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河南省科技創新促進會年會暨“生態農業和可再生能源”科技大講堂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工程學會副理事長、河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張全國教授表示:推進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要重點在生物燃氣、液體燃料、成型燃料、生物基材料、生物質發電等方面設計重大科技工程,以科技示范為核心帶動相關技術推廣應用。 張全國教授介紹,我國生物質能源發展遵循的原則是穩定上游、控制中游、提高下游:即多元化、多渠道原料供給保障產業原料支撐,關鍵技術創新增值產品促進產業科技創新,綜合利用現有生產工藝,清潔生產。開發產品的順序為生物航油(液體燃料)、生物燃氣、大宗化學品、成型燃料、生物質發電等。因此,生物質能源的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重點應該放在生物燃氣、液體燃料、成型燃料、生物基材料、生物質發電等方面,以科技示范為核心帶動相關技術的推廣應用,推進國內生物質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 張全國是基于生態農業與可再生能源科技創新發表上述觀點的。他說,我國生態農業......閱讀全文
在陜西和內蒙古的交界處,是一望無際的毛烏素沙漠。這里原本是一大片草原,但后來因為風沙的侵襲逐漸沙漠化。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次游牧民族由此越境南下的故事。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多年來地方政府的精心治理,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已經逐漸萌發出綠芽。日前,《中國科學報》記者在神木周邊采訪時,親眼看到
生態文明是繼原始文明、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之后的社會文明形態,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豐富了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內涵,體現了黨堅持綠色 、循環、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決心。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新發展階段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總體部署,為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指明了方向。 “十三五”時期,現代農業建設取得重大進展,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糧食年產量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發絲粗細的1/20。有時候,學者也將PM2.5等同于氣溶膠,“所謂的氣溶膠、細顆粒物,其實就是指大氣中直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細顆粒物,簡稱PM2.5。” &nbs
7月上旬,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黃道友帶著團隊的研究成果飛赴云南,在一個學術交流會議上講解如何利用“VIP+N技術模式”,實現在重金屬超標農田里安全生產大米的愿景。這個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執著于農田污染與糧食安全的團隊,在湖南等地,以10多年的技術集成,慢慢地讓上百萬畝的污染農田生產
農田土壤重金屬超標怎么解決??“出污泥而不染”的大米??7月上旬,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黃道友帶著團隊的研究成果飛赴云南,在一個學術交流會議上講解如何利用“VIP+N技術模式”,實現在重金屬超標農田里安全生產大米的愿景。??這個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執著于農田污染與糧食安全的團隊,在湖
7月上旬,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黃道友帶著團隊的研究成果飛赴云南,在一個學術交流會議上講解如何利用“VIP+N技術模式”,實現在重金屬超標農田里安全生產大米的愿景。 這個自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執著于農田污染與糧食安全的團隊,在湖南等地,以10多年的技術集成,慢慢地讓上百萬畝的
東北黑土區為世界四大黑土帶之一,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黑土有機質含量高,其不僅對維持農田土壤肥力具有重要貢獻,對全球氣候變化也具有重要影響。然而,多年來高強度的開墾、不合理的耕作、嚴重的土壤侵蝕以及氣候變化等共同因素造成了土壤有機質的下降和土壤質量的退化。因此,摸清土壤碳儲量分布現狀及
5月30日是我國首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5月27日“慶祝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暨全國創新爭先獎勵大會“在京召開。 全國創新爭先獎”是繼“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之后,國家批準設立的又一個重要的科技獎項,是僅次于國家最高科技獎的一個科技人才大獎。該獎主要表彰在科學研究、技
“十二五”規劃中國是從1953年開始制以五年一個時間段來做國家的中短期規劃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我們就簡稱為“一五”,然后以此類推。“十二五”規劃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十二五”規劃的起止時間:2011-2015年。
#aabbccdd9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9{border:1px solid #666666}序號項目編號項目名稱推薦獎種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專家/推薦單位2310893-405農田信息空天地協同感知與精準管理技術及應用進步獎何勇,楊
王如松 “生態文明不等同于生態環境建設,建設生態文明的核心應該是人的綠化”,在近日舉行的第五屆中國綠色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王如松這樣表示。 王如松認為,生態是聯結生物與環境、人與自然、局部與整體、眼前和長遠的一種關系、機理、狀態和過程;是人類社
自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我國引進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并逐漸在玉米、棉花等作物中推廣應用,這一技術使我國農作物的產量得到大幅提高,獲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被人們譽為農業上的“白色革命”。圖片來源于網絡 近年來,由于增產效果明顯,地膜覆蓋技術在中國農業生產中迅速普及。然而,一些農業生態專家指出,殘膜的“
