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細胞
(一)T淋巴細胞(簡稱T細胞),即胸腺依賴性淋巴細胞(thymus-dependent lymphocyte),
外周血中約占淋巴細胞總數的65%~75%,胸導管中高達95%以上.
1.表分子:
(1) TCR-CD3復合體:由TCR、 CD3分子和ζ鏈組成.
① TCR(T-cell antigen receptor,T細胞抗原受體):T細胞表面特異性識別抗原的結
構.已知兩類,為TCRαβ和TCRγδ,屬于Ig超家族.
② CD3分子:由四條具有信號傳導功能的肽鏈(1條γ鏈,1條δ鏈和2條ε鏈)構成的
復合體.每一條肽鏈均含一個膜外Ig功能區樣結構(屬于Ig超家族)和一個胞內稱為ITAM
(immunoreceptor tyrosine-based activation motifs)的序列.其功能為:a.參與T細胞
發育過程中的TCR的膜表面表達;b.介導TCR與抗原接觸后產生的活化信號的傳遞;c.成熟
T細胞的表面標志,用于成熟T細胞的檢測.
③ ζ鏈: 同質二聚體.每條ζ鏈含有三個ITAM序列.ζ鏈的胞外區較短(9個氨基酸
殘基),胞漿區較長(113氨基酸殘基).有助于TCR-CD3復合體啟動的信號的最大轉導.
(2)CD4分子和CD8分子:外周血CD4+T細胞約占65%,CD8+T細胞約占35%.
①CD4分子:為單體肽鏈,胞外部分含有4個Ig樣的功能區.其功能為:
a.協同受體:CD4分子和TCR結一MHC Ⅱ-抗原肽復合物, CD4分子與MHC Ⅱ類分子
結合,TCR與抗原肽結合;CD4分子增加TCR對MHC Ⅱ類分子遞呈的抗原的敏感性;促進TCR
識別抗原后的TCR-CD3復合體介導的信號轉導作用;
b.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受體;
c.鑒定T細胞亞群(CD4)的標志.
②CD8分子:由二條肽鏈組成,由α鏈和β鏈組成CD8αβ或由α鏈和α鏈組成CD8αα.
每條肽鏈的胞外部分均含有一個IgV區樣的功能區.其功能為:
a.協同受體:CD8分子與MHC Ⅰ類分子的α3功能區結合,可增加TCRαβ對MHC Ⅰ類
分子遞呈的抗原的敏感性;促進TCR識別抗原后的TCR-CD3復合體介導的信號轉導作用;
b.鑒定T細胞亞群(CD8)的標志.
(3)CD2分子:又稱LFA-2(lymphocyte function associated antigen-2, 淋巴細胞
功能相關抗原-2)和E受體(綿羊紅細胞受體).由單一肽鏈構成.表達于成熟T細胞、雙陽
性胸腺細胞、部分雙陰性胸腺細胞及NK細胞表面.在活化的T細胞表達水平升高,配體為LFA-3
(CD58分子).其功能為:
①介導T細胞與抗原遞呈細胞間的粘附作用,刺激T細胞非特異性活化;
②介導胸腺細胞的發育成熟.
(4)LFA-1 (淋巴細胞功能相關抗原-1): 由α鏈(αL)和β鏈(β2) 構成的異
二聚體蛋白分子,分布在全部白細胞表面,活化的T細胞表達水平增加.配體為ICAM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細胞間粘附分子),如ICAM-1(CD54).
功能:①介導T細胞的移行;②在T細胞同APC或靶細胞間起粘附作用.
(5)CD28分子和CTLA-4(cytotoxic lymphocyte antigen-4,即CD152): 均是二硫鍵
連接的同質二聚體膜分子,每條鏈含有一個IgV樣功能區,都屬于Ig超家族.兩種分子高度
同源,由密切連鎖的基因編碼.配體都是B7分子.CD28分子主要表達于人外周T細胞;CTLA-4
分子表達于活化T細胞.
功能:①CD28分子與表達在APC上的B7分子結合,為初始T細胞提供協同刺激信號,促
使T細胞活化和增殖;②CTLA-4分子同B7分子結合提供抑制信號給活化T細胞,阻止T細胞的
增殖,限制T細胞分泌IL-2.
(6)CD40L(CD40 ligand,又稱gp39分子):主要表達于活化T細胞表面.
功能:①CD40L同APC表面的CD40結合,傳遞信號給活化T細胞,使其進一步增殖;②活
化APC表達B7分子;③T細胞表面的CD40L與B細胞表面的CD40相互作用可使B細胞從合成IgM
轉換向合成其它同種型免疫球蛋白,如IgE.具有CD40L突變的兒童只合成IgM抗體.
(7)絲裂原受體:T細胞受絲裂原PHA(或con A)刺激后,向淋巴母細胞轉化.
2.T細胞亞群及其功能
按表達TCR類型不同分為αβT細胞和γδT細胞;按CD分子不同分為CD4+T細胞和CD8+T
細胞;按功能不同分為輔助性T細胞(helper T cells, Th)、細胞毒性T細胞(cytotoxic T
cell, CTL)和抑制性T細胞(suppressor T cell, Ts);按對抗原應答所處狀態的不同分為
初始(naive)T細胞、活化(activated)T細胞和記憶性(memory)T細胞;表達NKR.PIC
的T細胞為NK1.1+T細胞.
