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號所搭載首臺科學儀器開機
據央視報道 昨日(10月2日)20時37分許,嫦娥二號搭載的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順利開機,目前工作狀態良好。用來探測地月之間空間環境的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是嫦娥二號搭載的七種科學儀器之一,也是嫦娥二號奔月過程中開啟的首臺科學儀器。 據悉,嫦娥二號衛星共搭載7種探測設備,包括CCD立體相機、激光高度計、γ射線譜儀、X射線譜儀、微波探測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離子探測器,有效載荷總重約140公斤。據報道,第二梯隊將開機的儀器是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和γ射線譜儀。 嫦娥二號奔月飛行約112小時,在此期間將進行2-3次軌道修正。當衛星到達月球附近特定位置時,實施第一次近月制動,進入近月點100公里、周期12小時的月球橢圓軌道。再經過兩次近月點制動,進入高度100公里的極月圓軌道。在完成在軌測試和技術驗證后,嫦娥二號衛星將進入100公里×15公里繞月橢圓軌道,拍攝嫦娥三號月球虹灣預選著陸區圖像,并驗證快速測定軌等相關技術。1-......閱讀全文
嫦娥二號成功飛離月球
6月9日17時10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嫦娥二號衛星成功飛離月球,奔向更遙遠的深空。這是嫦娥二號圓滿完成各項工程目標和科學探測任務后,開展的拓展性試驗任務。 據介紹,15時30分開始,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通過國內地面測控站,開始向嫦娥二號連續發出控制指令和數據,衛星陸續完
嫦娥二號微小相機走近公眾
從太空中拍攝月球將會出現何種令人驚嘆的影像?衛星發動機在太空中點火與地面試驗的情形是否一樣?太陽翼帆板在太空真空及失重環境下展開與在地面上展開有什么不同?定向天線在奔月飛行中如何保持一直正對著地球?近日,記者從嫦娥二號衛星微小相機產品推介會上了解到,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研制的四臺微小相機已揭開這些
“嫦娥二號”具體發射時間確定
中國探月工程新聞發言人9月29日發布消息:嫦娥二號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發射場區的測試和檢查,測試結果正常,完全滿足發射的技術條件。將于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如果遇到氣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時間發射,還選擇了10月2日和3日擇機發射。 “嫦娥二號”是“嫦娥一
嫦娥二號向深空挺進
嚴俊坐在中國探月工程地面應用系統運控大廳里,桌上擺了一個閃閃發亮的衛星模型。此刻,這位探月工程首席科學家和他心愛的嫦娥二號,相隔150萬公里。 6月9日,嫦娥二號衛星飛離月球,飛往日地拉格朗日L2點,開始了新的使命。 在人類127次探月活動中,嫦娥二號不是最早的一次,卻是走得最遠的一
嫦娥工程獎勵基金建立-嫦娥二號任務獲獎300萬
?????? 12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慶祝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圓滿成功大會。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 攝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和中國民生銀行12月20日在北京宣布,共同建立嫦娥工程獎勵基金,嫦娥二號任務有功人員獲得該基金首期300萬元人民幣的獎勵。
嫦娥二號進行X頻段測控試驗
嫦娥二號衛星測控系統副總設計師李國民10月4日在接受采訪時說,我國為探月工程二期任務研制的專項測控設備——S/X頻段統一測控系統于3日在嫦娥二號衛星的X頻段測控試驗中首次投入使用,設備各項指標均達到設計要求。 李國民介紹說,嫦娥二號衛星繞月段40萬公里,信號微弱,動態大,對測控設備提出了更
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創新記
“我們不比美國差,而且更好”? 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日前開機工作。 月球科學家利用由相機獲得的數字圖像研究月球地質學構造,繪制地質學綱要圖,進而研究月球的起源、演化、月面歷史等。另外,對月球的研究還可以對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提供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所有這些研究的基礎和研究的可信度
“嫦娥二號”即將轉入加注發射階段
隨著承擔“嫦娥二號”發射任務的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完成第四次總檢查,目前箭上、地面測試狀態基本凍結,“嫦娥二號”任務已在發射場完成綜合測試,即將轉入運載火箭加注發射階段。 “嫦娥二號”衛星和長征三號丙火箭分別于7月10日和9月3日運抵發射場,在技術區先后完成
嫦娥二號飛過6千萬公里深空
