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宣布干細胞丑聞處罰決定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近日宣布了針對包括“萬能細胞”(STAP干細胞)丑聞在內的發生在該機構內部的學術不端事件的懲戒措施。 最新發布的一份聲明具體羅列了相關處罰決定:RIKEN 發育生物學中心(CDB)前主任Masatoshi Takeichi收到一份正式譴責書。他將自愿歸還3個月薪酬的10%。Takeichi仍擔任CDB的顧問,該中心則在STAP干細胞丑聞發生后被重組。 相關干細胞論文的聯合作者、前項目主管Hitoshi Niwa同樣受到書面訓斥。不過,他仍然保留了RIKEN的員工身份。即使已經辭職,RIKEN仍裁定小保方晴子的行為應被免職。 RIKEN還表示,對于在該事件中的角色,該論文聯合作者Teruhiko Wakayama本應受到停職處分,但在論文發表前,Wakayama就離開RIKEN,到山梨大學供職。RIKEN還取消了他作為副研究員的任命。去年8月, CDB副主任、論文的聯合作者Yoshiki ......閱讀全文
Nature高引論文因學術不端遭撤稿
上周,Nature雜志發布了一篇撤稿通知(retraction notice),宣稱由于作者無法復制出實驗結果,一篇于1994年發表在Nature雜志上的高引用論文被撤回。但實際上,撤稿背后的真實原因極有可能與第一作者的學術不端行為有關。 在這篇1994年的Nature論文中,第一作者
科技論文在線發表推行“后評審”規避學術不端
論文一定要寫在紙上嗎? 由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創建的中國科技論文在線,推動了論文寫作發表方式的變革。 “我們突破了學術論文二維寫作理念,使科研人員的學術論文可以被提升至三維乃至多維,實現視頻、音頻和動畫的組合。借助外部新設備,還可以實現全新創想表達模式,這也正是目前國際學術論文發表的一個
干細胞研究屢現學術不端:學術明星為何連爆丑聞
臨近五一,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山中伸彌再次走到聚光燈下。只是,這位研究干細胞的日本科學家面對的不是榮耀,而是學術不端行為的指責。 在他2000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有一處圖片被發現有捏造數據的嫌疑。山中伸彌否認捏造數據,但能夠證明清白的原始數據已經丟失。 盡管他所在的京都大學組成的
清華加大學術不端處罰力度 論文抄襲可開除學籍
清華大學昨天公布了最新修訂的《清華大學學生紀律處分管理規定實施細則》。與2017年公布的《細則》相比,此次修訂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對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罰規定方面。例如對發表研究成果中有抄襲、偽造等較為嚴重的學術不端行為的處罰,從原來的記過升級為開除學籍。 新版《細則》的第六章對學術不端、違反學習紀律
論文作假處理辦法實施兩年難阻學術不端
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第七條 學位申請人員的學位論文出現購買、由他人代寫、剽竊或者偽造數據等作假情形的,學位授予單位可以取消其學位申請資格;已經獲得學位的,學位授予單位可以依法撤銷其學位,并注銷學位證書。取消學位申請資格或者撤銷學位的處理決定應當向社會公布。從做出處理決定之日起至少3年內,
日本東京大學認定5篇論文有學術不端問題
日本東京大學1日宣布,該校分子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教授渡邊嘉典等人在《自然》與《科學》等刊物上發表的5篇論文存在捏造數據等學術不端問題。 東京大學說,基于匿名告發,該校從去年下半年起調查渡邊嘉典和當時的一名助教發表的7篇論文。調查認定,他們發表在英國《自然》和美國《科學》等刊物上的5篇論文存在多處
定義學術不端!期刊學術不端行為界定標準實施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說到學術不端事件,人們可能會想起今年2月的翟天臨學術門事件。其實,學術不端行為在我國存在已久。2018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反腐倡廉建設報告NO.8》中對近20年間國內媒體公開報道的64起學術不端典型案例進行了梳理,發現僅2016年被曝光的學術不端案例數
多所高校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6/502708.shtm
多所高校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
近期,全國多所高校提出“徹底清理學術不端問題論文存量”。科技部辦公廳此前已于4月27日印發“關于開展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的通知”。據北京建筑大學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網站6月7日消息,按照北京市教育委員會《關于開展論文學術不端自查和掛名現象清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和統一部署,北京建筑大學進行
涉嫌學術不端 施普林格再撤多篇中國學術論文
繼撤銷107篇醫學論文后,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施普林格旗下期刊再撤銷若干來自中國的學術論文。 近期,施普林格旗下期刊《細胞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Cell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連續刊登多篇論文撤稿聲明。據撤稿聲明,來自中國的數個科研團隊,不同程度存在涉嫌竊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