(1)TCRαβT細胞和TCRγδT細胞
①αβT細胞主要是經胸腺發育成熟的T細胞.
a.CD4+T細胞:表型為TCRαβCD3+CD4+CD8-,識別抗原時受MHC Ⅱ類分子限制.CD4+
T細胞主要為Th細胞.Th細胞根據產生細胞因子的不同,可分為兩個功能性亞群:Th1細胞,
主要分泌IFN-γ、TNF-β(又稱淋巴毒素,LT);Th2細胞,主要分泌IL-4、IL-5和IL-10.
Th1細胞功能為:i.主要輔助細胞免疫效應:活化巨噬細胞;誘導 B細胞活化,分泌調
理性抗體;抗胞內寄生微生物.ii.免疫調節作用,如IFN-γ可促進Th0細胞向Th1分化.
Th2細胞功能為:i.主要輔助體液免疫效應:誘導B細胞活化、分泌中和性抗體;抗胞
外寄生微生物,中和毒素.ii.免疫調節作用,如IL-4可促進Th0細胞向Th2細胞分化.
另外,CD4+CTL主要通過自身表達的FasL介導殺傷表達Fas分子的靶細胞,還可清除分
泌自身抗體的B細胞.
b.CD8+T細胞:表型為TCRαβCD3+CD4-CD8+,主要為CD8+CTL細胞亞群.具有細胞毒作
用,可殺傷病毒等細胞內寄生物感染的靶細胞;也具有免疫調節作用.
作用特點:i.識別抗原具有MHC Ⅰ類分子的限制性;ii.殺傷靶細胞具有抗原特異性.
殺傷機制:i.釋放細胞毒性蛋白質(如穿孔素和顆粒酶),使靶細胞裂解;ii.誘導
靶細胞程序死亡;iii.釋放IFN-γ、TNF-α和TNF-β等細胞因子,參與細胞免疫應答及免
疫調節.
c.Ts細胞(suppressor T cell):又稱調節性T細胞(regulatory T cell, Tr細胞).
具有特異性抑制免疫應答作用.Ts細胞亞群含CD4+T細胞和CD8+T細胞.如:Th1細胞和CD8 CTL
活化分泌 IFN-γ可抑制Th0細胞向Th2細胞分化及Th2細胞的增殖;分泌TNF-β,可抑制B細
胞的活化增殖.Th2細胞活化分泌IL-4、IL-10和TGF-β,抑制Th1細胞的功能.
②γδT細胞:大部分γδT細胞分布于粘膜伴隨淋巴組織.識別抗原無MHC限制性,直
接與其識別的抗原配體結合.其生物學功能為:
a.細胞毒作用,介導粘膜局部細胞性免疫應答;
b.免疫調節作用, 可釋放IL-2、IL-3、IL-4、INF-γ、GM-CSF和TNF等細胞因子,輔
助B細胞分化和粘膜局部特異性抗體的產生,活化單核-巨噬細胞;
c.損傷粘膜的修復作用, 誘導受損粘膜的細胞凋亡.
(2)NK1.1+T細胞:
表達NKR.PIC(NK1.1)的一個T細胞亞群.多屬于TCRαβCD4+T細胞,僅少部分屬于TCR
αβCD8+T細胞.主要分布于淋巴樣組織,識別由CD1分子遞呈的脂類和糖脂類抗原.具有免
疫調節作用和細胞毒作用.
(3)記憶T細胞:
抗原初次進入機體導致大部分初始T細胞活化為短壽命的效應T細胞;小部分為記憶T細
胞,參與增強性的再次免疫應答.
氨被認為是一種細胞毒素,它在血液中的增加會損害細胞功能。然而,這種毒素是否以及如何在病理生理條件下引發細胞死亡仍不清楚。2024年9月11日,華中科技大學黃波團隊在NatureCellBiology(......
9月11日,《自然-細胞生物學》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黃波教授團隊有關T細胞死亡的研究成果。研究發現,CD8+T細胞激活的過程中細胞內氨逐漸積累最終導致T細胞死亡。據悉,這一獨特死亡方式的分子機制,為異己......
8月28日,上海市藥監局發布了《上海市自體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治療藥品監督管理規定》以及這一監管規定的政策解讀通知,本規定自2024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有效期至2029年8月31......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志MolecularTherapy—Methods&ClinicalDevelopment上題為“MetabolicprimingofGD2TRAC-CARTcellsd......
近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了高選擇性JAK1抑制劑戈利昔替尼上市申請,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r/rPTCL)。外周T細胞淋巴瘤是一種起源于胸腺后成熟T/NK細胞的惡性腫瘤,......
暨南大學生物醫學轉化研究院研究員楊美香與教授尹芝南團隊合作,利用基因工程小鼠,結合高通量測序技術揭示了肝激酶Lkb1不僅參與調節γδT細胞譜系承諾,并且能夠通過AMPK-mTOR依賴的方式調控產生IL......
在古希臘神話中,有一位名叫阿斯克勒庇俄斯的醫神,手持蛇杖,擁有治愈疾病和傷痛的神力,而在人體內,也有這樣的“蛇杖”——T細胞。T細胞,也被稱為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主要細胞之一,在人體中,根據......
近日,《柳葉刀·腫瘤學》刊發了一項有關復發/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r/rPTCL)的臨床研究進展。該研究為戈利昔替尼全球關鍵性注冊臨床試驗(JACKPOT8的B部分)的結果,研究顯示,戈利昔替尼治療......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研究員王瑩研究組與研究員時玉舫,在《自然-免疫學》(NatureImmunology)上,在線發表了題為OleicAcidAvailabilityImpact......
11月1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章海兵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與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在EMBOReports上,在線發表了題為ExcessiveapoptosisofRi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