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經費濫用、腐敗等問題一直備受詬病。日前,科技部在官網通報四起違反科研經費管理規定的典型案例,涉及的單位既包括北京惠眾實科技有限公司、大連三維傳熱技術有限公司等企業,也有北京郵電大學、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 記者梳理上述案例發現,違規問題涉及使用假發票列支科研經費、科研經費挪用、自行增加預算外單位、違規外撥經費、勞務費發放不規范等。而這些問題也是近幾年媒體曝光頻率較高的。 科技部辦公廳有關負責人8月15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通報點名將成為常態。他還表示,解決科研經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是一項系統工程,科技部正擬定相關政策,進一步加強科研經費的監管力度。 首次點名通報 挪用科研專項經費407萬元、自行增加預算外單位9家、違規外撥經費670.37萬元、28張假發票……近期,科技部在經費監管中發現了4起違反科研經費管理規定的典型問題,并予以通報。 記者注意到,這是近些年來科技部......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原常務副理事長張碧暉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4起科研經費使用違規違紀典型案件,7名教授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的消息引發熱議,科研經費的使用與管理問題再次受到人們的關注。那么,科研經費的管理存在哪些漏洞?如何從制度上加以監督完善?本文中五位相關專家談了他們的看法。他們分別是中
每到年末,各高校都會迎來一輪科研經費的報銷高峰。最近有媒體犀利吐槽了高校科研經費體制、揭露了其報銷審批過嚴、項目設置不合理等問題,引起廣泛關注。 在不少網友看來,現在的報銷規定“這么嚴”,可還是有科研蛀蟲,動輒上千萬元的科研經費侵占案近年來時有發生。如果不對科研經費進行嚴格管理,還不知道有多
隨著我國反腐日益常態化,科研領域的腐敗問題受到公眾關注。前不久,最高人民檢察院通報了2014年全國檢察機關1月至9月查辦職務犯罪的有關情況,其中包括兩起教育科研領域的重大腐敗案件:一起是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寧因涉嫌貪污公款2000余萬元被立案偵查并采取強制措施;另一起是浙江大學原黨
漫畫:科研經費催生多少富翁? 科研經費的使用和監管,決定了資源配置的效率,影響一國競爭力的提升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現。沒有系統的預防和懲治措施,任何一個神圣的學術殿堂都可能淪為碩鼠的樂土 美國 監管機制未能完全堵死漏洞 弄虛作假,將面臨巨額罰款 去年1月
7月3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全文如下。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全文如下。 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以下簡稱“三評”)改革是推進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的重要
改革科研管理體制刻不容緩 要遏制科研腐敗,加強行政部門的監管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必須改革我國科研管理體系。應該將由行政部門主導科研經費配置,改革為由公益的科研基金會負責國家課題、項目資助,同時成立獨立的學術委員會,對申請者按學術原則、學術標準進行評價。 科技部昨天通報了有關國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次成為參加全國
給科研項目經費“松綁”的呼聲由來已久。前不久,在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呼聲得到回應——“進一步提高基礎研究項目間接經費占比,開展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改革試點,不設科目比例限制,由科研團隊自主決定使用。”圖片來源于網絡 如何既讓科研人員從繁瑣的報銷手續中解放出來,又防止科研經費濫用,再一
給科研經費松綁,是尊重科研規律的必然要求。但是,如果只提高激勵比例,而不改變科研管理和評價機制,反倒可能加劇“重立項,輕研究”現象。要預防這種現象,必須引入同行評價機制。 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召開期間,《關于進一步完善財政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正式印發。《措施》聚焦科研人員最關注、
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消息,科學技術部黨組今天通報巡視整改情況。關于審計署2012年4月審計發現5所大學7名教授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2500多萬元的問題,目前,共依法依紀查處了8人,其中陳英旭、宋茂強2人被依法判刑;李寧、李澎濤、王新月、王甫(李澎濤的博士生)4人被依法批捕;鄒華暫不起
近日,科技部部長萬鋼怒斥科研經費“惡性問題”。“新華視點”記者梳理近三年國家各部委、各省份年度審計報告發現,科研經費被“貪”“吞”“挪”“騙”屢見不鮮,“黑洞”驚人。 總量居世界第三、年度過萬億元的科研投入,卻沒有換來與之相應的科技創新效應。科研腐敗癥結在哪?“黑洞”又該如何堵住?
