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五天霧鎖京城 考慮限行九成私車 北京奧組委官員表示有信心實現奧運期間空氣質量良好的承諾。 在距離奧運會開幕只有11天的時候,北京上空星期一已連續5天的濃重霧霾令國際媒體對奧運空氣的質疑再次尖銳起來。《朝日新聞》說,日本奧運代表團將帶著500個防塵面具進京;《悉尼先驅晨報》稱,澳大利亞將允許運動員因為污染而缺席比賽;法新社稱,隨著未來幾天各國運動員陸續抵達北京,糟糕的空氣狀況將危及中國對“綠色奧運”的承諾。不過,與以往西方媒體把這一問題政治化的傾向相比,這一輪的報道似乎有了一些理解和就事論事。“能見度低不等于空氣質量差”、北京“有信心確保奧運時空氣質量達標”等,北京奧組委官員連續3天在新聞發布會上做出的解釋與保證,也被西方媒體廣泛引用。畢竟,天氣是個物理問題,短期內改變起來很難。但中國確實在努力解決這個問題,這不是為了給西方人看,他們在北京只待十幾天,而中國人還要在這片天空下生活下去。 北京空氣再遭質疑 美聯社報道稱,......閱讀全文
——訪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教授 環境和健康,是當前從國家到每個人都關注的問題。環境科學家究竟在研究什么?他們的研究又如何在國家政策及人民生活中施加影響和發揮作用?北京大學120周年校慶之際,分析測試百科網采訪到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教授。作為研究大氣污染問題的專家,他長期
“天藍了,云白了,打車不堵了,原來北京也可以如此夢幻。”這是廣大網友對APEC峰會期間“北京藍”的評論。APEC會議召開期間,北京一改往日灰頭土臉的“霾態”,換之以藍天如洗,被網友形象地稱作“APEC藍”。 遺憾的是,“APEC藍”好景不長,APEC峰會過后,霧霾天氣接二連三地籠罩京津等地,
2月28日早上,北京遭遇嚴重空氣污染,剛走出政協委員駐地酒店的全國政協委員姚明抬頭看天,皺起眉頭。 2月27日,湖北武漢連續兩天發布大霧黃色預警,市區的建筑物籠罩在霧霾中。據中央氣象臺預計中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將有霧霾天氣,其中,黃淮中東部、江淮東部、華北中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中國網2008年3月19日訊 上午,北京奧組委場館管理部副部長姚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今年4月至6月還將舉行9項“好運北京”測試賽,其中包括足球、射擊、田徑等項目。備受關注的國家體育場也將在4月首次“亮相”,對外開放。另外,所有奧運場館都將在4月底前完工。 姚輝以工人體育館這個中型場館為例,公布
今年初,中國陷入了罕見的“十面霾伏”天氣,整個華北地區陷入霧霾天。北京一月份有25個霧霾天,重度污染天超過15天,空氣中一度查出危險有機化合物,混合了美國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污染物的混合體,以及沙塵氣溶膠。在北京生活,空氣成了一項重大的挑戰。 網上甚至熱議,“中國空氣污染,將縮短北方居民平均壽
本周,隨著奧運賽事日漸精彩激烈,北京的天氣也一掃上周霧蒙蒙的桑拿天,立秋后的北京晴空萬里。 19日,北京又是個藍天白云的一級好天氣,這令一直承受巨大壓力的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露出了笑容。在當天舉行的北京市大氣監測狀況新聞發布會上,杜少中介紹說,8月1日至18日,北京空氣質量天天達標,其中一級有
今年一季度,第一批實施新空氣質量標準的74個城市超標天數比例為55.6%,一半以上不合格。昨天,環保部發布第一季度全國74城市空氣質量報告,PM2.5仍然是空氣污染元兇,平均超標率為49.1%,最大日均值為772微克/立方米。在第一季度74城市的空氣質量排位中,空氣質量最差的10個城市中有7個均
霧霾是近年突然暴發的嗎?現有的科學研究能否破解霧霾成因?大氣污染治理技術在治理霧霾中發揮了什么作用?室內PM2.5升高,二手煙到底是不是最大元兇?隨著新的環境污染問題出現,我國在科學應對上如何超前布局?……1月14日,科技日報社主辦專家座談會,共議如何科學治理大氣污染。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
“北京藍”逐年增多,有兩條經驗可資借鑒:站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高度,鐵腕治污;京津冀一盤棋,齊心協力聯防聯控 幾乎每天傍晚或深夜的一場大雨,讓北京這個端午假期風清氣爽,天藍云白。 也是去年的6月10日前后,如洗過般明凈的“北京藍”曾引起媒體熱議。今年“北京藍”出現
2011年12月5日,持續大霧致使北京空氣質量輕度污染,市民出行多以口罩掩面以降低污染顆粒物的吸入。 中新社北京1月12日電 自1998年至今,北京采取關停重污染企業、機動車限行、控制燃煤污染等各項措施,使北京的空氣質量得到長足的改善,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
隨著2008年奧運會的臨近,北京煙霧彌漫的天空引發了運動員們對中國首都空氣污染的擔憂。駐在北京的攝影記者韶華拍攝了一組令人難忘的照片來說明這一問題。 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20個城市中有16個在中國。中國有5億多的城鎮人口,他們中的很多人生活在如首都北京一樣空氣受嚴重污染的環境中。在這些城市中
2011年年末呈現出一個歷史性的拐點:北京市的常住人口突破了2000萬大關。作為巨大型都市,同時又是首都,北京的環境不僅北京人關心,全國人民也很關注。為了回應民眾的關切,《環境與生活》雜志與北京市環境保護宣傳中心合作,聯合推出圍繞“北京環保”主題展開的系列報道,本期聚焦北京的空氣。
天津:大型鋼企頂風排污 2月24日,在天津市津南區,某大型鋼鐵企業渣石存放點(右側)在排放煙霧。當日,連續多天被霧霾籠罩的天津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發布III級(黃色)重污染天氣預警。依照規定,預警發布后,重點排污工業企業應當限產,工地土石方作業停止,垃圾、秸稈等廢棄物焚燒也被禁止。然而
中國大氣污染治理世界矚目。據北京晚報不完全統計,從2017年9月至今,至少有22家境外媒體集中報道了北京市治理大氣污染采取的積極措施和取得的良好效果。 2017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濃度為58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的90微克/立方米下降32微克/立方米,降幅達到35.6%,實現國家“
11日的北京,天藍云白。根據環境保護部公布的《空氣質量日報》,當日北京空氣質量為良,達二級標準,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當日113個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結果顯示,34.88%的城市為一級天,61.63%為二級天,3.49%為非藍天。 環境保護部科技標準司副司長劉志全日前指出,目前全國約1/5
