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存在一種疫苗可以保護個體抵御多種不同病毒的感染呢?如今這種疫苗的開發或許慢慢會變成現實,近日,刊登于國際雜志Cell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鑒別出了一種廣譜中和性抗體,其可以保護機體對于多種親緣性較遠的甲病毒屬病毒的感染,其中就包括基孔肯雅病毒,該類病毒會引發機體發燒以及關節疼痛,這項在小鼠機體的研究發現或為開發單一疫苗或抗體療法治療多種不同甲病毒感染提供一定思路。 醫學博士Michael Diamond說道,當前的研究重點就是鑒別并且理解其它病毒,比如HIV、丙肝病毒、登革熱病毒及流感病毒等病毒的廣譜中和性抗體,但大多數的抗體都可以中和相同病毒的不同毒株,而本文中我們所鑒別出的抗體實際上可以中和多種不同的甲病毒屬病毒。 近些年來,甲病毒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數百萬人感染,到目前為止在美國已經發現了650例甲病毒感染的病例,大部分患者都為從加勒比地區回來的旅行者,而目前針對基孔肯雅病毒和......閱讀全文
(轉載自:藥明康德公眾號) 自18世紀末首次誕生以來,疫苗就成為了人們健康的“護身符”,它的出現使無數人能更好地預防疾病。在這次疫情中,用疫苗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疾病,也是大眾翹首以盼的方向之一。據不完全統計,全球范圍內已經有超過20家創新生物技術和醫藥公司在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研發。
人類與病毒抗爭已經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古希臘的記載中,我們就可以看到疫情席卷一個又一個城市,然而當時的醫生卻束手無策。 疫苗的出現使人類第一次從預防的角度戰勝了病毒。WHO宣布天花被消滅的那天,全人類都為這個消息感到興奮。隨著不斷推出的疫苗產品,那些曾讓人們聞風喪膽的傳染病,最終停留在了歷史書
中新網1月7日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網站7日發布《新冠疫苗接種問答》。問答中提到,接種疫苗后還是應該繼續佩戴口罩;建議現階段使用同一廠家的同品種疫苗完成接種;接種第二劑次滅活疫苗大約兩周后可以產生較好的免疫效果;對于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無癥狀感染者,目前暫不建議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接種者無需在接種疫苗
2019年冠狀病毒(縮寫為“ COVID-19”)是病毒家族中的一種新型病毒,可以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播,引起威脅生命的呼吸系統疾病,包括肺炎。這種新型冠狀病毒最初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被發現,現已在全球多個地區被發現。鑒于此種病毒傳播的嚴重性,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應急委員會已于2020年1月30日
過去5年間,全世界經歷了多次病毒疫情的突然爆發,包括非洲埃博拉病毒疫情,美洲寨卡病毒疫情,中東呼吸綜合征疫情和此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 與過歷次疫情不同的是,借助先進的技術手段,此次疫情中我國研究團隊得以快速分離出病毒并獲得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信息。1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已收到中國分享
自從微生物學誕生以來,研究人員著重關注讓我們、我們馴養的家畜和種植的植物患病的病原體。鑒于癥狀的產生是了解特定病毒是否在幾年前就已存在的唯一方法,因此大多數得到很好研究的病毒是那些導致疾病的病毒。但是很多病毒長期地感染人類,不會導致疾病,但是可能會導致年齡非常小的、年齡非常大的或者存在免疫抑制的
據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全球感染埃博拉的病例已超過2.1萬,其中8429人死亡。近日,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將在本月內開始對兩種可能安全、有效的抗埃博拉病毒疫苗進行最終試驗,這預示著這些疫苗有效與否答案即將揭曉。 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種高傳染性、高致死率的烈性疾病。由于該疾病的潛伏期為
