要靠市場評價,灌輸式教育扼殺學生創新精神 ?3月14日14:30,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兩會專區”與網民進行在線視頻交流,主題為:自主創新與建設創新型國家。有網友指出,袁隆平沒有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卻獲得了篩選條件更為嚴格的美國科學院
袁隆平院士:加快推進雜交水稻的國際化步伐
今天,在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米蘭世博會中國企業聯合館形象大使袁隆平院士接受了意大利廣播電視公司、西班牙埃菲社等境內外媒體的采訪。在談到雜交水稻對世界糧食安全的重大作用時,袁隆平透露,將在下月向全國政協提交提案,呼吁國家出臺優惠政策支持鼓勵種業龍頭企業走出國門。 袁隆平說,“雜交水稻覆
袁隆平院士工作站獲“抗癌”水稻新品種
應對水稻“癌癥”,研發商業化“抗癌”水稻品種,湖南有了新進展。20日,記者從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獲悉,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攜團隊入主省級企業院士專家工作站,構建了“稻瘟病病菌動態監控平臺”,根據該平臺成果,現已培育出含不同稻瘟病抗性基因的超級雜交稻新品種。 稻瘟病,是水稻生長過程中最
袁隆平院士:要讓他不下田-除非田里沒水稻了
?近日,接受采訪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圖/記者楊旭?袁隆平在湘潭河口鎮的試驗田中查看低鎘水稻的長勢。 圖/新華社愛國奮斗,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民族基因,是新時代高揚的主旋律。即日起,本報推出“時代脊梁”系列報道,緊密結合“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的主題,全面展
袁隆平院士超級稻永久科研試驗站在廣西灌陽揭牌
為紀念袁隆平院士誕辰92周年,9月14日,袁隆平院士銅像落成揭幕暨袁隆平院士超級稻永久科研試驗站揭牌儀式,在廣西桂林市灌陽縣新圩鎮小龍村舉行。 袁隆平之子、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陽在揭幕儀式上表示,會繼承父親的衣缽,加強水稻種植研究,打好種業翻身仗,真正做到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
緬懷袁隆平院士:一顆稻谷里的愛國情懷
??5月22日,《中國科學報》從中國工程院獲悉,“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對于國人來說,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并不陌生。他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
袁隆平院士受聘任湖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9月28日上午,學校舉行名譽校長袁隆平院士聘任儀式。圖片來源于網絡 校長鄒學校院士向共和國勛章獲得者、杰出科學家袁隆平院士頒發了名譽校長聘書,黨委書記陳弘教授主持聘任儀式,代表全校師生向袁隆平院士表示衷心感謝和崇高敬意,祝福袁隆平院士身體健康,中秋國慶快樂。袁隆平在儀式上高興地說:“今年中秋國
多院士追思袁隆平:為糧食安全做出突出貢獻
北京5月23日電,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在長沙逝世,中國工程院多位院士23日追思袁隆平先生,為痛失良師益友萬分悲痛,認為袁隆平先生為中國乃至世界糧食安全做出突出貢獻,表示要接續奮斗,確保祖國的每一次豐收。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陽農業大學教授陳溫福表示
張某履行義務公開向袁隆平院士賠禮道歉
6月7日,張某履行生效判決義務,就其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譽、榮譽的錯誤言論在《人民法院報》上公開賠禮道歉。5月19日,天津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對張某侵害袁隆平院士名譽、榮譽公益訴訟一案公開庭審并當庭宣判,判決被告張某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致歉信如下:我深刻認識到自己行為的錯誤,袁隆平院
謝華安院士:愛國情懷是袁隆平勇攀高峰的動力
■謝華安 通過與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的同志通電話,確認了袁隆平先生逝世的消息,我感到非常驚訝。雖然知道他有病情,但沒想到這么嚴重。那時候我還希望先生能夠渡過難關,能夠康復。 就在趕往長沙參加袁先生追悼會的路上,我在感情上還很難接受這個消息。我不禁回想起和袁先生交往的點點滴滴。 袁隆平先生從上
吳孟超追思暨安葬儀式在上海舉行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始人、原第二軍醫大學副校長吳孟超同志追思暨安葬儀式20日在上海市青浦區福壽園舉行。吳老的同事、學生、曾經的患者等前來送他最后一程。有人統計過,在吳孟超長達75年的從醫生涯里,拯救了超過16000名患者的生命。他說過一句話:“唯有不竭的愛
再次落選中科院,袁隆平卻被高票延聘為美外籍院士!
1、是院士評選機制的恥辱 先后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的袁隆平。 說他是中國最頂尖的科學家,甚至是世界頂尖科學家,恐怕沒有人會有異議吧。但就是這樣一位給中國帶來世界聲譽的科學家,卻沒資格當選為
霍金骨灰今天安葬-與牛頓達爾文為鄰
資料圖:英國已故物理學家霍金。 中新網6月15日電 據外媒報道,英國物理學家霍金今年3月逝世,其葬禮已于3月31日在劍橋大學舉行,倫敦西敏寺大教堂15日將舉行其骨灰安葬儀式,讓他和牛頓、達爾文等偉大科學家為鄰。 報道稱,悼念儀式將在當地時間中午12時(北京時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