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宣布干細胞丑聞處罰決定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近日宣布了針對包括“萬能細胞”(STAP干細胞)丑聞在內的發生在該機構內部的學術不端事件的懲戒措施。 最新發布的一份聲明具體羅列了相關處罰決定:RIKEN 發育生物學中心(CDB)前主任Masatoshi Takeichi收到一份正式譴責書。他將自愿歸還3個月薪酬的10%。Takeichi仍擔任CDB的顧問,該中心則在STAP干細胞丑聞發生后被重組。 相關干細胞論文的聯合作者、前項目主管Hitoshi Niwa同樣受到書面訓斥。不過,他仍然保留了RIKEN的員工身份。即使已經辭職,RIKEN仍裁定小保方晴子的行為應被免職。 RIKEN還表示,對于在該事件中的角色,該論文聯合作者Teruhiko Wakayama本應受到停職處分,但在論文發表前,Wakayama就離開RIKEN,到山梨大學供職。RIKEN還取消了他作為副研究員的任命。去年8月, CDB副主任、論文的聯合作者Yoshiki ......閱讀全文
RIKEN最新報告:STAP細胞或為胚胎干細胞
雖然一個長時間運行的干細胞研究慘敗,但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另一個調查委員會近日在東京發布了新報告。報告稱,所謂的刺激觸發采集功能(STAP)干細胞以及可能衍生自這些細胞的嵌合體小鼠和畸胎瘤,“都來源于受污染的(胚胎干)細胞培養,這個真相駁斥了兩篇論文的主要結論”。1月29日,這兩篇論
干細胞領域為何“假”報頻傳?
1月22日,日本京都大學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研究與申請中心(CiRA)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承認助教山水康平的論文存在數據捏造與篡改行為。研究所負責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為此道歉,并考慮將目前一段時間薪金全部捐獻給研究所。 繼2005年黃禹錫克隆胚胎干細胞數據造假、2014年小保方晴
干細胞領域為何“假”報頻傳?
1月22日,日本京都大學誘導多能干細胞(iPS)研究與申請中心(CiRA)召開新聞發布會,公開承認助教山水康平的論文存在數據捏造與篡改行為。研究所負責人、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為此道歉,并考慮將目前一段時間薪金全部捐獻給研究所。 繼2005年黃禹錫克隆胚胎干細胞數據造假、2014年小保方晴子S
STAP細胞丑聞:STAP細胞或為胚胎干細胞
今年4月,調查委員會宣布STAP細胞丑聞初步結論。 雖然一個長時間運行的干細胞研究慘敗,但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另一個調查委員會近日在東京發布了新報告。報告稱,所謂的刺激觸發采集功能(STAP)干細胞以及可能衍生自這些細胞的嵌合體小鼠和畸胎瘤,“都來源于受污染的(胚胎干)細胞培養,這個真相
學術不端為何屢屢出現?發表文章頻遭撤回
2019年1月17日,山西醫科大學肖保國及馬存根共同通訊在Clinical Immunology 在線發表題為“Hydroxyfasudil alleviates demyelination through the inhibition of MOG antibody and microglia
美高校處理學術不端失當招致更嚴監管
杜克大學校園。圖片來源:ISTOCK.COM/BSPOLLARD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對接受聯邦資助的杜克大學研究人員強加了不同尋常的新要求。這一變化是針對該高校如何處理涉及科研不端和資助管理的最新事件引發的擔憂而作出的回應。 杜克大學一名發言人表示,NIH現在要求該校研究人
人民日報:懲治學術不端呼喚“黑臉包公”
“必須抓緊建立完善合理有效、公正公開的學術不端行為查處制度,加大監管力度,對通過合理渠道遞交的舉報材料要抓緊調查,堅決處理,并及時公布調查和處理結果。”前不久在中國科協、教育部、中科院、社科院和中國工程院5部門聯合召開的全國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宣講教育工作會議上,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23頁PDF實名舉報導師學術不端,通報來了
2022年5月13日,國自然基金委發布了《2022年查處的科研不端案件處理決定(第一批次)》,將其中給予通報批評的10份處理決定(網絡發布版)予以公布。此次10份處理決定涉及10所高校,共計14人。涉事高校包括211高校—天津醫科大學、以及浙江大學、天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大連理工
清華浙大近年來處理多起學術不端行為
教育部前日舉行高校學風建設視頻會,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陳希重申了對學術不端行為的“零容忍”。 其表示,應制定科學透明的學術機制和評價體系,職稱評定等實行信息公開,而且要制定清晰的學術規范。清華浙大自揭家丑 在會上,清華大學黨委書記胡和平介紹了該校處理的幾起學術不端行為的案例:撤
