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在2018國際高能物理會議上,歐洲核子中心大型強子對撞機上的超環面儀器(ATLAS)實驗公布了最新成果——ATLAS合作組首次發現了希格斯粒子的最主要衰變過程,即正反底夸克對衰變。中國科學家在此次實驗中作出關鍵貢獻。
物理學家認為,希格斯玻色子賦予基本粒子以質量,并可以衰變成不同粒子,這也正是希格斯玻色子被稱為“上帝粒子”的原因。之前科學家們已經觀察到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光子對、W玻色子對、Z玻色子和τ輕子對等過程。這些已經觀察到的衰變雖有重要意義,但其只占希格斯玻色子衰變中的不到30%。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有58%是由希格斯玻色子衰變成一對底夸克,也是希格斯玻色子最頻繁發生的衰變過程,觀察到這一衰變過程將填補對希格斯粒子認知的一大空白,并將進一步證實解釋夸克質量的希格斯機制。
打金是一種古老的工藝,由古埃及工匠在5000多年前開創,它將散裝金子細致地捶打成薄如葉片的金箔。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克萊姆森大學和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通過復刻古老的打金過程,即......
希格斯玻色子已成為揭示宇宙基本結構的重要途徑,精確測量到這種粒子的性質是物理學家測試標準模型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官網22日報道。該機構的超環面儀器實驗(ATLAS)合作組報......
科學家們在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LHC)上發現了一種新粒子,其被稱為“奇異的五夸克”。研究團隊表示,發現這樣的奇異粒子有助他們理解夸克是如何結合形成復合粒子的。相關論文刊發于17日出版的《......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馬余剛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團隊,與合作者首次在RHIC-STAR國際合作的重離子碰撞實驗中觀測到反應末態粒子的整體自旋排列現象,該成果或為研究夸克—膠子等離......
《三體》電視劇開播以來,好評不斷,無論是劇情、選角、演技,還是場景、特效都非常接近原著。粒子物理學家“海伯利安”在知乎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他表示:“電視劇的粒子物理實驗毫無槽點,細節拉滿,電視劇確實......
日本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訊》雜志上撰文稱,他們創造出了首個由準粒子構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BEC),最新研究將對包括量子計算在內的量子技術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BEC被稱為物質的第五種形態,其......
據近日發表在《自然·納米技術》上的論文,美國紐約市立學院發現與創新中心和物理系宣布,他們通過將光耦合到超薄二維磁體上,觀察到一種新型磁性準粒子。這一突破有望為材料科學帶來新策略,即通過材料與光的強烈相......
近日,北京譜儀III(BESIII)合作組發現了類粲偶素Y(4660)和Y(4360)粒子的新衰變模式π+π-ψ2(3823),是Y(4660)粒子自發現以......
2022年7月4日是希格斯粒子發現十周年。由趙政國院士等主講的“揭秘基本粒子質量起源”科普講座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當日,該校教授們結合自己擅長的研究領域,與聽眾們一起交流希格斯粒子研究的意義以及它......
歐洲核子研究中心7月5日宣布,發現夸克構成粒子的3種新結構,包括一種五夸克態和一對四夸克態粒子。這家機構發表聲明說,多國研究人員利用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底夸克探測器觀察到這3種新結構。它在當天舉行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