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性傳播疾病,人是梅毒的唯一傳染源,后天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梅毒螺旋體進入人體后約經過1周~2月的潛伏期后出現一期梅毒癥狀,主要表現為硬下疳,硬下疳可不治而愈。硬下疳消退后約3~4周進入二期梅毒,通常二期梅毒的病程在2年內。現將因口腔黏膜病損就診于我科,經實驗室檢查確診為二期梅毒的2例患者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9月~2016年2月我科收治的因口腔黏膜病損患者2例作為研究對象,經實驗室檢查確診為二期梅毒。患者1:男性,40歲,離異,個體商戶。3月前患者因發現右側近口角區頰黏膜灰白色斑塊伴破潰糜爛首次就診于口腔頜面外科并切除活檢,病理診斷:粘膜白斑伴破潰感染。 術后術區切口恢復良好,黏膜恢復正常,1周前因右側近口角區頰黏膜灰白色斑塊復發,且上腭出現新的灰白色病損,故轉診于我科,發病前無明顯發熱、頭痛、頭暈等癥狀,仔細詢問病史發現患者1年內有過多次不潔性交史。檢查:右側口角區黏......閱讀全文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體引起的一種慢性性傳播疾病,人是梅毒的唯一傳染源,后天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梅毒螺旋體進入人體后約經過1周~2月的潛伏期后出現一期梅毒癥狀,主要表現為硬下疳,硬下疳可不治而愈。硬下疳消退后約3~4周進入二期梅毒,通常二期梅毒的病程在2年內。現將因口腔黏膜病損就診于我科,經實驗室檢查
幼年性黃色肉芽腫(juvenile?xanthogranuloma,JXG)是一種病因不明的非朗格漢斯組織細胞增生癥,一般主要累及皮膚,好發于頭頸部、軀干,可單發、多發或呈串珠狀,表現為直徑數毫米至數厘米不等的黃色、棕色丘疹。JXG通常發生于嬰幼兒,可隨年齡增長逐漸自發性消退。組織學上可表現為真皮中
腦膠質瘤是最常見的顱內原發性腫瘤,其起源于神經上皮細胞,占顱內腫瘤的40%,大腦半球的膠質瘤占51%。其組織分型多樣,分化程度不同,可將病理類型分為星形母細胞瘤、髓母細胞瘤、多形性膠質母細胞、室管膜瘤、少突膠質細胞瘤等。多數腫瘤臨床上具有浸潤性生長、邊界不清晰及容易復發的特征。其病灶數量多,病灶影響
1 臨床資料患者男, 28 歲。面部丘疹、膿皰伴瘙癢,背部暗 銅色斑丘疹 2 個月余。 2 個月前面部開始出現紅斑、 丘疹,伴少量脫屑,后逐漸加重,在紅斑、丘疹基礎 上出現散在分布、大小不一的膿皰,胸背部現斑丘 疹,呈暗銅色,曾在當地醫院診斷為“痤瘡、毛囊 炎”,予以痤瘡、毛囊炎對癥治療(具體藥物不
患者男,49歲。自述雙側頜下腫大2個月余,無紅腫、疼痛等不適,近一周感覺腫大明顯來我院檢查。有輕微盜汗,偶伴胸悶、氣短及口干。查體:雙側頜下均可觸及一包塊,表面不光滑,無壓痛。雙頸部、腋下及腹股溝可觸及多個淋巴結,質韌,表面光滑,無壓痛,活動度尚可。?超聲檢查:雙側頜下腺體積明顯增大,內部回聲不均,
1.?病例資料?女性,29 歲,因間斷頭痛5 年、加重1 周并抽搐1 次于2016年11月30日凌晨入院。5年來,病人出現間斷頭痛,自服止痛片后好轉;1周前,自覺頭痛加重,仍自服藥物,未到醫院就診;2016年11月29日晚突然劇烈頭痛,伴有惡心、嘔吐數次,同時發生四肢抽搐,伴有雙眼上翻,意識不清,數
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體(Treponema?pallidum)引起的慢性、系統性傳染病。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們性觀念的改變及性行為方式的多樣化,梅毒等性傳播疾病呈幾何性增長,以口腔病損為首發癥狀的患者也逐漸增多。鑒于早期梅毒的高傳染性及晚期梅毒對全身系統的不良影響,口腔醫生的正確診斷
1 臨床資料 患者男, 27 歲。因肛周瘙癢至肛腸科直腸指檢發現直腸占 位病變轉至腫瘤科就診,無腹痛、腹瀉、里急后重感、便血、黑便 等。查體:全身皮膚黏膜未見異常,外生殖器無糜爛及潰瘍,肛 周無紅斑、贅生物及異常分泌物,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 直腸指檢:進指 8cm 于左側壁處觸及腫物,質韌,界
? 病例 ??? 患者,男,30歲,突感心前區疼痛1小時就診。患者訴疼痛為銳痛,呈陣發性發作,不向左肩部放射。既往體健,無冠心病及胃病史。查體:T 36.7℃,一般狀況尚可,皮膚粘膜無黃染,淺表淋巴結無腫大,心肺檢查未見異常。腹平軟,無壓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實驗室檢查:白細胞計數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一種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屬于血液科診治范疇,占血液系統腫瘤10%,病變常累及肋骨、胸椎、腰椎、骨盆等骨骼。由于相應骨骼的疼痛,MM病人常首診于骨科或疼痛科。如果病變累及腰椎,往往出現腰腿痛,常需與腰椎間盤突出癥、骨質疏松癥、腰臀部軟組織損傷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