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2日,美國癌癥學會(ACS)發布了《2015年美國癌癥篩查指南》,并在線發表于《CA:臨床醫生癌癥雜志》(CA Cancer J Clin)。 本文主要對該指南中6個癌種的篩查建議進行整理,同時邀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喬友林教授等專家結合我國指南對中美最新癌癥篩查指南進行對比,共涉及10個癌種。 我國特有的篩查癌種 2003年12月,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衛生部)頒布了《中國癌癥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年)》,明確提出“制定主要癌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早期治療計劃并組織實施”。為促進該項工作的落實,在原衛生部疾控司領導下,中國癌癥基金會(CFC)制訂了我國9種主要惡性腫瘤的篩查指南。 經廣泛討論和修訂,CFC于2004年出版了《中國主要癌癥的篩查及早診早治》,2005 年出版發行《中國癌癥篩查及早診早治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試行)》]作為我國癌癥篩查及早診早......閱讀全文
會銷是指經營者針對特定顧客群體,通過會議集中宣傳,推介銷售商品或提供服務的一種營銷方式。會銷本身并不違法,但是一些不法經營者借此從事非法活動,通過會銷進行虛假宣傳,銷售問題商品,實施消費欺詐,甚至開展非法集資和傳銷。 今天,記者從寧波海曙區市場監管局獲悉,海曙區近日查處一起保健品會銷虛假宣傳案
他,用堅實的肩膀支撐,讓你感覺溫暖、安心;他,用默默的承受堅守,讓你知道他是家的脊梁;他,用滿臉皺紋承載時光的滄桑,讓你對未來的生活充滿希望,他,就是父親……可能因為六月的陽光猶如父愛,無聲卻熾熱,所以每年六月的第三個周日被定為父親節。在我們眼中,父親是堅強的代名詞,可是正堅強,他對小傷小痛很少
近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發展改革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了《中國癌癥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現對有關要點解讀如下: 一、背景情況 癌癥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一大類疾病,疾病負擔沉重,防治難度大,是導致我國居民預期壽命受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主要疾病。目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世界癌癥報告》,癌癥已成為全世界人類首位致死原因,發病率與死亡率呈持續上升趨勢。 面對嚴峻的腫瘤防治形勢,腫瘤標志物在腫瘤早期診斷、治療中的重要臨床價值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基于腫瘤標志物的癌癥篩查、防癌體檢已逐漸走入健康體檢市場。 為優化健康體檢套餐設
通過癌癥綜合干預、篩查和早診早治來減輕癌癥疾病負擔、治愈或大幅度延長患者生存期、提升患者生活質量,是現階段中國在癌癥防控領域的首要任務。 世界衛生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表明,每年有880萬人死于癌癥;中國每天約1萬人確診癌癥,每分鐘約7人確診患癌。近日,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在《癌癥流行病學》雜志上發
近日,在芝加哥召開的“201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發布的一項研究稱,大規模基因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檢測篩查癌癥、監測癌癥發展演變可達到與傳統組織活檢同樣的效果。這項技術有助醫生更好地確立診療方案,有望成為常規活檢的一種可靠替代選項。 癌癥血液檢測是通過分析血液中的游離腫瘤脫氧核糖核酸(ct
近日,在芝加哥召開的“2016美國臨床腫瘤學會年會”發布的一項研究稱,大規模基因組分析表明,利用血液檢測篩查癌癥、監測癌癥發展演變可達到與傳統組織活檢同樣的效果。這項技術有助醫生更好地確立診療方案,有望成為常規活檢的一種可靠替代選項。 癌癥血液檢測是通過分析血液中的游離腫瘤脫氧核糖核酸(ctD
癌癥的發生總是“悄無聲息”,當真正被醫生確診時,也許患者早已病入膏肓。如果簡單驗個血就能解密癌癥的“個性特點”,早日將癌癥扼殺在萌芽之中,那該有多好! 日前,中科院國家納米中心研究員孫佳姝團隊構建了一套高“性價比”的癌癥篩查方法:只需1微升血清(通常采血管采血量的1/5000),通過對其中細胞
