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教授Carl H. June等人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發表了一項重磅研究,介紹了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即用自身T細胞的“基因工程版”治療難治性和復發性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這就是隨后在全球掀起研究和治療高潮的CAR-T療法。現年69歲的Carl H. June被譽為“CAR-T之父”,現為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終身教授、帕克癌癥免疫治療研究所所長以及細胞免疫治療中心主任,是美國醫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他同時也是細胞治療明星企業Tmunity Therapeutics及Xcyte Therapies Inc.的核心創始人。
CAR-T(嵌合抗原受體修飾T細胞)療法是近年來大熱的過繼性免疫治療之一,而過繼性免疫治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以及癌癥疫苗都被稱為癌癥免疫治療,即利用機體自身免疫系統的力量對抗癌癥的治療策略。
具體到CAR-T療法,就是基因工程合成受體轉導患者T細胞以靶向癌細胞表面抗原,以介導抗腫瘤作用。通俗來說,就是收集和使用患者自己的免疫細胞來治療他們的病情,T細胞被修飾以識別和攻擊癌細胞,最終的CAR-T細胞重新被輸回患者體內。2017年,該療法被美國FDA批準治療白血病和淋巴瘤,即諾華公司的CAR-T療法Kymriah(tisagenlecleucel),這也是全球首個獲批的CAR-T療法。
類似tisagenlecleucel這樣的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產品在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取得了顯著的療效。然而,Carl H. June等人認為,CAR-T細胞在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和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CLL)中的功能持久性是持久臨床反應的關鍵特征,但長期持久性CAR-T細胞的特征尚未被廣泛研究,我們對此知之甚少。 北京時間2月3日凌晨,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一項由賓夕法尼亞大學、費城兒童醫院、諾華生物醫學研究所等團隊的研究人員聯合完成的一項研究,題為“CD4+ CAR-T細胞持續存在下長達十年的白血病緩解”( Decade-long leukaemia remissions with persistence of CD4+ CAR T cells)。
賓夕法尼亞大學病理與檢驗醫學研究教授J. Joseph Melenhorst是這項最新研究的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Carl H. June也是這項研究的作者之一。Carl H. June等人在上述2011年上發表的研究中報道了2010年7月被納入CAR-T療法1期臨床試驗的患者。此次他們研究了2名在2010年獲得完全緩解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者的CAR-T細胞。
他們在這項研究中發現,CAR-T細胞在輸注超過10年后仍可檢測到,在2名患者中均有持續緩解。值得注意的是,2名患者中都出現了高度激活的CD4+細胞群。研究團隊觀察到抗白血病反應的兩個明顯階段:以CD8+或CD4-CD8-helios γδ CAR-T細胞為特征的初始階段;隨后幾年,CD4+ CAR-T細胞占主導優勢。這些細胞繼續表現出腫瘤細胞殺傷特性和持續的增殖。
研究提到,患者1在9.3年檢測到的CAR-T細胞僅為CD4+,這是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使得研究團隊重新思考,CD4+ T細胞可能是對CD19表達細胞的細胞毒性的主要原因。
研究認為,2名白血病患者長達十年的緩解,是由于改良的免疫細胞(即CAR-T細胞)的持續存在,這些免疫細胞會激發針對癌細胞的免疫反應。這些病例代表了持久的CAR-T細胞反應,并提供了治療效果可能持續多久的見解。
圖胚胎肝細胞通過分泌Fetuin-A蛋白維持造血干祖細胞基因組的穩定性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81920108005、U23A20417、81730007、31872842、91442106)......
中新網銀川12月30日電(記者楊迪)12月30日,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完成寧夏首例惡性血液病異基因全相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患者在移植后第11天中性粒細胞成功植活,隨后血小板也順利植活,最終出艙。該項工......
近日,吉林大學第三醫院教授陳芳芳團隊系統性研究了六種精確表征的葡聚糖涂層氧化鐵納米材料,并探討了它們蛋白冠形成與免疫激活的完整過程,以及在急性髓系白血病L模型中的免疫治療效果。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許永團隊與沈陽藥科大學教授趙臨襄團隊合作,研究發現首個BRD4BD2選擇性抑制劑,可作為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候選藥物。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藥物化學雜志》(Jour......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研究員黃慧琳團隊聯合廣州實驗室研究員翁桁游團隊,研究揭示了RNA乙酰化及其修飾酶N-乙酰基轉移酶10(NAT10)通過重塑絲氨酸代謝驅動急性髓系白血病發生及干性維持的重要機制。相關......
近日,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肝臟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杜順達教授團隊為一名乙肝相關肝癌的晚期患者進行了特異性T細胞免疫治療并長期隨訪觀察。據悉,這是全球首例乙肝特異性T細胞療法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
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揭示了衰老影響機體CD8+T細胞抗腫瘤免疫反應的作用和分子機理,探究了衰老個體和PD-1抗體治療不響應患者的腫瘤免疫防御能......
在乳腺癌患者中,“腔面型”乳腺癌患者占比約為65%至70%。記者18日獲悉,中國醫學專家的研究成果將改變免疫調節治療對該類乳腺癌療效不佳的困境,為“腔面型”乳腺癌免疫治療帶來全新認知和治療路徑。復旦大......
近日,記者從北京協和醫院獲悉,該院肝臟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杜順達教授團隊為一名乙肝相關肝癌的晚期患者進行了特異性T細胞免疫治療并長期隨訪觀察。據悉,這是全球首例乙肝特異性T細胞療法在晚期肝癌患者中的......
“這藥是特效藥,四萬塊一瓶,我吃了三年。”這句話出自電影《我不是藥神》主人公程勇和一位白血病患者之間的對話。他們討論的藥物格列衛,是一種針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明星抗癌藥”。它能將這種致命的疾病轉變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