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是由于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所導致的病變,已成為影響人類健康的常見病。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的組裝和分泌缺陷是影響肝臟和血液脂代謝平衡的重要原因,但有關VLDL的組裝和分泌,并運輸到血液中的具體機制目前還不清楚。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許執恒研究組發現高脂食物可誘導MEA6的表達。通過制備MEA6基因的條件性敲除小鼠模型,他們發現在肝臟中特異敲除MEA6可導致嚴重的脂肪肝,以及血漿中各種脂類的顯著降低。結合細胞生物學、蛋白質組學、脂組學和生化手段,他們對MEA6在脂肪代謝過程中的分子機制進行了系統性研究,發現MEA6和內質網COPⅡ復合體(COPⅡ負責內質網到高爾基體的囊泡運輸)中的多個組分相互作用。進一步的研究表明,MEA6是調控COPⅡ復合物組裝的關鍵因子,為形成大的囊泡提供支撐,從而在VLDL的分泌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該研究為探索VLDL分泌的分子機制及脂肪肝的發病機制打下了重要基礎。 該研究結......閱讀全文
今天是全國愛肝日。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來我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俗稱脂肪肝)發病率驟升。近10年來,中國的脂肪肝患者從18%躍升到29.2%。 與高發病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公眾對脂肪肝的了解與認知情況嚴重不足。2018年,北京大學健康科學研究院肝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
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脂肪肝研究領域取得的最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medicalgraphics.de 【1】三篇文章齊發!科學家開發出非酒精性脂肪肝新療法! doi:10.1016/S2468-1253(19)30184-0 doi:10.1016/S2468-1253(1
正常人的肝組織中含有少量脂肪,如甘油三酯、磷脂、糖脂和膽固醇等,其重量約為肝重量的3%~5%,如果肝內脂肪蓄積太多,超過肝重量的5%或在組織學上肝細胞50%以上有脂肪變性時,就可稱為脂肪肝。不少人覺得脂肪肝是中老年人的專利,瘦人們更是覺得脂肪肝離自己很遠。但很多20多歲的人拿到體檢報告時驚訝地發
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肝臟彌漫性病變,是指由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肝細胞內脂肪堆積過多的病變,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現象,而非一種獨立的疾病。正常人的肝內脂肪含量為3-4%,超過5%,即為脂肪肝。輕、中度脂肪肝患者,可無明顯癥狀。嚴重者可有食欲不振,腹脹、惡心,肝區脹痛等表現,長期的脂肪肝可發展成肝硬化。經過治
前段時間的體檢高峰之后,不少人拿到了體檢報告,有人發現,報告上出現了“脂肪肝”的字樣。得了脂肪肝該怎么辦?廣州市中醫醫院主任中醫師林穗芳提醒,體檢發現脂肪肝不用過度緊張,脂肪肝一般都是可以恢復的,但是也不能掉以輕心,假如任由其發展,繼續不良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或藥物傷害,就會發展到肝硬化甚至肝
3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綜合上海、廣東等城市調查結果,我國普通人群脂肪肝患病率已超過乙肝,成為我國第一大肝病。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多位專家指出,別拿脂肪肝不當事兒,若任其發展,可能危及生命。酗酒、肥胖多為病因 專家指出,脂肪肝可分酒精性脂肪肝與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
酗酒、肥胖多為病因 專家指出,脂肪肝可分酒精性脂肪肝與高級職稱考試網非酒精性脂肪肝兩大類。經常大量飲酒即可罹患酒精性脂肪肝。 今年“全國愛肝日”的主題是“為了愛肝,我們戒酒一天”。“很多人舉杯高呼‘干啊干’之時,卻未曾聽見身體也在求救‘肝啊肝’。”中華肝病學會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學組
“三月四月不減肥,五月六月徒傷悲。”現代快節奏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極為豐富物質的同時,也讓人們承受了極大的壓力。繁忙和營養過剩正悄悄改變著都市人的身材和體重,不少人都有了“啤酒肚”和“游泳圈”。天氣逐漸變暖,減肥降重就成了一個熱門話題。禁食由于能夠收到立竿見影的減肥效果,受到不少人熱捧。但專家卻提
