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生物學教科書上的圖片呈現給我們的不夠完美,教科書上的細胞核,內質網,高爾基體等細胞器是在固定位置上表現出來的。一些線粒體和囊泡是散亂隨機分布的,其它的細胞器分布的非常少。因為活細胞成像技術的發展,我們知道了細胞器是高度動態分布的,那么它們在細胞中是如何分布的呢?細胞器又是如何通向它們定向位置的? 埃克塞特大學的Gero Steinberg報告稱針對這一重要問題的答案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我們對細胞器移動的分子機制非常感興趣,還有就是為什么這個依賴能量的過程如此重要。令人驚訝的是,我們研究的兩類細胞器(過氧化物酶體和脂滴)中,只有5%表現出定向的和長期能動性,而絕大多數表現出類似于水中粒子的擴散運動。這表明大多數能動性是能量依賴性的,但這是真的嗎?” 在他們的研究中,Steinberg的研究團隊使用玉米黑粉菌提取物(U. maydis)觀察絲狀細胞結構或菌絲的細胞器運動。通過觀察......閱讀全文
細胞器互作網絡及其功能研究重大研究計劃所指的細胞器是具有特定形態和功能的膜性結構,是真核細胞執行生命活動的功能區域。每種細胞器均有其特化的功能,但同時它們之間發生相互作用,通過相互協調來完成一系列重要生理功能。經典的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始于單個基因及其編碼蛋白質的研究,盛于基因互作圖譜和蛋白質互
真核細胞高度區室化,生物過程被分隔在不同的區室進行。蛋白質功能與亞細胞定位密切相關,不同的區室提供不同的化學環境(例如pH和氧化還原條件)、不同的潛在作用配體或底物。因此,對蛋白質亞細胞定位的嚴格控制是細胞生理學的重要調控內容。大多數細胞生物學過程涉及蛋白質亞細胞定位的變化,例如轉錄因子在細胞核-胞
3、等密度離心法等密度離心法(isodensity centrifugation)根據Stokes公式,當顆粒密度(ρp)等于介質密度(ρM)時,離心時顆粒懸浮于介質中不移動。等密度離心法就是根據這一原理進行的。采用包括各種顆粒密度范圍的梯度介質,把要分離的樣品放在密度梯度液表面或者混懸于梯度液
脂滴原來是一種細胞器!它的今生前世,它的形態結構,它的功能機理與其它細胞器有何不同?它們怎樣共同維持細胞的能量平衡與正常生理代謝?本文將為我們掀起脂滴那神秘的蓋頭。畢加索的光影繪畫, 形若脂滴 (圖片來源: LIFE雜志) 脂滴?是啥?有啥用? 翻開一些《細胞生物學》教科書,令你失望的是,你
科學家們第一次將復雜的翻譯過程設計成一個哺乳動物細胞中的人工合成細胞器。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Lemke小組與JGU Mainz和IMB Mainz合作進行了研究,利用這項技術創造了一種無膜細胞器,可以利用天然氨基酸和合成氨基酸構建蛋白質,具有新的功能。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3月29日
就像人體本身一樣,細胞具有執行特定任務的結構。這些細胞結構被稱作細胞器,多了解細胞器是揭示某些細胞為何發生差錯而導致帕金森病等疾病的關鍵。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Ayumu Sugiura、Sevan Mattie、Julien Prudent和Heidi M. McBride
蛋白質的相分離在多種執行重要生物學功能的無膜細胞器動態組裝中發揮關鍵作用。在疾病條件下,蛋白質相分離調控的紊亂會直接導致蛋白的液-固相轉化和不可逆的蛋白致病聚集。該過程與一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如肌萎縮側索硬化癥(ALS)密切相關。然而目前,學界缺乏關于蛋白相分離穩態在不同無膜細胞器中如何被精密調控
分離與純化對象之一:“亞細胞(細胞器)”的構造與功能 上世紀20年代以Svedberg為首的歐洲科學家艱難研制的超速離心機原型主要目的是想分離和純化病毒、細胞和亞細胞構造(細胞器),然而50年代中期開始生產的*代及以后的各代超速離心機,在很長