已成為我國首個人造太陽系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星,與地球間的距離已突破6000萬公里,目前衛星狀態良好,正繼續向更遠的深空飛行。這是記者今天從國家國防科工局獲悉的。 嫦娥二號是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2010年10月1日發射,已經超期服役2年多。自 2012年12月13日飛越探測圖塔蒂斯
“嫦娥二號”衛星傳回首批科學數據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正在“奔月”途中的“嫦娥二號”衛星今日早上發回第一軌數據。截至10月5日早上7時,首批科學數據接收完畢,容量在1.6G。 繼2日晚首臺科學儀器順利開機之后,正在“嫦娥二號”衛星4日晚又有兩臺科學儀器開機。至此,“嫦娥二號”衛星所搭載的γ射線譜儀、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和太陽風
歐陽自遠:“嫦娥二號”進入“決戰”前夜
據中央電視臺去年12月28日的報道,國防科工委宣布,“嫦娥二號”將于2010年底發射。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自遠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介紹,“嫦娥二號”是我國探月工程二期的先導星,其重要任務之一是要對“嫦娥三號”的著陸區進行高精度成像,因此其繞月飛行高度將由“嫦娥
嫦娥二號又有兩臺儀器開機
繼2日晚首臺科學儀器順利開機之后,正在“奔月”途中的“嫦娥二號”衛星第二梯隊又有兩臺科學儀器開機。至此,“嫦娥二號”衛星“奔月”途中需要提前打開的儀器已經全部順利開機。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嫦娥二號”衛星所搭載的太陽風離子探測器和γ射線譜儀分別于昨日晚間19時25分和35分開機,儀
揭秘“嫦娥二號”攜帶的科學儀器
嫦娥二號衛星和火箭已完成發射場區的測試和檢查,測試結果正常,完全滿足發射的技術條件。將于10月1日18時59分57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如果遇到氣候等原因,不能在第一窗口時間發射,還選擇了10月2日和3日擇機發射。 嫦娥二號攜帶了哪些科學儀器?現在一一揭開。CCD立體相
嫦娥二號有望十一發射-較嫦娥一號更快到月球
月圓中秋,萬家團圓,然而我國的航天工作者卻—刻不得閑。22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和專家來到棗莊滕州,和青少年溫情互動。有關專家告訴記者,備受國人關注的嫦娥二號正在做最后的技術狀態確認和準備工作,預計將在10月1日開始奔月之旅。 22日,滕州市體育館人頭攢動。來自滕州—中、
嫦娥二號有望繪制世界最清晰“全月圖”
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首次發布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 繼傳回月球虹灣區域局部影像圖之后,嫦娥二號今后還將有望完成約7米分辨率的全月影像圖,這將是全世界最清晰、分辨率最高的一幅“全月圖”。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月球與深空探測科學應用中心主任、嫦娥工程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春來在2
嫦娥二號所搭載首臺科學儀器開機
據央視報道 昨日(10月2日)20時37分許,嫦娥二號搭載的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順利開機,目前工作狀態良好。用來探測地月之間空間環境的太陽高能粒子探測器是嫦娥二號搭載的七種科學儀器之一,也是嫦娥二號奔月過程中開啟的首臺科學儀器。 據悉,嫦娥二號衛星共搭載7種探測設備,包括CCD立體相機、激光
嫦娥二號順利通過月食三大考驗
北京時間21日14時50分,正在繞月飛行的嫦娥二號衛星首次遭遇月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根據計劃安排對衛星實施控制,約3個小時后,衛星順利走出陰影區,順利通過月食考驗。 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副總工程師周建亮介紹說,月食期間,嫦娥二號衛星主要面臨三大考驗:一是只能靠蓄電池提供能量長時間維持運
“嫦娥二號”實現六大技術創新
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近日披露,與嫦娥一號任務相比,嫦娥二號任務技術更新、難度更大、系統更復雜,將實現六個方面的技術創新與突破。 吳偉仁介紹說,相比嫦娥一號先發射到地球附近的過渡軌道,再經過自身多次調整進入奔月軌道,嫦娥二號衛星將由運載火箭直接送入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約3
嫦娥二號第二次近月制動成功
來自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的消息:10月8日上午10時45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嫦娥二號衛星開始實施第二次近月制動,約17分鐘后,衛星順利進入周期約3.5小時的橢圓環月軌道。 據探月工程測控系統專家介紹,第二次近月制動主要目的是使嫦娥二號進一步降低飛行速度,使其進入“過渡”