2019年7月28日是第九個“世界肝炎日”,今年世界肝炎日的主題為“積極預防主動檢測 規范治療 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科學家們在肝炎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 【1】PLoS Biol:中國科學家設計出能抑制甲型肝炎病毒的新藥物 doi:10.1371
什么是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Coronavirus)是一種有包膜(或囊膜)的正鏈線性RNA病毒,也是一種最大的RNA病毒。冠狀病毒屬于網巢病毒目。我們通常說的冠狀病毒是冠狀病毒科的兩個亞科之一。該亞科包括甲、乙、丙、丁(α,β,γ和δ )四個屬。 冠狀病毒的包膜是由雙層脂質和跨膜蛋白組成。病毒的
本期為大家帶來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進展,幫助大家了解科學家們正在如何通過進一步了解流感病毒來開發新的流感療法和流感疫苗。 【1】Nat Microbiol:首次發現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細菌能互相協作促進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
本期為大家帶來關于病毒感染的最新研究進展,和大家一起學習了解病毒如何感染機體。 【1】Nat Microbiol:首次發現流感病毒和呼吸道細菌能互相協作促進宿主感染 DOI:10.1038/s41564-019-0447-0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
近幾年來,HPV疫苗一直熱度不減,隨著去年九價苗有條件上市的消息刷爆朋友圈,接種HPV疫苗也開始逐漸風靡。但是,關于HPV,各位又知道多少呢?“打了疫苗就不會得癌了?”“我年齡超過了是不是不能打了?”“我預約不到九價苗,需要跑到香港打嗎?”類似這樣的疑惑大家又是否存在呢?今天樓管就給大家來一波簡
新型疫苗具有療效好、技術壁壘高、回報高等特點。從需求端來看,創新疫苗、多聯多價疫苗需求未滿,民眾消費升級,新型疫苗是疫苗行業的發展趨勢;從供給端來看,新型疫苗品種技術壁壘高,大多品種為獨家,產品價格易維護,凈利潤高。國內新型疫苗企業迎機遇 2018年11月11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中華人民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的研發人員報告發現世界上首個確認被新冠病毒重復感染的病例。這則消息獲得紐約時報、路透社(Reuters)等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也在社交媒體上引來熱評。此前,已有研究報道核酸檢測“陰轉陽”,懷疑可能被新冠病毒再次感染的患者案例,然而
自2015年5月巴西發現首例本地感染寨卡病毒病例以來,寨卡疫情不斷發酵,開始在巴西等美洲國家持續肆虐,對疫情地區帶來了一定的恐慌。寨卡病毒主要通過蚊蟲傳播,還可經性交傳染,多數感染者不會發病,但是偶爾會出現發燒、紅疹、關節疼痛等輕微病狀。其對人類的威脅主要在于孕婦一旦感染寨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發
前言 病毒是專性的細胞內寄生,需要在宿主內復制,并促進它們傳播到其他地方。在人類中,大多數臨床相關感染來自其他動物,這一過程仍在繼續。最近的例子包括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ZIKA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等。 病毒感染很少是直接致命的,即使它們對單個細胞具有高
一、 疫苗的概念及分類 疫苗,是指一切通過注射或黏膜途徑接種,可以誘導機體產生針對特定致病原的特異性抗體或細胞免疫,從而使機體獲得保護或消滅該致病原的生物制品,包括蛋白質、多糖、核酸活載體,感染因子等。在我國,疫苗分為一類疫苗和二類疫苗。 一類疫苗,是指政府免費向公民提供,公民應當依照政府的
曾慶平 有很多非專業或跨專業人士對于人類為何數十年攻克不了艾滋病難題感到迷惑不解,那是因為他們不太了解艾滋病毒致病的“特洛伊木馬”機制。 艾滋病毒之所以能“摧毀”人類的免疫系統,是因為它們專門感染并殺死免疫細胞。不過,只要它們在免疫細胞內復制并產生新的病毒,人體都能立即識別它們并設法
皰疹病毒(如引發家禽馬立克病)的科學試驗證實了一個高度爭議的理論:一些疫苗可以使烈性病毒幸存并進化,使疫苗接種者患一些嚴重疾病的風險更大。該研究結果發表7月27日發表在《PLoS Biology》上。本文作者賓州州立大學生物技術學教授Andrew Read說,未來的挑戰是確定疫苗能否使烈性病毒幸
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相關疫苗研發正加緊進行。美國伊諾維奧制藥公司研發的名為INO-4800的新冠病毒疫苗6日啟動一期臨床試驗,這是繼美國莫德納公司與國家過敏癥和傳染病研究所合作研發的mRNA-1273以及中國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團隊研發的“重組新冠疫苗”之后,全球第三款進入臨床試驗
