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12日,山西省安澤縣農民在家里晾曬煙葉。 當理查德奧康納博士“出于好奇”在實驗室里分析中國香煙的成分時,他恐怕想不到會找到一道新配方。這位美國羅斯韋爾帕克癌癥學會(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的研究人員發現,中國13個品牌的香煙中重金屬含量是加拿大香煙的2~3倍。 重金屬包括砷、鎘和鉛。它們無一例外是冷血殺手: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鎘被歸類為“頭等致癌物”,可能引發肺纖維化和腎臟病變;鉛可能造成頑固的便秘,并破壞人體造血系統。 10月7日,這一研究結果在美國健康政策雜志《煙草控制》(Tobacco Control)上發表。對于大洋彼岸的中國煙草業來說,這可真不是個好消息。這里每年生產2萬多億支香煙,擁有3.5億名中國煙民,并且每年有110萬中國人可能死于吸煙及二手煙導致的相關疾病。 煙草界的“三聚氰胺......閱讀全文
在一些業內專家看來,像蘭州這樣被重化工企業包圍的城市,是躲不過飲用水安全危機的。 這個城市的風險早在2006年就被提示。2005年年底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直接引發了環保部門對我國飲用水安全風險的大排查,水源地“頭頂化工炸彈”的問題被重點關注。在隨后國家環保總局發布的評估報告中,蘭州石化等重化
過度使用和地力透支是我國的土地環境現狀。應制訂土壤非剛性污染物的篩選值、指導值,還要采取長期跟蹤監測的制度和風險評價制度,構建分類指導、科學合理的土壤環境標準體系。 對沒有污染或輕微污染的土壤優先保護;對輕度、中度污染的土壤要安全利用,通過產業結構調整、農藝措施排除風險;對重度污染的土壤,要
湘江告急! 1966年,湘江檢測出鉻、鉛、錳、鋅、砷等重金屬;1978年,湘江已成國內污染最為嚴重的河流之一;1990年代之后,湘江水質呈惡化趨勢,工業污染導致的重金屬污染日益嚴重。 作為“有色金屬之鄉”的湖南,采選、冶煉、化工等企業多分布于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由此而來。相當長時期內
積極策應和組織實施研究所改革,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所”)建設和培育自己的特色,近幾年來,將喀斯特生態、農業面源污染、畜禽健康養殖等作為著力培育和推進的方向,科技創新取得了良好的進展。 亞熱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長吳金水說:“這些年來我們一直朝建設中科院特色研究所努力,我們
“值得好好截圖。”5月31日,備受關注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正式出爐,對“土十條”的頒布,廣東省生態環境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 而對于從事農田污染治理和修復十多年的安徽志陽農業高科公司總經理呂治春來說,“土十條”頒布帶來的效應更是立竿見
鎘大米、兒童血鉛超標、砷污染……人們在享受發展成果的同時,也因環境污染而付出了健康損害代價。 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重要條件。人類為了生存發展,提高生活質量,而不斷開發利用各種環境資源,環境受到破壞和污染后,反過來又影響人體健康。 事實告訴我們,如果自然環境因
近日,山東省司法廳公布《山東省土壤污染防治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現向公眾征求意見。條例對設區的市以上和縣級以上的人民政府職責和任務目標等作了明確說明,還規定,非法傾倒、堆放、使用、處置污泥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并處最低十萬元、最高二百萬罰款,并可以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對直接負責
農業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 為全面部署“十二五”農業科技工作,充分發揮科技在農業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和《農業科技發
從傳統意義上講,腐植酸是動、植物遺骸(主要是植物),在微生物以及地球物理、化學作用下,經過一系列分解和轉化形成的一類大分子有機弱酸聚合物。 關于“腐植酸”與“腐殖酸”,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理事長曾憲成給記者解釋了二者的區別。至今,天然腐植酸仍無法人為合成,而從土壤中獲取腐植酸又不可取,因此煤炭腐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青翠欲滴的蔬菜,卻是從污染土壤中長出的“毒菜”。香噴噴的大米,卻是從污染土壤中長出的“毒大米”。近日,“鎘大米”、“重金屬超標”的蔬菜頻頻刺激人們的神經,土壤污染成為了繼空氣、水污染之后,對生活安全最大的“殺手”。 日前,廣東省人大常委會組織廣東省的全國人大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人們觸手可及的常見物質,也是構成世界的重要自然要素之一。隨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土壤的開發和利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時對土壤的破壞、對環境的污染也日趨嚴重。 國家發改委日前著手啟動實施環保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針對我國農田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威脅農產品安全的問題
湖南省作為“有色金屬之鄉”和農業大省,歷史遺留的土壤重金屬污染問題嚴重。近年來,湖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認真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聚力土壤污染防治持久戰,工作成效初顯。 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思想引領,凝聚共治合力 一是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高位推動。湖南省委
在尷尬的困局面前,民間和官方的力量正在發酵。 7月,長沙市環保局發布消息,長沙率先在全國對種植農產品的土壤進行環保認證—— 長沙會對符合土壤環保認證要求的農產品基地,頒發土壤環保認證證書、標牌,其生產的農產品可使用土壤環保認證標志。 這意味著,以后我們吃的稻米果蔬,都可能帶上“
近日,農業部印發《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工程規劃(2016—2020年)》,對“十三五”時期切實加強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保護進行了謀劃設計,也是《全國農業現代化規劃(2016—2020年)》的配套規劃。 我國目前農業生態情況如何?未來將在哪些方面改善農業生態功能? 農業發展方式依然粗放,農業生
在大氣、水污染之外,全國土壤污染狀況總體也不容樂觀。記者了解到,目前土壤污染防治仍存在基礎信息底數不清,土壤修復起步晚、技術缺乏、標準滯后等難題。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研究員孫世友認為,水、土、氣、生(生物)處于一個生態系統,污染物質之間存在介質的傳遞關系,在當前河北及京津冀區域面臨
