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早就把東莞當成了自己的第二個家。自2011年10月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奠基建設以來,作為CSNS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和工程經理,他已記不清在這里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闖過了多少工程難關。 同陳和生一樣,100多名家在北京的科研人員經歷了長達六七年、每年在莞300多天的異地工作,這才以“中國速度”迎來了今年8月23日CSNS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陳和生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中國散裂中子源才剛剛邁出了第一步,要努力實現穩定高效運行,擴大用戶群體,不斷完善升級,為解決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交叉前沿領域的研究提供先進平臺。 攻堅克難 中子可與研究對象的原子核相互作用,精確地反推出物質結構,有助于科學家探索物質科學、資源環境、生命科學、新能源等諸多領域的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 但是,中子不易獲得。由于造價高、技術復雜等原因,此前世界上只有英國、美國、日本擁有3臺散裂中子源。 CSNS作為我國首臺脈沖式散裂中......閱讀全文
中國散裂中子源園區。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圖 中國散裂中子源靶站。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供圖 日前,建在廣東東莞的我國“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按期、高質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設任務,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這是中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它的建成填補
日前,位于廣東東莞的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首次打靶成功,獲得中子束流,這標志著CSNS主體工程順利完工,進入試運行階段。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什么?它長啥樣?有什么用?安不安全?記者奔赴現場,為您一一揭曉。 一問:是什么? 就像一臺“超級顯微鏡”,可以研究物質的微觀結構 “
1998年6月,德國一輛城際快車意外出軌,導致101名乘客死亡。調查發現,悲劇的元兇竟然是老化的車輪內部形成的裂紋。其實,無論是高鐵的輪軌,還是飛機的渦輪、機翼,都存在著應力——它看不見摸不著,卻決定著飛機、高鐵等大型裝備的安全和壽命。把它研究清楚,成為從根本上避免類似災難發生的關鍵。 科學家
10月15日,由中國科學院和廣東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設的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簡稱CSNS)的第一臺設備——負氫離子源在廣東東莞大朗鎮下隧道安裝,標志著該項目正式進入設備安裝階段,為2016年試運行打下堅實基礎。 散裂中子源是我國“
8月底的一個上午,在廣東東莞國家大科學工程——中國散裂中子源靶站譜儀控制室中,工程總指揮兼工程經理陳和生發出指令,從加速器引出的質子束流首次打向金屬鎢靶。 一眨眼的功夫不到,科研人員便從6號和20號中子束線測量到兩個慢化器輸出的中子能譜,散裂中子源順利獲得中子束流。至此,中國首個散裂中子源主
1998年6月,德國一輛城際快車意外出軌,導致101名乘客死亡。調查發現,悲劇的元兇竟然是老化的車輪內部形成的裂紋。其實,無論是高鐵的輪軌,還是飛機的渦輪、機翼,都存在著應力——它看不見摸不著,卻決定著飛機、高鐵等大型裝備的安全和壽命。把它研究清楚,成為從根本上避免類似災難發生的關鍵。 科學
有著“超級顯微鏡”之稱的“國之重器”散裂中子源,終于登上了歷史舞臺。來自中國科學院最新消息顯示,作為我國“十一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于近日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將對國內外各領域的用戶開放。 這也標志著我國成為繼英美日三國之后,第四個擁有散裂中子源的國家。 所謂散裂中子
什么是中子? 中子由查德威克于1932年發現,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之一,不帶電,因此被稱為中子。 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組成 在宇宙中,中子含量非常豐富,幾乎占了所有可見物質的一半。但對于物理和生物材料領域的研究來說,缺少一種足夠亮度的中子源。正如我們希望能夠在黑暗中有
提到大科學裝置,不少人或許會想到“大工程”“科學重器”,也有人心里納悶:這跟我有什么關系?在東莞市大朗鎮,就有一個不僅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同時也服務國民經濟發展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 8月11日,作為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之一,中國散裂中子源邁出了產業應用的第一步。這一天,中科院高能
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效果圖 資料圖片英國散裂中子源 網絡圖片 中國迄今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Chinese Spallation Neutron Source,簡稱CSNS),已在東莞動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CSNS將成為發展中國家擁有的第一座散裂中子源,也將
去年夏天,我國首臺散裂中子源正式通過國家驗收并對用戶開放。這一占地400畝、坐落在廣東東莞的大科學裝置,目前已結束首輪運行。 利用一期建設完成的3臺譜儀,散裂中子源已經完成了來自超導材料、鋰電池、高性能材料等多個領域的用戶課題,不少研究成果相繼在學術期刊上發表。 除了完成來自用戶的課題,園區
10月25日上午,散裂中子源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舉行了開工動員大會。高能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領導和專家,以及200余名參與散裂中子源工程建設的科技和管理人員參加了動員大會。此前的10月20日,散裂中子源工程在廣東省東莞市舉行了奠基儀式。 散裂中子源工程經理陳和生院士做開
在廣東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是一大“明星”,正吸引著一大批科研人員慕名而來。 中科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指揮部總指揮陳和生曾預言,“若干年后,在松山湖畔,偶遇世界級的科學家將不會是意外。” 如今,這樣的預言逐漸變成現實。 “十三五”時期,中國散裂中子源建成,填補