人大代表蔡紅英被公開舉報學術不端
擁有中國財政學會理事、湖北省人大代表、湖北省級重點學科“財政學”學科帶頭人、湖北經濟學院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等多個頭銜的蔡紅英,被公開舉報學術不端。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調查發現,蔡紅英的兩篇論文大量引用了他人已發表的論文,篇幅皆在一半以上;她在博士期間發表的專著也與他人已出版的專著在部
饒毅:處理學術不端-莫再坐而論道
這些年,學術不端的風波在國內時有發生。在自然科學領域,學術不端表現最多的就是科學研究不端。對于科研不端,有三個問題需要解答:該不該處理?能不能處理?怎么處理? 該不該處理?關于這個問題,已經有比較多的共識。現在,科學研究已成為一種職業,參與的人很多,不可避免會牽涉各種利益糾葛。僅靠科
以單篇論文評價學術恐催生新型學術腐敗
職工代表大會聽園領導匯報。講述去年取得的各種成就。聽完感觸頗多,竊以為:以單篇論文評價自然資源科學,基本就是偏廢的總結,甚至有催生今日最嚴重學術腐敗的感覺。 鑒于當下中國激烈的學術競爭,大家只能拼命“搞錢”。常常聽聞有年輕碩博士想有所貢獻,但總在說完后加一句“這些等我有錢之后再追求吧”。茶余飯
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教授被質疑學術行為不端
據Retraction Watch網站消息,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 Karolinska Institutet)教授Paolo Macchiarini被質疑學術行為不端,其發表在《柳葉刀》(The Lancet)上的論文被指同行評議存在問題。 Macchiarini是著名的胸外科醫生,他可以
美科學家就心臟干細胞論文提起訴訟
近日,兩名因可能的學術不端行為而參與調查的研究人員提起了一項訴訟。這項由美國聯邦地方法院受理的投訴承認,在一篇2012年發表于《循環》雜志但如今已被撤回的論文中,一些數據點確實是編造的。同時,在一篇2011年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但目前正接受審查的論文中,有些數據被更改過。不過,該投訴將這些問
重磅|學術論文編寫標準發布!
近日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集團)有限公司 、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 、北京林業大學、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 、《中華醫學雜志》社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大學 、機械工業信息研究院 、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 等單位起草的《學術論文編寫規則》(GB/T 7713.2-2022)發
周忠和蒲慕明:倫理建設應與科學發展齊頭并進
隨著中國學術論文數量快速上漲,學術不端事件也逐漸增加,生物醫學領域尤甚。最轟動的一起發生在2017年4月,《腫瘤生物學》撤銷了107篇中國論文,大部分理由是同行評審環節作假。科技部和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對該事件作出嚴厲回應:對于此次事件涉及的所有單位,不論以何種形式,只要參與了學術造假,都將采取嚴厲
《自然》發表驗證STAP細胞的研究論文
日本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小保方STAP細胞是2014年最著名的學術不端鬧劇,從2014年1月在《自然》發表兩篇論文,隨后被人指出論文存在偽造部分研究數據的嫌疑,被日本理化研究所調查證實存在學術不端,很快人們發現這一突破研究無法被重復而懷疑全面偽造,并被進一步調查,相關研究人員或者認為沒有錯誤,或者認
哈佛大學清理門戶:撤稿知名教授31篇,認罰美金一千萬
論文造假,原來不僅是學術問題,也是法律問題。且看哈佛大學和美國衛生部、司法部,如何處置。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4日,北京時間10月15日,總部位于波士頓的美國著名生命科學網站STAT爆出大新聞,哈佛大學要求撤稿前哈佛醫學院教授、再生醫學研究中心主任Piero Anversa博士高達31篇關于心
張啟發院士:交規式學術不端懲治體系值得推廣
“今年4月,國際期刊《腫瘤生物學》集中撤稿107篇中國論文,數量之多令人觸目驚心。”9月3日,在華中農業大學2017級研究生新生入學第一課的課堂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啟發唏噓不已。 按照華中農業大學的慣例,從2016年起,新入學研究生的第一堂課不講書本知識,而是由該
委員熱議學術不端:管得了作者-治不了造假公司