據中國醫師協會最新公布的中國城市健康狀況大調查結果顯示,截止到2010年統計,我國發達城市的脂肪肝患者高達15%左右,而在廣州等一線城市中,脂肪肝已經躍居成為男性高發疾病的榜首。 中國醫師協會就此在全國啟動“2011全國脂肪肝健康促進項目”,活動涉及北京、上海、廣州等各大城市,成立18家篩查中
或許,你還沒有得脂肪肝,但已經有醫生警告你,脂肪肝離你不遠了。往往患有脂肪肝的朋友會發出:脂肪肝不是病,不痛不癢沒有感覺,不用治療這樣的豪言壯語。事實上,這是錯誤的。圖片來源于網絡 脂肪肝的常見的誤區如下: 1. 脂肪肝都會變成肝硬化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因營養過剩和肥胖導致的脂肪肝通過調整
在以“中醫藥治療脂肪肝的轉化醫學新視野”為主題的第238期東方科技論壇上,來自國內外醫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專家學者表示,中醫藥治療脂肪肝已經成為脂肪肝治療的重要選擇。他們建議從解決脂肪肝臨床的關鍵問題出發,建立基于臨床證據的脂肪肝病證結合個體化診療方案并加以推廣應用。“這是建設國家慢病防治體系
近些年來,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進步,超聲檢查以經濟、無創、快速、簡便等優勢獲得廣大患者以醫務工作者的青睞,并廣泛應用于臨床上各種實質性臟器疾病的診斷中。但是對于肝膽疾病患者來說,早期無特異性癥狀,若及時采取超聲檢查可發現患者病變情況,利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控制疾病的進一步發展,有效保障患者的日常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21~78歲,平均年齡(39±12.14)歲。所有病例的年齡以及性別等一般資料之間存在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抽取在2009
脂肪肝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疾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發病率逐年升高,主要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肝細胞內的脂肪含量蓄積,脂肪堆積而引起的一種疾病[1],其中局限性脂肪肝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表現,多普勒彩超對于脂肪肝患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其操作簡單,創傷小,本文主要探討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對于脂肪肝患
苯駢呋喃衍生物類藥物苯溴馬隆是目前臨床僅有的幾種降尿酸藥物之一,應用于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的治療。苯溴馬隆能夠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從而促進尿酸排泄,有效降低血中尿酸濃度作用。但由于苯溴馬隆長期用藥易導致患者肝毒性,近年來在歐美被限制使用。而苯溴馬隆在中國、日本等高尿酸血癥及痛風發病率較高的亞洲國家
脂肪肝中的低回聲病變在常規體檢中比較常見,容易引起超聲醫師的重視。本文主要是對工作中遇到的58例低回聲病變進行回顧分析,總結其聲像圖特點,減少誤診、漏診的發生。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58例均來自2006年1月~2007年7月來院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證實,BTG1通過減少硬脂酰輔酶A 去飽和酶1(SCD1)豐度,改變肝脂質代謝改善了脂肪肝。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5月17日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營養科學研究所代謝的遺傳與營養調
刊登于國際雜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日本國立岡山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缺失PEMT酶的小鼠和低水平PEMT酶的患者機體中發現,抵御肥胖和胰島素耐受性的機體保護作用或許會以脂肪肝發生作為代價。 非酒精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是一種越來越流行的慢性肝炎形式。
目前在澳大利亞,有超過550萬人存在肝臟脂肪堆積(脂肪肝)的情況,其中超過40%是50歲以下的成年人。 脂肪肝是在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這些因素會影響發病年齡以及疾病的嚴重程度。專家們現在將這種情況描述為一種隱藏的流行病,該疾病正在推高肝臟移植率,導致一系列疾病甚至是死亡。 脂肪肝