“極簡”是陳和生辦公室的風格。房內的辦公桌、茶幾、沙發,都是最簡單的擺設,唯一顯眼的是貼在墻上的工程圖紙。 就在這間略顯單調的辦公室里,這位已步入古稀之年的中科院院士,主持締造了“國之重器”——中國散裂中子源。 3月25日,位于廣東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建
[視頻庫視頻: 中國散裂中子源在廣東開建:劉延東出席開工奠基儀式]var flashvars = { videoSource:"rtmp://video.cas.cn/fmsApp/13323ed0368.flv",autoPlay:"false",isAutoBandWidthDe
把一種“東西”輸入到人的體內,癌細胞十分喜歡它,把它吞噬為已有。人體外的一束“流”射向癌細胞,那個神秘的“東西”被引爆,癌細胞死亡。而癌細胞附近的其他正常細胞則安好無恙。 這就是一種治療癌癥的方法:硼中子俘獲療法(BNCT)。盡管大多數國人還沒有聽說過,但它已不是治癌新方法。上世紀50年代,科
近日,記者從東莞大朗鎮和中科院廣州分院獲悉,中科院與廣東省共建的散裂中子源經過幾年的選址、論證、設計以及設備研制、調試等前期工作,即將于近期破土動工。 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奚基偉、陳延偉介紹說,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是國家“十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大科學裝置,是位于國際前沿的高科技、多
我平時很少上網,在同事的推薦下,在網上看到北大物理學院雷奕安副教授的一篇太過先進,無法展示?!核能新技術ADS真的靠譜嗎的評述性文章,前幾句話是前不久,網絡和朋友圈被一條消息刷屏,稱中國在核能應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并且太過先進,無法展示。這項技術叫做加速器驅動次臨界系統(ADS),我以前關注
“超級顯微鏡”能將質子加速至0.9倍光速 科技日報東莞3月25日電 (記者龍躍梅 付毅飛)25日,記者從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工藝鑒定驗收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建在廣東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日前按期、高質量完成了全部工程建設任務,并于當日通過了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驗收。建成后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成為中
參考消息網11月17日報道 外媒稱,中國正在加快運行下一代中子發生器,并將很快在那里開展實驗,這使得中國躋身少數幾個擁有用于研究物質結構的強脈沖中子束流發生裝置的國家行列。 據美國《科學美國人》月刊網站11月15日援引英國《自然》周刊報道,位于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是一個投資約22億
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是繼美國、日本、英國之后,世界上第四臺脈沖散裂中子源,填補了我國脈沖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為材料、生命和能源等科學領域的突破提供了重要手段。 對于大多數讀者而言,慢化器這個詞幾乎聽都沒有聽過。實際上,慢化器是散裂中子源核心的設備之一,作用是將散裂靶產生的高能中子慢化成
我國“超級顯微鏡”首批實驗計劃公布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我國迄今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將在2018年迎來驗收,目前該裝置3臺譜儀的首批實驗計劃對外公布,實驗覆蓋若干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發領域。這是該項目繼今年8月進
我國迄今單項投資規模最大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將在2018年迎來驗收,目前該裝置3臺譜儀的首批實驗計劃對外公布,實驗覆蓋若干前沿交叉和高科技研發領域。這是該項目繼今年8月進入試運行以來的又一重要節點。圖片來源于網絡 “散裂中子源”通俗來說就是一個用中子散射來了解微
10月20日上午,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前端系統負責人歐陽華甫在隧道里忙碌著。從10月15日負氫離子源設備下隧道安裝后,他每天都要在隧道里至少待上8個小時。 “目前,負氫離子源設備和低能傳輸線設備已經全部進隧道了。這個星期,我們要做的是‘準直’工作。”歐陽華甫告訴記者,所謂“準直”是為了保證工程
6月24日,散裂中子源工程科學技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詹文龍,以及包括12名院士在內的工程科技委相關負責人、科技委委員等34名加速器、靶站譜儀和中子散射應用領域的國內著名專家參加了會議。會議聽取了高能物理所所長、散裂中子源工程經理部經理陳和
專家在中國散裂中子源場址大朗鎮水平村南現場勘查。 大科學裝置以獨具的科研條件資源,成為全球領軍人才的聚集地、全球重大原創科技成果的誕生地和解決全球重大科學問題的平臺。在土地資源日益緊張的情況下,大科學裝置的場址選擇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影響,如何能為大科學裝置選一個合適的“落戶地點”,成為擺在科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該所建于廣東東莞的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2020年度首輪用戶實驗已全面展開,利用中子成像技術的考古研究正在進行。 這也是繼不久前打靶束流功率比原計劃提前一年半達到100千瓦(kW)設計指標并開始穩定運行后,有“超級顯微鏡”
陳和生院士:大科學裝置建造推動高新技術發展 “今天來了63個單位,每個單位都有1到5項新研制技術。整個BEPCII產生了幾百項新研制技術,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相關高新技術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和生在接受《科學時報》采訪時表示。 10月19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陳延偉向記者介紹散裂中子源情況。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中國散裂中子源(CSNS)進展順利,不久前已通過中國科學院組織的工藝鑒定和工藝驗收。 位于廣東東莞大朗鎮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是我國首臺、世界第四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填補了國內脈沖中子應用領域的空白,建成后
記者27日從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二院獲悉,由該院23所承擔的散裂中子源工程RFQ 4616V4電子管高頻功率源項目設備日前通過驗收,成為散裂中子源工程首個通過驗收的項目,填補了國內電子管工作于高頻率、寬脈寬、高功率狀態下的空白。 散裂中子源工程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牽頭,是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