中科院昨日在其官網發布《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關于中央專項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結合自身特點,明確了反腐倡廉的七個重點領域:科研項目經費管理、基本建設項目管理、儀器設備與材料采購、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院所投資控股企業“三重一大”、科研道德與作風建設、領導干部選任與人員聘用晉級。通報全文如下:
編者按 “為什么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杰出人才?”這是著名的“錢學森之問”。錢老所追問的除了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教育的問題,更指向我國的科技創新體制和環境問題。實際上,科技創新人才的成長和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始自教育、發自實踐、成在堅持。本文所關注和探討的,恰恰是科技創新活動的“后學校”
近日,多名院士、大學教授因陷科研經費腐敗丑聞被查,科技投入問題再次成為社會熱議話題。幾乎與此同時,《關于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獲批,有力地回應了公眾關切。有專家稱,這一方案的出臺,意味著我國科技投入的管理將出現歷史性轉折。 根據全國政協的一份統計材料:2013年,全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 新華社北京5月30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全文如下。 科研誠信是
9月3日出版的美國《科學》雜志以社論形式發表了施一公和饒毅聯合撰寫的社論,討論目前中國的科研經費分配體制及科研文化問題。文章重點討論了目前存在的體制現象和文化問題,沒有從管理的角度分析問題的成因,并給出可行建議。 筆者認為可以從投入產出的視角分析中國科研經費管理存
過去5年,國家財政科技撥款達到13408億元,是“十五”期間國家財政科技撥款總額的2.7倍,年均增速達到23%。同時,2010年我國研發經費開支占GDP的比例達到1.5%,這一數字雖然與發達國家比還有差距,但與2002年的1.1%已有較大提高。 與此同時,至2010年,我國研發人員接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資金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日前由財政部、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修訂發布。作為科研資金使用與管理的改革新舉措,相關政策制定有何考慮?身處科研一線的工作者怎么看?如何讓科研資金財盡其用、真正促進我國科技創新?就相關問題,記者采訪了自然科學基金委相關部門負責人和科研一線工作
一份來自審計署的審計報告把中國科學院這一國內最高等級的學術機構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審計列出2013年中科院在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中存在的問題,所涉問題金額共計4億元之巨。 去年以來,震動科技界的廣東科技系統窩案,已有近50名官員先后落馬,其中多涉及部門“一把手”,發案集中在科技資金使用
使用與課題無關的票據報銷科研經費、編造勞務人員名單冒領“勞務費”……這些違法違規行為很難與知名教授、研究員等聯系上。然而,審計署日前發布的公告卻顯示,兩所大學部分知名教授、課題負責人違規使用課題經費,引發廣泛關注。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近年來,科研腐敗案件時有曝出,一些學術權威也因
985經費分配更多是一個政治決定或行政決定的過程,高校的規模、專業結構等方面都可能存在差別,但獲得的985經費卻可能完全一樣 專項的執行必然在體制上要依賴高校的教務、科研、規劃等職能部門,這使得大量的財權集中在處長們手里,而院長們沒有權力 更高比例的家庭經濟狀況良好的學生既接受了高水平高等教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作出部署。 《意見》要求,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充分發揮
忙著跑關系、搶項目,忙于寫文章,片面追求SCI、影響因子,學術造假等不端行為曝光……針對當前科研領域的不良現象,前來參加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紛紛開出處方,呼吁從課題立項、成果評審、評價方式、經費分配等多方面加以改革完善,使我國科研體系強身祛病,遠離功利和浮躁。處方一:科學立項,
據《人民日報》報道,一名中國研究所課題組組長、首席科學家表示,每年需花去4個月的時間從事項目申請的相關工作,而真正用于科研的時間最多不超過1/3的時間。CFP供圖 時下,在學術科研中,一些人通過包裝概念“攢項目”,竟然通過審核拿到課題,但最后并沒有搞出有價值的成果,這樣不僅有套取科研經費的
分析百科網訊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關于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圖片源自網絡 意見中提到,保證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一般不低于4%確保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確保按在校學生人數平均的一般公共預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減;深化高校科研體制改革,完善科研
2014年山東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持問題導向、需求導向,全面布局推進科技計劃和科研項目管理、財政科技經費使用管理、科技獎勵、創新平臺建設管理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有力推進科技金融、知識產權、技術交易等科技服務業發展,著力優化科技創新環境,科技創新驅動力得到增強。 1、突出企業創新主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中提出應建立統一開放的科研設施與儀器國家網絡管理平臺,將所有符合條件的科研設施與儀器納入平臺管理,建立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制度和運行補助機制。 同時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6月26日,由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分析儀器分會發起主辦的“‘十三五’科技政策解讀會”在長春召開。會議邀請了科技部資源配置與管理司副司長吳學梯進行政策解讀,科學儀器生產企業、核心零配件生產企業以及科研院所等代表50余人參加了會議。 吳學梯就三個方面的內容進行了相關的政策解
一、《意見》出臺的背景是什么?重要意義是什么?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具有引領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創新。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策部署。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今年5月,黨中央、國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