“我們去找公安局,公安局管不了,去找工商管理總局,總局表示我們目前沒有法規規定論文服務中介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林惠民談起論文造假的產業鏈十分無奈。 針對近年來出現的中國論文遭撤稿事件,林惠民坦言,科協、基金委都進行了調查,并對當事科研人員進行了處理。對科研
學術不端為何難處理:制度銜接仍存在盲點
不久前,因涉嫌同行評議造假,著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出版集團宣布,一次性撤銷旗下雜志《腫瘤生物學》從2012年至2016年發表的來自中國的107篇文章。據統計,這些論文涉及77家單位,包括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等知名高校和醫療機構。撤稿事件既反映了以論文為導向的評價體系
《科學》:學術不端是否意味著職業生涯的“死亡”
如果一個人被判定為剽竊或者存在學術欺騙行為,那么他作為科學研究者的學術生涯是否就完結了呢?未必。根據8月8日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一項最新調查研究,在學術不端裁決后重建科研事業是很困難的,但并非不可能。 文章作者之一、美國賓西法尼亞大學的Jon Merz表示,“盡管對學術不端的懲罰是嚴厲的,但仍有
美國助理教授因學術不端被判入獄57個月
7月1日,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前生物醫學科學家Dong-Pyou Han助理教授,因在HIV疫苗試驗中偽造數據被判入獄57個月并罰款720萬美元。 2013年,愛荷華州立大學認定Dong-Pyou Han在NIH資助的HIV疫苗研究項目中偽造數據,隨后Dong-Pyou Han被迫辭職。此前,
學術不端再現!未作任何研究也能署名第一作者?
2020年5月2日,安徽理工大學胡勁松團隊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 發表的題為“Dynamic Adsorption Self-assembly of Au nanocube (NC) for opposite charge Au nanoparticles (NPs)
發表5天就被舉報學術不端,該知名大學迅速處理
沖繩科技大學研究生院稱,張葉在2019年5月的一篇論文中被裁定為剽竊和捏造數據,被判處六個月的停職。 沖繩科技大學研究生院(OIST)的張葉是“Enzyme-mediated dual-targeted-assembly realizes a synergistic anticancer
哈佛知名教授學術不端事件調查進展緩慢
據《紐約時報》報道,哈佛大學知名教授學術不端事件目前仍未最終定論。這一方面說明政府與學校在處理這類事件上的進展非常緩慢,另一方面也凸顯出,要在像動物認知學這樣時常出現不一致結論的類似領域里進行過錯認定是比較困難的。關于Marc Hauser是否有違科研誠信,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的說法。
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對學術不端行為“零容忍”
針對前段時間100多篇中國作者論文被國外期刊撤稿的事件,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尚勇25日表示,中國科協旗幟鮮明地反對學術不端行為,在已采取應對措施的基礎上,將聯合科技部、教育部等有關部門持續加大問題排查和整治力度,形成“零容忍”的高壓態勢。在當天的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尚
中國科協發布《“五不”行為守則》反對學術不端行為
2015年3月27日,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稱,英國現代生物出版集團BioMed Central(簡稱BMC)宣布撤銷旗下12種期刊43篇論文,其中41篇是中國作者的論文,撤稿主要原因是發現第三方機構有組織地為這些論文提供了虛假同行評審服務,撤稿事件引起強烈反響。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主席韓啟
時評:遏制學術不端需獨立第三方鑒定
北京大學日前通報稱,世界歷史專業博士于艷茹發表的論文存在嚴重抄襲行為,決定撤銷其博士學位,于艷茹承認抄襲事實。2014年8月,學術期刊《國際新聞界》曝光曾為北大歷史系博士生的于艷茹所發論文大篇幅抄襲國外專著。 近年來,國內一些高校不時傳出學術抄襲丑聞,有涉及學生的,也有涉及教師的,有些當事人
驚!北京大學副校長也出現學術不端?
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PubPeer 這次盯上了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詹啟敏。 近日,有網絡消息指出:著名學術質疑網站 Pubpeer 陸續刊登了詹啟敏的 25 篇論文涉嫌學術造假,這些陸續被曝光的論文涉及將相同圖片 PS 后應用于不同實驗甚至不同文章中、捏造實驗數據和嚴重違反動物倫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