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Ascout是一款手持式的便攜設備,適用于腫瘤學、免疫學、神經生物學和干細胞領域的單細胞分析。它分離得到的單細胞能保持細胞活性,進而用于下游的新一代測序(NGS)、PCR及其他分析。
QIAscout的核心是一塊含有12000個小室的高密度芯片,它可從細胞懸液中分離和回收單個細胞。研究人員只需要使用標準的倒置顯微鏡,便能可靠地選擇和分離單細胞。QIAscout與主流品牌的倒置顯微鏡兼容。此外,QIAGEN已與蔡司顯微鏡達成合作協議,后者將推廣QIAscout,作為其倒置顯微鏡上的一個附加功能。
QIAGEN生命科學業務部門的高級副總裁Brad Crutchfield表示:“QIAscout可從任何樣本類型中簡單、快速且低成本地分離單細胞。其他單細胞分離方法相對復雜,成本也較高,只適合一些大型實驗室。此外,它們可能對細胞產生壓力,引入額外的實驗變量。”
他認為,單細胞分析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原因在于NGS技術讓研究人員能夠以最高的分辨率來查看生物過程,包括樣本異質性以及隨時間的變化。“QIAscout為單細胞分離帶來了一種新穎方法,讓科學家利用標準的顯微鏡,就能準確地獲得視野中的單細胞。這些細胞保持天然狀態下的完整性,適合NGS、PCR或干細胞研究,”Crutchfield說。
匈牙利塞格德大學的Lajos Kemény教授認為,QIAscout簡化了單細胞分析的流程。“在單細胞水平實現深度的分子鑒定,幫助我們獲得更加精確且更有意義的細胞機制。我們認為,QIAscout是一款非常適用于實時追蹤細胞狀態的設備。在任何時候都很容易找到感興趣的單細胞,并以接近100%的效率選擇并轉移目標細胞,”他說。
QIAscout可與QIAGEN下游的QIAseq Single Cell Library Prep單細胞文庫構建、QIAseq panel以及生物信息學工具相整合,組成完整的單細胞分析解決方案,從而提供更多的生物學信息。
優化細胞過程的觀測技術,加速生命科學的研究進度2023年5月31日,北京——安捷倫科技公司(紐約證交所:A)近日隆重慶祝安捷倫BioTekCytation3細胞成像微孔板檢測系統與安捷倫BioTek系......
新加坡—麻省理工學院研究與技術聯盟的科學家開發了世界上最小的LED(發光二極管)。這種新型LED可用于構建迄今最小的全息顯微鏡,讓現有手機上的攝像頭僅通過修改硅芯片和軟件即可轉換為顯微鏡。相關研究發表......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頜面-頭頸腫瘤科成功完成一例高難度超級顯微外科頜面頭頸部淋巴管-靜脈吻合術(LVA),術后患者眶周和頜面部的淋巴水腫癥狀迅速得到緩解,改善明顯。3年前,魏女......
科學家們發現了Spirostomum的超快收縮的分子基礎,Spirostomum是一種以令人難以置信的快速運動而聞名的毫米級單細胞原生動物屬。利用從RNAi獲得的高質量基因組,研究人員發現收縮結構,即......
今年2月上旬,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使用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開展在軌驗證實驗任務并取得成功。這是目前已知的世界首次在航天飛行過程中,使用雙光子顯微鏡獲取航天員皮膚表皮及真皮淺層的三維圖像。在南京腦觀象臺......
微生物生長表型篩選是工業育種、酶定向進化和合成生物學等領域面臨的限速步驟。精準的單細胞精度生長表型測量是突破上述瓶頸的關鍵。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單細胞中心開發了低成本、非標記的微型......
美國索爾克研究所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穿戴顯微鏡,可在以前無法進入的區域生成小鼠脊髓活動的高清實時圖像。《自然·通訊》和《自然·生物技術》上發表的兩篇論文詳細介紹了這項技術進步,有助于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健......
中國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測試成功去年11月12日,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搭乘天舟五號貨運飛船成功運抵中國空間站,成為世界首臺進入太空的雙光子顯微鏡。近日,中國空間站雙光子顯微鏡完成在軌驗證,神舟十五號航天員......
2月26日,由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計量院”)牽頭承擔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專項“單細胞質譜分析儀”實施方案論證暨啟動會在中國計量院昌平院區召開。科技......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發表的研究,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掃描探針顯微鏡,即量子扭轉顯微鏡(QTM),它可以創造出新的量子材料,同時觀察其電子最基本的量子性質。這項研究為量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