業內人士認為,21世紀是化石能源逐漸向可再生清潔能源轉型的世紀。除傳統的水能外,新興的可再生能源中一馬當先的是生物質能。中國是生物質資源的大國富國,且生物質能源技術成熟,可與農業現代化、綠色城市化、生態環保建設和發展循環經濟、減少油氣對外依存度等協同推進 生物質能專業論壇于日前在京召開,業內眾
在山東莒南,現在一些貧困戶有了新的收入來源,通過飼養黃粉蟲,每月增收約千元。 黃粉蟲飼養工藝比較簡單,主要吃農業有機廢棄物,以及混合麥麩的餐廚垃圾。 回收餐廚垃圾成本很低。大大小小飯店餐廚垃圾可以就此消化,不產生污染反而產生效益。 要讓城市和農村的垃圾產生高值,讓老百姓掙錢日前,在
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序號獎勵編號項目名稱獲獎單位獲獎人12018JB-1-003高端獸用晶體藥物及制劑的開發與產業化天津瑞普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學瑞普(天津)生物藥業有限公司湖北龍翔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劉愛玲、郝紅勛、李旭東、鮑穎、孟小賓、陳清平、劉海霞、聶麗娜、劉桂蘭、鄭超、黃松、于鴻林220
近期,中科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濕地生態系統管理學科組于曉菲博士在凍融作用影響土壤物質循環的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其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土壤學期刊SBB(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43(6): 1308-1320)上。 該論文研究了
李忠勤心里很清楚,自己那位沉默的老友快不行了。 它已經沉默了480萬年。盡管最近這20年,李忠勤一直在努力把它的情況告知外界,但在這位中國科學院天山冰川觀測試驗站(以下簡稱“天山站”)站長看來,根據最新的“體檢報告”,位于烏魯木齊河源區的天山1號冰川,只剩下50年生命。 這相當于一位80歲的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10月11日,南水北調水源區農業面源污染控制綜合示范區(一期)正式通過驗收。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政策與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志民、十堰市政協副主席兼科技局局長嚴炳洲、十堰市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王治安、十堰市農業局局長沈康榮、十堰市環保局局長吳成昌等領導和專家參加了驗收會議。課題負責人、中科院地理科學與
在湖南新晃,有一種“神米”“奇米”,它不僅是一種美食,更是當地侗文化的典型代表,這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侗藏紅米。歷史的傳承賦予了侗藏紅米好運吉祥的民俗文化內涵,一直為侗民所珍藏及食用。 這種古老的新晃侗藏紅米稻是非常珍貴的稀有稻種,是難得的物種資源,憑著獨特的人文地理環境,在新晃侗鄉得以保存
8月31日,生態環境部舉行8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生態環境部環境影響評價司司長崔書紅、規劃財務司副司長汪鍵介紹了“放管服”改革有關情況。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并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部8月份例行
2018年已經過去一半,在這半年中,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發生了不少大事,從《環境保護稅法》,《水污染防治法》的正式實施,到《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推動,無疑為今年的環保工作起了一個好的開端與年中總結! 下面小編帶你一起看看,2018年1月至6月發生了哪些大事!環保大事記2018年1月 1
“上級要求,蓄水期間,不能死一個人!”冉洪鈞一邊向上級匯報工作,一邊跟記者訴苦,壓力太大。他是重慶市云陽縣地質觀測站站長,這個三峽庫區腹地最大的移民縣,剛剛又出現了5處新的滑坡帶,最嚴重的是江口鎮盛元村,“涉及100多人,房子裂縫太厲害了,必須趕快搬遷。”冉洪鈞剛從那里回來。 從9月底起,三峽大壩
10月10日,科技部公示了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名單。這次公示的是“干細胞及轉化研究”、“合成生物學”、“固廢資源化”、“重大自然災害監測預警與防范”等重點專項,及創新方法工作專項項目,共有78個項目進入公示名單,項目總經費預計超過10億元。 “干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15個項目 干細
科技部再次公示一批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這次的重點專項名稱是“合成生物學”,項目共有30個,總經費超過6.0億元。 據《“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 2019 年度項目申報指南 》,合成生物學以工程化設計理念,對生物體進行有目標的設計、 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合成生物學”重點專項總體目標是針對人工 合
今天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碧水保衛戰的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
4月9日,現代生態農業基地農業清潔生產技術試驗示范項目在京啟動,今年主要在山西、內蒙古、遼寧、山東、河南、湖北、廣東、重慶、貴州、甘肅和寧波實施。 據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總站站長王衍亮介紹,該項目將以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業園區、家庭農場為載體,建設一
從傳統意義上講,腐植酸是動、植物遺骸(主要是植物),在微生物以及地球物理、化學作用下,經過一系列分解和轉化形成的一類大分子有機弱酸聚合物。 關于“腐植酸”與“腐殖酸”,中國腐植酸工業協會理事長曾憲成給記者解釋了二者的區別。至今,天然腐植酸仍無法人為合成,而從土壤中獲取腐植酸又不可取,因此煤炭腐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以下簡稱土壤所)成立已有63個年頭,從這里走出了三代從事土壤科學研究的工作者。他們將土壤所打造成我國現代土壤科學的發源地和研究中心、我國唯一專門從事土壤科學綜合研究的機構。 日前,土壤所所長沈仁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打趣地說:“雖然我們搞土壤研究的人看上去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