——記合肥工業大學生物與食品工程學院生物科學系主任曹樹青教授 他不是農民,但他比一般農民更了解農業;他不是農民,但他比一般農民對土地更有感情。他,就是合肥工業大學生物科學系主任曹樹青教授。從事農業相關研究二十余年,談起土地,他有說不完的話題。 曹樹青出生于安徽青陽縣的農村,對土地的感情從小埋
近30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高強度的人類活動,我國因污染退化的土壤數量日益增加、范圍不斷擴大,土壤污染正進入集中多發期。 “我國土壤環境總體狀況堪憂,部分地區污染較為嚴重。”近日,環保部副部長趙英民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專題講座時談到。 “土壤污染除具有隱蔽性、滯后性、累積性和不可逆
土壤污染正在惡化,污染如隱形殺手,難以察覺卻可能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特別是重金屬在蔬菜、糧食中的累積,將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置于危險境地。 11月8日,《新民周刊》報道了環保組織對IT企業重金屬污染的質疑,重金屬不僅污染江河,也會污染土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
環保部和國土資源部17日聯合發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指出,我國耕地土壤點位污染物超標率為19.4%,主要污染物為鎘、鎳、銅、砷、汞、鉛、滴滴涕和多環芳烴。 廣東地質部門日前研發出一種新的土壤修復材料,稱可減少土壤中的重金屬進入農作物,有望大面積推廣。 對深受“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形成了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社會各界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這個過程中,涌現出了一批正面典型,生動展示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和取得的顯著成效。為進一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
1月31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環境監測司司長劉志全、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副站長王業耀介紹國家環境監測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全國整體空氣質量大幅改善 劉友
土壤污染數據的面紗至今未能揭開,但是“毒大米”、“毒蔬菜”、“毒水果”等事件的曝光,進一步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土壤污染情況的關注。 昨日(8月8日),據記者了解,去年下半年以來,安徽、重慶、湖北、內蒙古等地區都在開展農產品產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的普查工作。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披露的珠江三角洲土
近日,吉林省出臺了《吉林省清潔土壤行動計劃》(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意見稿),公眾可通過吉林省環保廳網站、電郵等途徑和方式提出反饋意見。 今年5月,俗稱“土十條”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在“土十條”出臺之前,福建省就于今年2月1日起開始施行《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辦法》。“土
重金屬污染的危害正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2009年中國食品安全高層論壇報告上的數據顯示,我國1/6的耕地受到重金屬污染,重金屬污染土壤面積至少有2000萬公頃;國土資源部還曾公開表示,我國每年有1200萬噸糧食遭到重金屬污染,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有專家認為過量施用化肥、工業排放和
日前,河北印發《2018年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點》。全文如下: 2018年河北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點 為貫徹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和《河北省“凈土行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冀政發〔2017〕3號),強化土壤污染防控工作,確保實現2018年階段目標,制定本工
記者近日在廣東、江西等省份調查了解到,我國一些地區的土壤污染日益嚴重,特別是土地中重金屬含量、有機污染物和農藥殘留嚴重超標,造成有害物質在農作物中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 土壤是構成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國家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也是很多污染物質的最后歸屬地。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了《土壤環境質量 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土壤環境質量 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試行)》等兩項國家環境質量標準。標準自2018年8月1日起實施。與1995年發布的原標準相比,農用地標準檢測指標增加了苯并芘檢測項,建設用地檢測指標增
環保行業的發展有賴于政策層面的驅動。土壤修復這一環保子行業在政策方面繼續向業界傳遞出積極信號。土壤修復投資價值點主要聚焦在三個方面,通過房地產帶動棕地修復、農業用地修復以及礦山危險品污染修復。在此背景下,多家涉足該領域(相冊 戶型 價格 動態)的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布局。 分析人士指出,隨著“十三
“首屆土壤污染防治高峰論壇(中國·天津)”日前在天津落下帷幕。本屆論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主題為“聚焦土壤環境污染防治,促進土壤資源永續利用”,旨在宣傳貫徹從2019年起開始實施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凈土保衛戰提供智力支持。 在論壇上,原環境保護部總工程師楊朝飛、
2013年12月,第68屆聯合國大會正式宣布,將2015年定為“國際土壤年”,其口號為“健康土壤帶來健康生活”。國際土壤科學聯合會還確定每年12月5日為世界土壤日。今年的土壤日到來之際,對“健康土壤”的熱議,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土壤是一個非常美妙的自然體。她是維持人類生活的主要支撐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