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體系統各成分通常多以非活性狀態存在于血漿之中,當其被激活物質活化之后,才表現出各種生物學活性。補體系統的激活可以從C1開始;也可以越過C1、 C2、C4,從C3開始。前一種激活途徑稱為經典途徑(classical pathway)或替代途徑。“經典”,“傳統”只是意味著,人們早年從抗原體復合物激活補體的過程來研究補體激活的機制時,發現補體系統是從C1開始激活的連鎖反應。從種系發生角度而言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旁路途徑是更為古老的、原始的激活途徑。從同一個體而言,在尚未形成獲得性免疫,即未產生抗體之前,經旁路途徑激活補體,即可直接作用于入侵的微生物等異物,作為非特異性免疫而發揮效應。由于對旁路途徑的認識,遠遠晚在經典之后,加上人們先入為主觀念,造成了命名的不合理。......閱讀全文
《血液透析及相關治療用水》等90項醫療器械行業標準已經審定通過,現予以公布。其中,強制性醫療器械行業標準自2017年1月1日起實施,推薦性醫療器械行業標準自2016年1月1日起實施。 特此公告。 食品藥品監管總局 一、強制性行業標準(共14項) (一)YY 0572-201
對于新型冠狀病毒而言,由于缺乏抗病毒的特效藥,而對癥治療(人工肺呼吸、胃腸外營養等)并不直接作用于病毒,機體真正將病毒清除干凈,依靠的是免疫系統對病毒的殺滅,通俗地稱之為“免疫力”。免疫力言之朗朗上口,概括性好,已被普遍接受和廣泛使用。但免疫力這種說法,又極其抽象、模糊,不清楚其背后的物質基礎是
補體系統是先天免疫的一個重要因素。在補體激活補體蛋白5(C5)的過程中,C5被蛋白酶水解形成肽段 C5a。C5a是由74個氨基酸組成的多肽(大小11KD),來自α鏈的N端。C5a的生命是非常短暫的,在血清中快速裂解為更穩定但仍有生物活性的C5a-desArg(也叫做酰化刺激蛋白,ASP)。
4月9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在《自然—免疫學綜述》在線發表了題為《新冠肺炎的免疫病理及其對于治療的啟示》的評述文章。 據悉,《自然—免疫學綜述》隸屬《自然》出版社,會定向向有學術影響力的著名科學家約稿。 此前,曹雪濤已分別于2015年和2019年在該雜志應邀發表2篇綜述性評
在圍產期,類固醇激素(包括腎上腺皮質激素、雌雄性激素)暴露會導致大腦性別差異。此外,類固醇激素激活啟動性分化過程。早在人類妊娠中期和嚙齒動物妊娠晚期胎兒睪丸就產生雄激素。睪酮素很容易進入大腦中,直接作用于雄激素受體,也可以通過轉化成雌二醇并通過雌激素受體發揮作用。內源性大麻素系統包括N-花生四烯
截止2020月7月27日,中國學者在Cell,Nature 及Science 發表了共計102項生命科學的研究成果,其中新冠肺炎領域占了近一半(共43篇)。iNature系統總結了這些研究成果: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30篇,Nature 發表了45篇,
狼瘡抗凝物是什么?狼瘡抗凝物(Lupus anticoagulant,LA)是一種針對各種負電荷磷脂-蛋白質復合物的自身抗體,通過其識別的抗原性(靶蛋白)不同,與磷脂-蛋白質復合物結合,干擾各種依賴磷脂的凝血和抗凝因子發揮作用。為什么叫狼瘡抗凝物?LA最早在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患者中檢出,在體外
腺病毒的一般特性 腺病毒的形態是特征性的二十面體病毒殼體(Stewart et al., 1993)。其病毒殼體含有三種主要的蛋白:六鄰體(II),五鄰體基底(III)和纖突(IV),還有多種其他的輔助蛋白VI,VIII,IX,IIIa和Iva2(Fig. 1)。
2020年11月17日,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訊)在線發表了北京大學醫學部精準醫療多組學研究中心黃超蘭課題組的研究成果:COVID-19疾病早期的免疫抑制(Immune suppression in the early stage of COVID-19 di
腫瘤是當今導致人類主要死亡的主要疾病之。由于其發病隱匿、治療方法局限、多數預后不良,且分子生物學特征復雜多變,因而腫瘤的預防、早期篩查與診斷、臨床治療、預后評估一直是臨床醫生致力于解決的關鍵問題。隨著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腫瘤已經進人了個體化治療階段。腫瘤的基因組轉錄組和表觀遺傳特征在探究腫瘤的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