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黑泛油光的河水、淤塞的排水溝渠、河堤邊成片的垃圾、漂浮的動物尸體……近日,一位網名叫“peterzho”的網友在湖南本地論壇連續發表了八篇反映湘江湘潭段水資源污染的網帖。在震驚于令人觸目驚心的污染現狀的同時,更多的網友追問:一條“母親河”為什么變成了“臭水溝”?湘江治污的出路在哪里?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何時才能真正“環境友好”起來?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根據網帖提供的線索,沿湘江湘潭段進行調查核實。 【核心網事】六旬下崗工人耗時半月調查湘江水資源污染 從今年4月份開始,名叫“peterzho”的網友在湖南本地論壇連續發帖反映湘江污染問題。他的第一篇網帖題為《湘江為什么這么黑--它是用惡臭的污水來灌溉》。在這個網帖中,“peterzho”用文字和圖片記錄了湘潭市唐興橋附近的城市生活污水排放情況:穢濁的污水、成片的垃圾、動物的尸體、淤塞的溝渠,惡心的臭水溝……最終污水夾雜著固體垃圾流進湘江里。 ......閱讀全文
7月29日,湘潭市霞城鄉五星村碼頭旁的湘鋼排污口。7月29日,網友“peterzho”向記者展示從排污口取出的污水樣品。 每年會死幾次魚,“沒人敢撈來吃” 網曝湘江湘潭段水污染嚴重,新華社記者實地調查湘江治污之困 發黑泛油光的河水、淤塞的排水溝渠、河堤邊
水是生命之源,但是隨著我國人口數量的幾何增長、現代工業廢水的亂排亂放、城市垃圾、農村農藥噴灑等等,造成河流污染嚴重,本來已是極少的淡水資源加劇短缺,無法為人所用。據統計,目前水中污染物已達2千多種(2221)主要為有機化學物、碳化物、金屬物,其中自來水里有765種(19
在我國,污染土地嚴重制約了土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由于我國污染土地修復開始較晚,在實際污染土地調查和修復過程中,為了節省費用,有些治理僅針對土壤污染而忽略其他介質尤其是地下水污染調查和修復,甚至產生二次污染。如何更好地修復污損土地,使這些土地恢復原本的使用價值和建設功能,從而解決土地供需矛盾、保障
樂昌峽大壩上游庫區被垃圾漂浮帶圍困(4月13日攝)。記者 劉大偉 攝 正在樂昌峽大壩上游庫區清除垃圾的船工(4月13日攝)。記者 劉大偉 攝 “超強厄爾尼諾給武江帶來了20年一遇的大洪水,也帶來建壩蓄水以來最可怕的‘垃圾圍壩’。”對樂昌峽水利樞紐管理處主任羅力謙而言,半個多月前的景象他已不愿
日前從權威人士處獲悉,國家發改委牽頭制定的《關于依托長江建設中國經濟新支撐帶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征求意見稿已經出爐,目前進入討論階段,年內有望出臺。屆時,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云南、貴州等11省市將納入“長江經濟帶”統一發展。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出臺
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日前審議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目前,《決定》正式公開。 如何推進綠色發展? 開展“一個行動”,打好“三大戰役”,建成“四大體系” 《決定》明確,堅持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目標不動搖,把推進綠色發展融
7月的湘江,一條緩緩北流的泥湯,泥湯之上漂浮著不計其數的垃圾,在長沙市北部的岳麓大橋沿岸,江水逐漸粘稠,沿岸的垃圾多到難以分辨其下是陸地還是水面。 這里是長沙城區市民賴以生存的飲用水水源地之一。長沙市第四自來水廠伸出的管道延伸至岳麓大橋附近的江心,每天抽取數十萬噸江水,用以生產自來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