真核生物細胞器基因組包括線粒體和質體(包括葉綠體、白色體等)的全部DNA分子,是細胞質遺傳的主要載體。在動植物和真菌的單個細胞內,有多個(甚至成千上萬個)細胞器基因組單元的拷貝,使得利用低覆蓋度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組裝得到完整的細胞器基因組成為可能。隨著DNA高通量測序技術的發展,測序成本下降,低
最近,美國St. Jude兒童研究醫院的研究人員發現,與最常見形式的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和額顳葉癡呆(FTD)相關的有毒蛋白,可通過一種方式使得細胞內的無膜細胞器不能工作。有毒肽可通過干擾正常的相變——這個過程可使無膜細胞器進行組裝和發揮功能,直接干擾這些重要細胞器的組裝和作用。相關研究
11月29日,《Cell》雜志上發表了來自普林斯頓大學不同部門的兩篇文章,他們報道了利用這種新工具所觀察到的無膜細胞器形成條件以及它們對細胞DNA的影響。 研究小組負責人、化學和生物工程學副教授Clifford Brangwynne說,研究中采用的雙光束系統對科學研究具有深遠影響。在發表文章中
離心機可根據轉速區分: ①普通(非冷凍)離心機電動離心機 這類離心機結構較簡單,可分小型臺式和落地式兩類,配有驅動電機、調速器、定時器等裝置,操作方便。低速離心機其轉速一般不超過4000rpm,臺式高速離心機zui大轉速可達18000rpm。 ②低速冷凍離心機 轉速一般不超過4000rpm,
本周又有一期新的Science期刊(2020年1月31日)發布,它有哪些精彩研究呢?讓小編一一道來。圖片來自Science期刊。 1.Science:在神經元突起中,單核糖體偏好性地翻譯突觸mRNA doi:10.1126/science.aay4991 RNA測序和原位雜交揭示了神經元樹
溶酶體熒光探針溶酶體為單層膜蛋白包圍的內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體。溶酶體中含有多種酶,如糖苷酶、酸性磷酸酶、彈性蛋白酶、組織蛋白酶等等,是物質代謝的場所。弱堿性胺選擇性聚集在胞內低pH值的小室中,可用于研究溶酶體的生物合成和發病機理。其中最常用的就是DAMP,它不發熒光,需要和抗DNP的抗體共同使用
我們體內的細胞自身存在一種細胞的自噬作用,自噬作用是普遍存在于大部分真核細胞中的一種現象, 是溶酶體對自身結構的吞噬降解, 它是細胞內的再循環系統。自噬作用在消化的同時,也為細胞內細胞器的構建提供原料,即細胞結構的再循環。然而癌細胞的自噬作用一旦出現問題,癌癥細胞不在降解自我的時候,癌癥就出
一種利用光來控制活細胞內物質的工具,已經開始為我們解釋“蛋白質如何組裝成不同的液體和凝膠狀固態”,這對于理解許多關鍵的細胞運轉,是至關重要的。延伸閱讀:Science:新結構揭示細胞的蛋白質生產機器是如何組裝的。 由于極大的復雜性,宿主細胞會同時發生成千上萬的化學反應。一些反應發生在專門的隔間
細胞質內含有多種細胞器。有些細胞器如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溶酶體等普遍存在于各種細胞中,而另有些細胞器如葉綠體,只存在于植物細胞中。細胞質內的這些結構,除葉綠體外,一般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看見,必須經過一定的固定染色方法處理后,才能看到大多數細胞器,或直接用相差顯微鏡觀察。線粒體線粒體是一種動態的
一、離心技術離心是研究如細胞核、線粒體、高爾基體、溶酶體和微體,以及各種大分子基本手段。一般認為,轉速為10~25Kr/min的離心機稱為高速離心機;轉速超過25Kr/min,離心力大于89Kg者稱為超速離心機。目前超速離心機的最高轉速可達100Kr/min,離心力超過500Kg。(一)、差速離心(
細胞由各種亞細胞結構組成。其重要的研究手段之一是分離純化亞細胞組分,觀察它們的結構或進行生化分析。離心技術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基本手段。一般認為,轉速為10~25Kr/min的離心機稱為高速離心機;轉速超過25Kr/min,離心力大于89Kg者稱為超速離心機。目前超速離心機的最高轉速可達100Kr/mi
五、激光掃描共焦顯微鏡技術的應用定位、定量三維重組動態測量¨ 活細胞或組織內游離Ca2+濃度的測量¨ 活細胞內H+濃度( pH值)的測量¨ 自由基的檢測¨ 藥物進入細胞的動態過程、定位分布及定量 應用:細胞膜電位的測量 熒光漂白恢復(FRA
