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立志博士擔任BMCEvolutionaryBiology副主編
昆明植物所高立志博士應邀擔任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副主編 應BMC Evolutionary Biology主編Herve Philippe教授的邀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國家大科學裝置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任、植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研究中心主任高立志研究員從11月15日起擔任該刊副主編(http://www.biomedcentral.com/bmcevolbiol/edboard/)。 BMC Evolutionary Biology發表所有生物體的分子進化和其它非分子進化的各個方面的進化生物學研究成果,在進化生物學研究領域的影響力不斷提升。該刊目前的SCI影響因子為 4.29。 高立志博士是昆明植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8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同年獲得“引進國外杰出人才”的擇優支持,入選首屆“云南省引進高端科技人才”。 ......閱讀全文
高立志博士擔任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副主編
昆明植物所高立志博士應邀擔任BMC Evolutionary Biology副主編 應BMC Evolutionary Biology主編Herve Philippe教授的邀請,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國家大科學裝置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任、植物種質資源與基因組學研究中心主任
大連立志收獲300個藍天
“實施藍天工程,大力推進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落實好控煤、控車、控工業源、控塵、調結構五大舉措……”這是不久前遼寧省大連市長肖盛峰參加省政府治霾工作會議后,在返回大連的列車上做出的決定。 緊接著,《大連市人民政府關于實施藍天工程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出臺,提出要通過能源消費變革、工業污染
BMC Med:想長壽?多吃全谷物食品!
據一項新研究稱,食用大量全谷物食品——特別是富含谷物纖維的品種——可能有助于延年益壽。于3月下旬發表z《BMC Medicine》雜志上的一份研究報告稱,大量食用谷物纖維可有助于使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風險降低近20%,包括癌癥和糖尿病等。之前的研究當然肯定了全谷物和某種特定慢性疾病風險和死亡率降低
葉叔華:特別希望青少年立志于天文
“其實天文科技可以幫助人們了解地震,也可以為人類尋找未來的家園,還能啟迪人類尋找新的能源。”我國著名天文學家、中科院院士葉叔華近日走上“相約名人堂——與院士一起看世博”的講臺,暢談天文科技進展與人類的未來生活。 以“中國的最新天文科技”為講演主題,葉叔華用了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
保護渾河環境建立志愿者服務區
3月9日是全國保護母親河日,團市委聯合市城建局在渾河岸邊的五里河公園共同開展“保護母親河”撿拾白色垃圾實踐環保活動,并在全市范圍內首次建立“保護母親河青少年志愿者服務區”。 當天,來自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部分高校、社會團體以及社會各界青年志愿者共200余人,通過撿拾白色垃
四川農大BMC發表lncRNA新成果
在過去的幾年里,長非編碼RNAs(lncRNAs)已經得以廣泛研究。有研究已在小鼠、大鼠和人類中鑒定了大量的lncRNAs,其中一些已被證明在肌肉發育和生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對于覆蓋家畜骨骼肌所有發育階段的lncRNAs的特性,報道還較少。 8月22日,四川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研究
BMC:NCAS可作為飲食糖替代品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是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其對人體的危害僅次于癌癥。因此遏制糖尿病的流行成為醫學界研究的熱點問題。“控糖限糖”是預防糖尿病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對甜食愛好者最“殘忍”的方式。為解決這一難題,糖替代品——非卡路里人造甜味劑(NCAS)逐漸走進人們的生活。 近日,
高立志:“北上西移”破解生物質能與民爭地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將目光投向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這也是人類急需的替代石油資源的最可能途徑。那么,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將遵循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
高立志小組油茶轉錄組學研究獲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高立志課題組對普通油茶轉錄組學及其油脂代謝途徑進行研究,為油茶享有“東方橄欖油”美譽提供了比較轉錄組學證據,為進一步開展普通油茶的比較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與分子育種奠定了重要基礎。該研究成果發表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 科研人員采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率先對普通油茶
高立志團隊破解水稻“祖先”野生稻 優秀刻在基因里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中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其產量多年來不斷挑戰著新高峰。然而被公認為水稻祖先的普通野生稻,卻被列為了瀕危植物。不同種類野生稻。(華南農業大學供圖) 事實上,野生稻資源在應對未來水稻穩產高產的挑戰中具有重大價值。 由于對生物多樣性的認知逐漸深刻,近年來,我國對于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