嫦娥二號將進行最后一次近月制動
北京跟蹤與通信技術研究所主任設計師張波昨天(9月8日)在電話中介紹說,昨天嫦娥二號進行的近月制動過程非常成功,甚至在首次近月制動中出現的近月點偏差也在完成第二次近月制動時消除了。今天還要安排第三次,根據計劃也是嫦娥二號衛星的最后一次近月制動,遠月點將由目前的1830多千米降到100千米
“嫦娥二號”成功進入距月球15公里軌道
記者從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獲悉,26日21時27分,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對嫦娥二號衛星實施降軌控制,約18分鐘后,衛星成功進入距月球15公里的虹灣成像軌道,為在月球虹灣區拍攝圖像做好了準備。 據北京航天飛控中心副總師周建亮介紹,將衛星降到距月球15公里的軌道,是為了更加接近月
嫦娥四號月球車命名“玉兔二號”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任務月球車全球征名活動于今天揭曉,月球車命名為“玉兔二號”。2018年12月8日2時23分,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著陸器和巡視器(月球車)組合體發射升空,2019年1月3日10時26分成功著陸月球背面,隨即著陸器與巡視器分離,開始就位探測和巡視探測。 嫦娥四號成功落
“嫦娥二號”將于2010年年底“奔月”
新華網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陳玉明)國防科工局28日召開國防科技工業工作會議。記者從會上獲悉,“嫦娥二號”任務各系統已基本完成產品研制,衛星正在進行總裝測試,預計于2010年底發射升空執行試驗任務。 據了解,探月二期工程(包括“嫦娥二號”和“嫦娥三號”任務)經過各系統的努力,各項工作總
探月工程專家解析“嫦娥二號”遠征難點
奔月難,奔向150萬公里深空更難。嫦娥二號衛星奔赴拉格朗日L2點(以下簡稱L2點)的這次旅程,無疑是中國航天史上距離最遠的一次“跨越”。在這背后,有多少前所未有的困難? 近日,專家對“嫦娥二號”此次遠征遇到的難點進行了解析。軌道設計:須兼顧日、地、月三大引力場 “從4月1日‘嫦娥二
嫦娥二號衛星天地通訊測試結束-結果優于預期
據中央電視臺報道,截至今天(10月16日),嫦娥二號衛星與地面高速率通訊鏈路的測試全部結束,初步判斷全部測試結果優于預期。 兩次測試中都試驗了衛星每秒鐘12M的下傳速率,相當于嫦娥一號時的四倍,相當于衛星一分鐘就會向下傳輸幾十張數碼照片大小的文件。 測試的最終結果報告將于稍后幾日公
嫦娥二號發射進入待命加注發射階段
9月12日,承載嫦娥二號衛星的長征三號丙火箭完成測試后運抵發射工位。工作人員將長征三號丙火箭固定在發射塔內。固定在發射塔架上的長征三號丙火箭。 9月28日,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場,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已被完全包裹在90多米高的發射塔架內,塔架內部正進行發射前的最后準備工作。截至記者發
嫦娥二號升空在即-“發射窗口”選擇有學問
目前,“嫦娥二號”及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已“進入”移動塔,技術人員正進行常規測試,在發射之前,還有一個環節至關重要—— 9月26日,西昌衛星發射基地移動塔向2號固定發射塔靠攏,順利完成了第三次合練的“嫦娥二號”衛星及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進入”移動塔,專家和技術人員繼續對“嫦娥”及運載火箭進
揭秘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關鍵技術
星河燦爛,深空浩渺,“嫦娥”一詞凝聚了千百年來中國人對探月的向往。1月11日,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月球車正常工作,并發回了清晰的互拍圖像,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我國探月工程“五戰五捷”。這是人類發射的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科工)黨組書記、董事長高紅
嫦娥二號深空飛越突破1000萬公里
記者從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獲悉:1月5日23時46分,剛剛成功飛越探測圖塔蒂斯小行星的嫦娥二號衛星,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精確控制下,突破1000萬公里,這標志著我國深空探測飛行控制能力得到新的躍升。 據了解,與近地飛行器8萬公里、嫦娥一號衛星38萬公里的距離相比,此次1000萬公里是中
揭秘嫦娥二號如何從“備份星”成為“先導星”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即將發射的嫦娥二號衛星此次將以中國探月二期工程先導星的身份出現,其實這顆衛星是與嫦娥一號衛星一同生產完成的,最初她的身份是嫦娥一號的備份星,在嫦娥一號任務獲得圓滿成功后,她的身份逐步演變成了目前的先導星。 據了解,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于2004年4月16日正式立項,命名為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