來自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ordination Among Lipid Droplets, Peroxisomes and Mitochondria Regulates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CIDE-ATG
脂滴是一種具有中性脂質核心的膜性細胞器。與其他膜性細胞器的根本區別就是脂滴由單分子磷脂膜包被,而其他膜性細胞器由雙分子磷脂膜與外界隔離。脂滴最早由列文虎克于1674年在牛奶里發現,是人類最早發現的膜性細胞器。長期以來,學者們一直簡單地認為脂滴僅是細胞里的油滴(脂肪滴),取名Lipid Dropl
分離亞細胞組分的第一步是制備組織勻漿或細胞勻漿。勻漿(Homogenization)是在低溫條件下,將組織或細胞放在勻漿器中加入等滲勻漿介質(即0.25moL/L蔗糖一0.003mol/L氯化鈣溶液)研磨,使細胞被機械地研碎成為各種亞細胞組分和包含物的混合物。分離亞細胞組分的第一步是分級分離。它通過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闡明了細胞功能與控制機體衰老相關聯的分子機制,同時研究人員還發現了細胞器之間“交流”的日益惡化或許是引發機體衰老的重要原因。圖片來源:ocw.mit.edu 研究者Martin Ott教授
1蛋白質提取與制備蛋白質提取與制備蛋白質種類很多,性質上的差異很大,既或是同類蛋白質,因選用材料不同,使用方法差別也很大,且又處于不同的體系中,因此不可能有一個固定的程序適用各類蛋白質的分離。但多數分離工作中的關鍵部分基本手段還是共同的,大部分蛋白質均可溶于水、稀鹽、稀酸或稀堿溶液中,少數與脂類結合
第14屆“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遴選活動由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舉辦,《中國基礎科學》《科技導報》《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基金》和《科學通報》五家編輯部參與推薦科學研究進展,經兩院院士、973計劃顧問組和咨詢組專家、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部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負責人等專家學
10月25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棟課題組與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博士Eric Betzig、Jennifer Lippincott-Schwartz合作在《細胞》(Cell)雜志發表研究論文“Visualizing intracellular organelle and cytoske
轉基因斑馬魚胚胎上的閃亮藍光讓科學家選擇性地激活光敏感轉錄因子。圖片來源:Anna Reade 從現在開始10年后,這種技術將會成為發育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界人人使用的工具。 Kevin Gardner打開一個小冰箱模樣的培養器,看著里面閃爍的藍光,這種場景經常讓他想起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紐約
實驗方法原理分離線粒體DNA和葉綠體DNA的原理是基本一致的。本方法首先是分離完整的細胞器,然后從細胞器中提取DNA。要獲得高純度的細胞器DNA,關鍵是要把所要的細胞器與其他亞細胞結構分離開來,這可以通過差速離心或梯度離心來完成。完整的細胞器經裂解后,可以通過CsCl離心或酚-氯仿抽提獲得DNA。在
圖片來源:Anna Reade 轉基因斑馬魚胚胎上的閃亮藍光讓科學家選擇性地激活光敏感轉錄因子。 從現在開始10年后,這種技術將會成為發育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界人人使用的工具。 Kevin Gardner打開一個小冰箱模樣的培養器,看著里面閃爍的藍光,這種場景經常讓他想起上世紀70年代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