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4-12-15 16:34 原文鏈接: Science:華大參與三種鱷魚基因組測序

      最近,德克薩斯理工大學的生物學家帶領一個50多名科學家的研究小組,測定了三種鱷魚——美洲鱷、咸水鱷和印度鱷的基因組序列。

      生物學副教授David Ray指出,通過測定這些基因組序列,科學家們可以更好地了解鳥類的進化,它們是這類食肉動物的最近親緣種。該研究小組完成了這三種鱷魚的基因組,可以說真正完成了鱷魚基因組的“全家福”。這項研究主要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于12月12日發表在國際權威雜志《Science》。

      Ray說:“這項研究的一個主要發現是,與鳥類相比,鱷魚基因組變化很緩慢。我們把鳥類、鱷魚與烏龜進行比較,烏龜是包括鳥類、鱷魚的這個群組的最近親緣種。我們發現,它們也進化的很緩慢。對此最好的解釋是,所有這三個物種的共同祖先是一個”緩慢的進化者“,反過來這又表明,在鳥類中,快速進化是獨立演變的事情。”

      從2009年開始,研究人員嘗試僅測定1%的鱷魚DNA序列。然而,不久之后,每測定一百萬個堿基的價格從1000美元下跌至1美元。Ray說:“在最初方案中,我們建議測定三種鱷魚的大約240萬個堿基序列。后來我們獲得了資助,顯然我們能輕松地將這個數字擴大一千倍,我們可以支付整個基因組30億個堿基的序列測定。”

      Ray說,當生物學家們研究一組生物時,他們會尋找使這個組群與眾不同的東西,以及一個生物群組所有成員共有而其他群組卻沒有的東西。最好的方法就是檢測它們的最近親緣種。

      他這樣說道:“從學術上講,鳥類是恐龍的最近親緣種。我們可以只研究它們的化石,當與現存的生物進行對比時,這只能提供有限的生物學信息。我們深入了解行為、結構的差異,它們不會變成化石,并且在我們這個例子中,還研究了基因組的構成。”

      Ray說,他們驚訝地發現,所測定的短吻鱷在遺傳上是那么一致。最初,研究小組猜測,20世紀大部分時間的嚴重狩獵可能是罪魁禍首。

      他說:“因為短吻鱷經歷了嚴重的種群下降,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是發生了什么事。然而,我們在三種鱷魚中看到了相同的模式,三種鱷魚都經受了相同遺傳瓶頸的可能性很小。我們反而建議,改變只是緩慢地發生在鱷魚中。換句話說,并不是過度狩獵引起了遺傳差異降低。相反,鱷魚的變異數量很低,因為這些基因組中的變化僅僅是緩慢發生的。”

      美洲鱷、咸水鱷和印度鱷在整個基因組中大約93%的DNA是相同的。相比之下,人類和獼猴共有93%的DNA。他說:“但不同的是,人類和獼猴大約在2300萬年前擁有共同的祖先,而短吻鱷和鱷魚在更遙遠的過去——大約9000萬年前,共有一個相同的祖先。這意味著,靈長類動物中事情變化的速度是鱷魚的大約四倍。”

      加州大學圣克魯茲分校生物分子工程助理教授Ed Green,一直從事于幾種哺乳動物的基因組,包括尼安德特人。他說,他沒有想到在這些爬行動物中看到這樣緩慢的遺傳變化。

      Green說:“鱷魚基因組真的很有趣,因為它們隨時間的變化似乎很小。從哺乳動物基因組的熟悉者角度來看,爬行動物是陌生的,因為它們是靜態的。短吻鱷和鱷魚都特別靜態。”

      “像大多數基因組計劃一樣,裝配和注釋僅僅是個開始。在鱷魚目中有一些迷人的生物學現象,如依賴于溫度的性別決定。雄性和雌性鱷魚在遺傳上是相同的,我們想知道背后的作用機制。我們現在可以開始仔細研究鱷魚和鳥類兩者共同祖先的基因組。關于稱為祖龍的這些動物的生物學,我們并不十分清楚。但是我們有望通過它的存活后裔(鱷魚和鳥類)基因組重建它的基因組,了解關于它們的更多信息。”

    相關文章

    定量合成生物學發現自然應對傳染病的新策略

    傳統觀點認為,攜帶病毒的生物的遷徙一般會加速病毒的傳播。但最近有生態學研究表明,遷徙對病毒傳播有抑制作用,北美帝王蝶就是一個典型例證。長距離遷徙的帝王蝶相較于不遷徙的同類,感染寄生蟲病的幾率要低得多。......

    AI模型“Evo”:揭開基因組“密碼全書”新篇章

    《科學》雜志15日發布了一項突破性研究成果:美國斯坦福大學Arc研究所團隊利用人工智能(AI),開發出一種大規模基因組基礎模型“Evo”,翻開了生命的“密碼全書”。該模型采用先進架構,能夠以前所未有的......

    東曹生物潘明祥總經理專訪:深耕生物大分子市場,推進本土化戰略

    東曹株式會社是一家成立于1935年的日本綜合化工企業,涵蓋化學品、電子材料、生命科學等領域。近十年來,公司在中國市場積極推進國產化戰略,與偉創力合作生產全自動糖化血紅蛋白分析儀,深化生命科學領域布局。......

    ACAIC2024主題論壇四:智能生物傳感技術創新論壇

    ACAIC2024主題論壇4智能生物傳感技術創新論壇在ACAIC2024大會上,由深圳大學醫學部生物醫學工程學院主辦的“智能生物傳感技術創新論壇”成功召開。論壇主席張學記教授(深圳大學)、召集人劉輕舟......

    中科院動物所攜手華大等機構構建全球首份多器官衰老時空圖譜

    11月5日凌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攜手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國家生物信息中心),在全球頂尖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利用華大自主研發的“超廣角百億像素生命照相......

    國家藥監局關于江蘇為真生物、新疆利康祥運生物飛行檢查情況通告

    國家藥監局關于江蘇為真生物醫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利康祥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飛行檢查情況的通告(2024年第43號)。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組織檢查組對江蘇為真生物醫藥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利康祥運生物科......

    我國熱分析技術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李榮斌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夏紅德等人構建出全新的矢量化熱分析理論框架和方程方法。據介紹,這一理論和方法的誕生,既為復雜反應過程的檢測分析提供了科學的研究范式,更從根本原理上支撐國產熱......

    昆明植物所解析九倍體木本竹基因組

    竹子即竹亞科是禾本科的重要分支,廣泛分布于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約有1,700種。作為一類生長快、多年生、可再生的森林資源,木本竹子越來越多被用作木材的替代品,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有研究發現......

    科學家測序動物界最大基因組

    科技日報北京8月15日電(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德國康斯坦茨大學和維爾茨堡大學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對動物界最大基因組的擁有者——肺魚進行了基因組測序。肺魚基因組約為人類基因組大小的3......

    910億,美洲肺魚擁有最大基因組

    在南美洲發現的一種肺魚是迄今測序的擁有最大基因組的動物。8月14日,一項發表于《自然》的研究顯示,美洲肺魚的DNA包含了驚人的910億個化學堿基,是人類基因組的30倍。然而,這910億個堿基只包含與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