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7-22 18:06 原文鏈接: Nature:腸道感染竟能引發帕金森病產生?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和麥吉爾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在一種缺乏一個與人類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相關的基因的小鼠模型中,腸道感染能夠導致類似于這種疾病的病理特征。這一發現擴展了他們近期的一項指出帕金森病具有主要的免疫成分的研究,這為開發治療這種疾病的策略提供了新的途徑。相關研究結果于2019年7月17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Intestinal infection triggers Parkinson’s disease-like symptoms in Pink1?/? mice”。論文通訊作者為蒙特利爾大學的Michel Desjardins和Louis-Eric Trudeau,麥吉爾大學的Heidi McBride和Samantha Gruenheid。

      1990年至2016年,世界上帕金森病患者的數量增加了一倍多,從250萬增加到610萬。一個相對保守的預測是未來30年內,患者人數將增加一倍,大約到2050年時,全球將有1200多萬名患者。

      大約10%的帕金森病病例是由于編碼PINK1和Parkin等蛋白的基因發生突變造成的,這些蛋白與線粒體(細胞中產生能量的細胞器)有關。具有這些突變的患者在更早的年齡患上帕金森病。然而,在小鼠模型中,這些相同的突變不會產生疾病癥狀,這導致許多科學家們得出結論,小鼠可能不適合用于研究帕金森病。

      作為研究帕金森病的兩位專家,Trudeau和McBride認為這項新研究的結果可能解釋了這種差異:這些動物通常是在無菌設施中飼養的,這些條件不能代表經常接觸傳染性微生物的人類遇到的情況。Gruenheid相信,腸道感染與帕金森病之間存在的關聯性將促進對與這種疾病發生相關的免疫反應開展進一步研究,這將允許人們開發和測試新的治療方法。

      帕金森病是由大腦中一部分神經元--稱為多巴胺能神經元---的進行性死亡引起的。這些神經元的喪失是在PD患者中觀察到的典型運動癥狀(包括震顫和僵硬)的原因。導致這些多巴胺能神經元死亡的原因尚不清楚。

      Trudeau說道,“大多數現有的帕金森病模型都基于這樣一種信念,即由于有毒物質在神經元內部積聚,它們會死亡。然而,這并不能解釋這樣一個事實,即帕金森病病理學特征在患者出現運動障礙和任何明顯的神經元喪失幾年前就開始出現。”

      針對這一點的原因可能可以用這項新研究的結果來解釋。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缺乏一個與帕金森病相關的基因的小鼠中,在年輕小鼠中引起輕微腸道癥狀的細菌感染足以在這些小鼠的生命后期出現帕金森病樣癥狀。

      這些帕金森病樣癥狀可能通過服用一種用于治療帕金森病患者的稱為左旋多巴(L-DOPA)的藥物暫時地逆轉。Desjardins和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蒙特利爾大學醫院研究中心的Diana Matheoud指出在正常小鼠中,免疫系統對腸道感染作出了適當的反應;然而,在缺乏與帕金森病相關的基因PINK1的小鼠中,免疫系統反應過度,引起“自身免疫反應”,即一種導致免疫系統攻擊有機體中健康細胞的過程。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多巴胺能神經元并不是死于有毒物質的積累,免疫細胞參與殺死它們。

      這些研究人員發現在遭受腸道感染的突變小鼠中,自身反應性的毒性T細胞存在于大腦中并且能夠攻擊培養皿中的健康神經元。Matheoud和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麥吉爾大學微生物學研究生Tyler Cannon強調道,這些結果強烈表明,某些形式的帕金森病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在患者注意到任何運動癥狀的數年前就開始在腸道內發生,這突出了一個事實:預防性治療存在著一個時間窗。

      參考資料:

      Diana Matheoud et al. Intestinal infection triggers Parkinson’s disease-like symptoms in Pink1?/? mice. Nature, 2019, doi:10.1038/s41586-019-1405-y.

      Can gut infection trigger Parkinson's disease?

    相關文章

    納米塑料或導致帕金森病病變

    納米塑料與大腦中天然存在的一種特定蛋白質相互作用,會產生與帕金森病和某些類型癡呆癥相關的變化。美國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科學進展》雜志上稱,環境因素對人類生物學的影響推動了這一新領域的研究。首席......

    重磅!今年轟動一時的室溫超導《Nature》論文被撤稿

    如果超導材料能夠在環境溫度和壓力條件下存在,其表現出的零電阻現象將具有巨大的應用潛力。盡管幾十年來進行了大量的研究,但這種狀態尚未實現。2023年3月08日,來自美國羅切斯特大學的RangaP.Dia......

    基因療法開創!帕金森病終于有救了?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路中華、戴輯、鮑進團隊的最新研究成果發表于頂刊《細胞》上,為帕金森病的精準治療提供了全新策略。他們結合基因工程和化學遺傳學技術,成功開發出一種可以選擇性調控帕金森病相關的特......

    《Nature》肌肉研究里程碑:首個高清粗肌絲三維組織

    心房顫動、心力衰竭和中風——肥厚性心肌病可導致許多嚴重的健康狀況,是35歲以下人群心臟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心肌是人體的中樞引擎。當然,如果你知道一個壞了的引擎是如何制造和運作的,那么修理它就容易多了。在......

    研究:長期練太極拳可抑制帕金森病進展,減少并發癥

    近日,“上海交大研究稱太極拳可抑制帕金森病”上了熱搜。據悉,這項研究由瑞金醫院、復星基金會、星太極三方一起發起,并由瑞金醫院神經病學專家陳生弟教授團隊牽頭完成。10月30日,陳生弟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

    Nature:人造子宮試驗快要開始,人造子宮要來了?

    2023年9月21日,《Nature》報道:人造子宮的人體試驗可能很快就會開始。美國監管機構將考慮對人造子宮的系統進行臨床試驗,這可以減少極早產嬰兒的死亡和殘疾。Nature621,458-460(2......

    “雙非”高校姜昱丞一作發首篇Nature!凝聚態物理新突破

    前不久,37歲的姜昱丞首次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Nature論文,這也是他所在的蘇州科技大學首次在Nature亮相。這篇論文澄清了凝聚態物理領域一個20余年來的誤區,并構建了全新理論模型和判定標準。“其實......

    跟蹤Nature室溫超導論文:8位作者指控導師要求編輯撤稿

      在多項重復性研究不支持其結論后,美國羅徹斯特大學迪亞斯團隊3月的《Nature》論文再遇危機:該論文11位作者中的8位給《Nature》高級編輯托比亞斯·羅德爾寫信稱,迪亞斯歪......

    事關二氧化碳排放量!清華大學最新Nature

    2019年,高能耗的鋼鐵工業貢獻了全球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約25%,其對減緩氣候變化至關重要。盡管在國家和全球兩級討論了脫碳潛力,但特定于工廠的緩解潛力和技術驅動的途徑仍不清楚,這累積起來決定了全球鋼......

    頭發變白的原因找到了!Nature挑戰干細胞經典教條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頭發會不可避免地變白,也有不少人因為壓力或者遺傳因素少年白頭、早生華發。目前,科學家了解到與頭發黑色素產生相關的黑素細胞干細胞(McSCs)比其他成體干細胞群更早失效,這會導致頭......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