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健康殺手反式脂肪酸鑒別要看食品成分
近日,央視一則關于植物奶油(又稱氫化油)危害的報道,再次將反式脂肪酸推至風口浪尖。據了解,反式脂肪酸又稱反式脂肪或逆態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人造植物油脂,生活中常見的人造奶油、人造黃油都屬于反式脂肪酸。制造反式脂肪酸的“氫化處理”過程可以防止分子被氧化,使液體油脂變成適合特殊用途的半固體油脂并延長保質期,因此受到許多糕點制造商的歡迎。 據報道,反式脂肪酸對人體有一系列副作用,更是造成糖尿病的元兇。清遠消費者對它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記者對此展開了調查。 市民對反式脂肪酸知之甚少 “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沒聽說過。”市民小周由于工作較忙,經常錯過正常吃飯時間,因此在他的辦公桌抽屜里總是裝滿各種零食,如餅干、蛋黃派等,但是他從沒有聽說過植物奶油,每次“入貨”時,也不怎么留意食物的配料表,頂多是看一下什么品牌或什么口味的。有時候加夜班,為了提神也會喝咖啡。“我經常喝咖啡,也不覺得有啥問題。” “小孩子喜歡吃餅干、薯條這些零食,......閱讀全文
植物奶油含反式脂肪酸雖被曝光 美味依舊難擋
半個多月前,央視某欄目曝出植物奶油所含反式脂肪酸可導致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疾病高發,對人體危害堪比殺蟲劑的消息,一時間,廣受市民喜愛的鮮奶蛋糕等西點備受質疑。然而,近日記者走訪港城多家連鎖蛋糕房發現,盡管不少市民對之心存疑慮,但美味的誘惑似乎更加難擋。 記者在走
方舟子:飽和脂肪酸、反式脂肪酸的是是非非
最近我參加了一期關于保健的電視訪談節目,在錄制過程中有兩名來自不同領域的“觀察員”與我進行討論。其中一位是保健品公司的老總,觀點自然處處與我相對。另一位是一家醫科大學附屬醫院營養研究室主任,按理應該是站在我這邊的,因為我所講的,無非是國際醫學界公認的一些常識。實際上卻不然,這位醫生時不
“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區別
“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區別在于,前者在化學結構中有一個或者多個不飽和雙鍵,而飽和脂肪酸沒有不飽和雙鍵。
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區別
化學結構區別“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區別在于,前者在化學結構中有一個或者多個不飽和雙鍵,而飽和脂肪酸沒有不飽和雙鍵。對健康區別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它們分別都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益處。人體所需的必需脂肪酸,就是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合成DHA(二十二碳六烯酸)、EP
反式脂肪酸來源
反式脂肪酸(TFA)是指在不飽和脂肪酸碳鏈上存在反式構型雙鍵的脂肪酸,即一類含有一個或多個非共軛雙鍵構型的不飽和脂肪酸。隨著2006年“麥當勞反式脂肪酸”事件的發生,2010年氫化油事件表明人們對反式脂肪酸越來越關注。2016年10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抽檢嬰幼兒配方乳粉227批次,
反式脂肪酸知多少:氫化油與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是含1個或1個以上非共軛反式雙鍵的不飽和脂肪酸。天然反式脂肪酸存在于反芻動物的脂肪和乳制品中,植物油的氫化、精煉過程中會產生反式脂肪酸,食物煎炒烹炸過程中油溫過高且時間過長也會產生反式脂肪酸。“氫化油”是加工油脂的一種,是食品中人造反式脂肪酸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工藝不同,氫化植物油反式
警惕健康殺手反式脂肪酸 鑒別要看食品成分
教你一招 鑒別要看食品成分 西方發達國家強制規定在食品標簽上標明反式脂肪酸的含量,這樣做的目的是告訴消費者,反式脂肪酸吃多了不好;但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不等于有毒、有害食品,并不是說標簽上有反式脂肪酸就表示這個食品不能吃了。 “盡管中國人的飲食中同樣有反式脂肪酸,但是由于東西方的膳食結構不一樣
美味的背后
什么是反式脂肪酸 ? 反式脂肪酸又名氫化脂肪酸,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科學家利用氫化過程,將液態植物油改變為固態,由此產生了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作為飽和脂肪酸的替代品開始被使用。當時由于擔心存在于葷油中的飽和脂肪酸可能會對心臟帶來威脅,植物油又有高溫不穩定
業界呼吁立即出臺反式脂肪酸攝入標準
近日,一場針對氫化油中富含反式脂肪酸的討論格外熱烈,中國食品安全再次遭遇信任危機,面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巧克力、冰淇淋、奶油餅干、面包、蛋黃派、咖啡伴侶等美味食品,消費者不禁發出疑問,我們到底還能吃什么? 此次輿論關注的焦點劍指食品中的反式脂肪酸。由于反式脂肪酸在中國缺乏相關國家標準和
蛋糕房所用奶油身份難辨 是否含反式脂肪酸多未公開
昨天,味多美在北京與法國總統天然奶油簽訂合約,這是首家大型焙烤企業響應中消協“關注蛋糕等焙烤食品主要原料問題”號召。中消協消費指導部主任張德志在現場表示,目前市場上很多蛋糕店的“奶油”身份不明,焙烤食品加工者有義務標注所用奶油是人造還是天然,還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 發布 人造奶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