根據京津冀及周邊6省區市環境監測部門最新的分析預測,8日至11日,北京地區將出現靜穩天氣極端不利氣象條件,空氣質量可能達到中度甚至重度污染水平。為此,除北京市及河北省的廊坊、保定、石家莊、邢臺、邯鄲等城市繼續實施最高級別重污染應急減排措施外,從今天開始,天津市和河北唐山、衡水、滄州,以及山東濟
近日,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公布,今年1月北京PM2.5(細顆粒物)濃度為3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0.7%。這一數值不僅達到了歷史最低水平,也是首次達到35微克/立方米的國家年標準值。圖片來源于網絡 大氣污染問題一直為民眾所關心。中共十九大報告指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
連續3天空氣質量六級污染,北京由此發布史上首個霾橙色預警。截至13日零時,全國有33個城市的部分檢測站點檢測數據超過300,即空氣質量達到了嚴重污染。北京乃至中國的空氣怎么了? 市民抱怨成“人肉吸塵器” 霧霾籠罩京城。 13日上午9時,空氣質量監測數據顯示
據報道,受霧氣影響,2月21日北京的空氣污染指數為333,屬重度污染。這是北京今年以來第一個五級重度污染天。 而在此之前,《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案建言獻策征集活動已經在京結束。此次修訂能否還藍天“本色”,特別值得公眾期待。 我國在1987年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治法》,1995年對
北京10月15日電 14日開始,京津冀區域整體擴散條件較差,北京、石家莊等部分城市出現重度空氣污染。氣象監測顯示,15日夜間至16日,受降水和弱冷空氣影響,華北中部等地的霾天氣減弱或消散。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霧霾籠罩華北中南部地區10月以來,在經歷多日藍天白云的秋高氣爽后,14日開始華北中南部、黃
在隨“中華環保世紀行”新聞采訪組在北京、河北等地采訪時,記者發現,空氣污染治理中的科學研究和指導正得到進一步重視和加強,空氣污染源的檢測和有關分析研究開展普遍。 北京市環保局除了每天在網上公示“實時空氣質量”外,還開發了北京空氣質量手機應用軟件,任何人都可自由下載并查看身邊的空氣質量。監測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8月1日凌晨,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初步候選人名單(詳細名單),共181人入選,其中地學部共27人入選,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朱彤教授就是這27個入選候選人之一。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朱彤教授 去年9月,分析測試百科網小編有幸
據北京市環保局今天發布的《空氣質量報告》,今年北京市區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天數累計達29天,占100%。空氣中首要污染物為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顆粒物。除北京市空氣質量數據“喜人”外,全國其他城市空氣質量數據同樣不錯。據環境保護部網站今天實時公布的《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日報統計》
生活在北方城市的人們近三年普遍感受到,霧霾的發生頻率在不斷增加,特別是2013年和2014年, 霧霾發生的次數之頻繁,持續時間之長,污染程度之重都創下了記錄,2013年1月北京發生了 PM2.5污染歷史峰值,2014年1月發生了有記錄以來持續時間最長的污染期,即便是在理論上不會出現霧霾的春夏兩季
記者從北京市環保局獲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24日發布的一份評估報告稱,1998-2013年,北京持續采取的大氣污染治理措施對改善北京市的空氣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為全球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創造了值得借鑒的經驗。 據介紹,5月24日,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在內羅畢總部舉辦的全球空氣
瑞典政府辦公室國際環境合作高級代表馬茨?丹寧格18日在北京表示,在上世紀70年代初,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也和北京一樣,曾歷經空氣污染這一難關。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與發展,該城市有效地降低了空氣污染,一舉成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馬茨?丹寧格是在當日召開的“中瑞北京空氣污染治理研討會”上作出
北京市環保局和瑞典駐華大使館18日在北京聯合舉辦“中瑞北京空氣污染治理研討會”。會上,針對北京大氣污染成因問題,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軍玲指出,周邊污染傳輸對北京影響顯著。 近年來,北京一直面臨著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而屢屢出現的重霾天氣,則成為該地備遭詬病的“心肺之患”。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2日發表聲明表示,北京空氣質量最近已經顯著改善,這對所有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以及全世界的奧運體育迷來說是一個好消息,也顯示出中國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收到了明顯效果。 據聯合國網站報道,環境署在聲明中指出,北京最新的空氣污染指數為32,遠低于中國官方設定的標準,即空氣污染指數為50或以
國務院12日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為我國未來五年大氣污染防治勾勒出一幅明晰的路徑圖。 新華社發 朱慧卿作 5年的時間,全國空氣質量要總體改善,重污染天氣較大幅度減少;具體到灰霾天最嚴重、10大污染城市最密集的京津冀地區,PM2.5等細顆粒物污染物的濃度年均要下降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