來自Tufts大學Jean Mayer USDA人類衰老營養研究中心(USDA HRNCA)的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喝含糖飲料的習慣可能會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此項研究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gy雜志上。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在肝臟有脂肪的大量堆積,但與飲酒
不少人在每年的例行體檢做B超時會被告知,你有脂肪肝,需要注意啦,要飲食清淡、少吃油膩。 通俗地說,脂肪肝就是肝臟中的脂肪太多啦。醫學上的定義是,當肝臟內脂肪(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的分解與合成失去平衡,或儲存發生障礙就會在肝實質細胞內過量積聚。如果脂肪的總量超過常量的一倍,或組織學上肝
lncRNA芯片應用于通過脂肪肝模型中分子特異性表達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發生機制利用lncRNA芯片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對于很多小伙伴們,特別是醫院的工作人員,除了每天繁忙的門診工作之外,還需要擠出時間來做科研,發文章。這真是一件又苦又累又燒腦筋的工作。有沒有辦法即簡單,又快速地發表還可以的影響因子(3
18日是“全國愛肝日”。近期浙江多家醫院的體檢數據顯示,脂肪肝在人群中正越來越高發,很多年輕人、長得不胖的人,也不斷“中招”。圖片來源于網絡 據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的統計分析,2018年,該中心體檢總人數71834人,有28.2%的人被查出脂肪肝,接近體檢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志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和Hepat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科學家們闡明了人工合成的膽汁酸聯合活性制劑非熊去氧膽酸(nor-urso)在治療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上的療效,原發性
酒精性肝病(ALD)由一系列疾病組成,從無癥狀的或早期ALD(定義為脂肪肝或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性肝炎(ASH)、晚期ALD[定義為酒精性肝炎(AH)、肝硬化及其并發癥(腹水、門脈高壓相關出血、肝性腦病和原發性肝癌)]。ALD的臨床過程受戒酒的影響,病人戒酒后可以從失代償期恢復到代償期。需
南京醫科大學教授陳琪帶領的研究團隊發現,在巨噬細胞表面的一種名為A類清道夫受體(SR-A1)的蛋白質受體,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謝性炎癥的發生發展中起重要調控作用。 肥胖也會傷肝?這一點出乎許多人的意料,而在專家眼里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近日,南京醫科大學江蘇省心血管病分子藥理重點實驗室主任、江蘇
據英國路透社2月13日報道,荷蘭的一項研究表明,攝入大量動物蛋白質的人可能更容易在肝臟中積累較多脂肪,與蛋白質主要來源為蔬菜的人相比,其患肝病的風險也更高。 研究聚焦“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它通常與肥胖和某些飲食習慣有關。雖然建議通過改變飲食來治療這類肝病,但迄今為止,研究還尚未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醫學部教授莊輝在2月25日舉行的2011全國脂肪肝健康促進項目啟動儀式上表示,脂肪肝危害嚴重,不僅損害肝臟,并且還與代謝綜合征互為因果,顯著增加患者的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的發病率。對于脂肪肝患者尤其是肝功能受損的患者來說,保肝藥是防治脂肪肝的有效措施之一。我國《非酒精性脂肪性
肝臟通常被認為人體的解毒所,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功能器官,人體中的毒素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肝臟不停地代謝,變為無毒的物質,最后排出體外。 然而,不合理的飲食飲酒,不當用藥等因素,都會導致肝臟損傷。3月18日是全國愛肝日,該如何愛護我們的肝臟呢?浙江在線健康網記者采訪了解到,不少患者竟然是亂服藥物患上肝
研究人員發現了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的關鍵基因,該基因有望作為脂肪肝、糖尿病和肥胖癥治療的潛在靶點。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們揭示了機體將碳水化合物轉化為脂肪的分子機制,他們在研究中發現BAF60c基因會導致脂肪肝。研究顯示,即使飲食中含糖量高,缺乏BAF60c基因的小鼠依然不能將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