近日,全球液體活檢新秀,Illumina旗下Grail宣布將梅奧診所,Sutter Health兩家機構合作開展一項涉及12萬名女性的NGS臨床研究。 這一被稱為STRIVE的最新項目將基于Grail的NGS癌癥血液篩查技術對來自梅奧診所與Sutter Health的12萬名女性病人進行長達5
大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正常和高危人群中開展大腸癌早期檢測可有效提高早期大腸癌的檢出率。現有便潛血,結腸鏡等檢測技術的局限性和缺陷導致我國大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居高不下,給患者和家庭帶來了巨大的精神痛苦和經濟負擔。 癌癥控制關口前移已成為國家政策,2017年將實現全國癌癥普遍篩查
國務院發布健康中國重磅文件,心腦血管、糖尿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等四類藥物迎來機會。 四類疾病被點名 7月15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據《意見》,此次行動的背景之一就是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居民生產生活方式和疾病譜不斷
圖為腫瘤芯片檢測儀及其工作流程 在引起人類死亡的所有疾病中,惡性腫瘤已經成為頭號殺手。人們常常“談癌色變”,可是大多數癌癥只要發現得早,治愈率就會大大提高。昨天,記者從揚州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了解到,該院已成功研制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多元腫瘤標志物陣列芯片檢測儀”,在檢測腫瘤標志物
當我們在身上發現了一個可疑的斑塊、腫塊或息肉時,或許就需要找醫生看一下,這時候醫生就會將從患者身上切除的組織送去檢測,來確定該組織是否處于癌變前期;那么這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提醒我們癌癥如何發生? 我們的身體由200多種基本元件或細胞類型組成,其能夠形成機體的器官,比如心臟、大腦、皮膚等,隨
有網友發帖稱,“兒童胸透可能導致癌癥”“一次胸透相當于吃了300公斤核輻射菠菜”。對此專家表示,胸透的放射量雖高于胸片,但也不如網上傳聞的夸張。單次檢查射線劑量不會對人體造成大的危害,更不會導致癌癥。CFP 喝可樂會讓女性骨骼變脆? 謠言來了 有網友稱,女性如果想避免受到骨質疏松癥的困擾,
我國將促進抗腫瘤藥品價格下降 推廣癌癥篩查及早診早治 擴大癌癥等大病基本醫保保障范圍 近日,國家衛計委、發改委等16個部門聯合印發《中國癌癥防治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以盡快遏制我國癌癥上升勢頭。 我國每年新發癌癥病例約310萬,死
“預防難、發現晚、不好治、不規范。”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赫捷在11月1日的“國際腫瘤防控大會暨國家癌癥中心腫瘤防控研討會”(以下簡稱腫瘤防控大會)上發出的聲音。 預防難是因為癌癥的流行病學數據缺失、發病機制復雜、高危因素控制難;發現晚是因為癌癥有效篩查技術少
“預防難、發現晚、不好治、不規范。”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院長兼黨委書記赫捷在11月1日的“國際腫瘤防控大會暨國家癌癥中心腫瘤防控研討會”(以下簡稱腫瘤防控大會)上發出的聲音。 預防難是因為癌癥的流行病學數據缺失、發病機制復雜、高危因素控制難;發現晚是因為癌癥有效篩查技術
昨夜最重要的科學新聞,當屬首張黑洞照片的誕生。事件視界望遠鏡為5500萬光年外的梅西耶87黑洞拍下一張雖然模糊,但意義重大的大頭照。 · 病毒學 · 新成像技術揭示艾滋病病毒的弱點 艾滋病病毒感染人體免疫細胞時,其包膜帶有的蛋白會與細胞膜上的CD4和CCR5結合,引起包膜形狀的變化,感染宿
2016年,腫瘤學權威期刊《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上刊登了一篇2015年中國癌癥估測數據報告。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癌癥新發病例429.2萬,死亡人數高達281.4萬。再看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癌癥數據:每年全球大約有1400多萬癌癥新發病例,每年