【1】Nat Commun:廣譜性流感病毒抗體疫苗新進展 doi:10.1038/s41467-018-05482-0 根據最近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做出的研究成果,一類廣譜的流感病毒疫苗有望保護人們免受世界上大多數流感病毒的感染。 這一疫苗前體的相關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的《Na
《紐約時報》網站載文稱,今年1月,SARS-CoV-2基因組的破譯工作開始進行,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正在開發超過145種新冠病毒疫苗,其中20種疫苗正在進行人體試驗。文章梳理了已經進行人體試驗以及一些仍在進行細胞或動物試驗但有望成功的疫苗的進展情況。圖片來源于網絡 首先,文章將疫苗的測試過程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于當地時間16日表示,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mRNA-1273”)當天在西雅圖開始首次臨床試驗。首批接種疫苗的志愿者有45人,均為18至55歲的健康成年人,其中4人在16日接受注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布消息開始臨床試驗。/NIH網站“臨床試驗的啟動速度之快,創下紀錄。”
從美國到澳大利亞再回到中國,科學家們正利用新技術進行一項雄心勃勃的努力,不惜耗資數百萬美元,以便在創紀錄的時間內開發出一種疫苗,應對新冠病毒疫情。這種新病毒自去年年底在中國武漢出現以來迅速傳播,致使數萬人感染。 任何疫苗的研制通常都需要數年時間,這包括需要在動物身上進行試驗、在人體上進行臨床試
7 月 20 日,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雜志同時發表來自中英兩國研究人員的新冠疫苗 2 期研究結果。 中國的研究正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領銜團隊研發的腺病毒載體疫苗,論文題目為《5 型重組腺病毒新冠疫苗在 18 歲以上健康成年人中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 2 期試驗》。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 Medicin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免疫細胞所承受的壓力和代謝改變或許能夠解釋為何某些人會因病毒感染而患病,而某些人則不會;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研究人員開發多種感染性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性措施,比如黃病毒感染(登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流感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與大家一起學習!圖片來源:Thomas Hagan et al, doi:10.1016/j.cell.2019.08.010 【1】Cell:臨床試驗表明腸道細菌可提高流感疫苗在臨床試驗中的療效 doi:10.1016/j.cell
自18世紀末首次誕生以來,疫苗就成為了人們健康的“護身符”,它的出現使無數人擺脫了疾病的侵犯。考慮到新藥研發的周期較長,且存在種種不確定因素,用疫苗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導致的疾病,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想法。 從傳統技術來看,許多疫苗使用的是減活或者滅活的病原體。這種策略在許
MDPI Vaccines | 新冠之役——關于細胞免疫接種預防呼吸道病毒的思考 2020年已悄然離去,但新冠肺炎疫情尚未結束,隨著各國疫苗的陸續推出,科研人也已對整個呼吸道病毒類別和細胞免疫接種預防有了更進一步的研究和認知。近期來自密歇根大學的Nicholas W. Lukacs和Carri
1.HPV和癌癥是什么關系?是不是感染上病毒就會得宮頸癌? HPV是“人乳頭狀瘤病毒”英文名字的縮寫,HPV家族中有100多號成員,其中部分和惡性腫瘤關系密切,被稱為高危型HPV。有性生活的婦女一生中感染過一種HPV的可能性高達40%~80%。 但是超過80%的HPV感染8個月內會自然清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