12月21日,國家衛健委發布《18種癌癥診療規范》,自此體外診斷相關癌癥早篩在醫療市場終于有了“通行證”!體外診斷早期篩查手段也被列進了主流篩查手段! 《18種腫瘤診療規范》包括了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甲狀腺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食管癌診療規范(2018年版)、胃癌診療規
研究人員正在進行腫瘤組織基因組提取。 隨著癌癥發病率逐年上升,癌癥基因檢測愈發流行。基于自身健康的考慮,一些高危人群開始主動進行癌癥基因檢測。目前,癌癥基因檢測還處于發展階段,多數用于腫瘤的靶向治療以及臨床疾病的藥物治療,不過我國現在已有16種常見癌癥變異基因被破譯,可做預測性基因檢測。 精
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表達對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哈醫大一院基因檢測中心特推出DNA甲基化檢測擁軍特惠活動。凡現役軍人或退伍、轉業、復員軍人,在8月1日―7日期間,持軍官證、士兵證或退伍證到哈醫大一院進行DNA甲基化檢測,均可享受“男性減免600元、女性減免900元”的檢測費優惠。
10月12日,GE醫療正式宣布,GE粉紅行動戰略全面升級為“金質關愛粉紅行動”,并攜手國家癌癥中心共同啟動“乳腺篩查與早診早治2020計劃”。 根據此計劃,GE將率先與國家癌癥中心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從統一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標準與指南、創新技術臨床應用、醫師培訓、義診和公眾教育等多維度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主要任務包括全方位干預健康影響因素、維護全生命周期健康、防控重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傳染病及地方病),現附意見全文如下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
衛生部日前發布《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管理辦法(試行)》,將在北京、河北等9個省、市,率先開展肺癌、乳腺癌、大腸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高危人群的評估、篩查和早診早治,對每個癌種開展衛生經濟學評估,每個省、市都將完成5萬人的高危人群評估工作,并對1萬高危人群進行癌癥篩查,共計9 萬人。 據了
基因檢測領域六大最新進展-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 1. MIT與哈佛大學“多基因風險評分”技術可預測5種嚴重疾病的風險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篩查工具,它可以預測乳腺癌,2型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心房顫動和炎癥性腸病的風險。識別這
基因檢測領域六大最新進展-中國微生物菌種查詢網 1. MIT與哈佛大學“多基因風險評分”技術可預測5種嚴重疾病的風險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篩查工具,它可以預測乳腺癌,2型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心房顫動和炎癥性腸病的風險。識別這
MIT與哈佛大學“多基因風險評分”技術可預測5種嚴重疾病的風險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篩查工具,它可以預測乳腺癌,2型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心房顫動和炎癥性腸病的風險。識別這些高風險人群,有利于提供個體化的預防性護理。Broad團隊與麻省總醫院(M
1. MIT與哈佛大學“多基因風險評分”技術可預測5種嚴重疾病的風險 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Broad研究所的科學家表示,他們已經開發出一種基因組篩查工具,它可以預測乳腺癌,2型糖尿病,冠狀動脈疾病,心房顫動和炎癥性腸病的風險。識別這些高風險人群,有利于提供個體化的預防性護理。Broad團隊與麻省總
科學家在液態活檢有助于篩查癌癥患者方面有了第一個重要證據。很多這樣的研究都在努力檢測和分析“循環腫瘤DNA”(ctDNA),許多公司正在努力開發這些用于篩選的版本,如乳房X光檢查、結腸鏡檢查等可能的替代方案。但ctDNA在血液中實在是太罕見了。于是香港的研究人員將目標轉到會引起鼻咽癌的Ep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