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為了生計,好多人都養山羊。山上的草都被羊啃光了。可憐那草只能長一夜,第二天剛冒頭就又被啃了。”在陜西省吳起縣鐵邊城鎮,64歲的李文明對16年前的景象依然記憶猶新。 吳起,地處毛烏素沙漠南緣,總面積3791.5平方公里,總人口13.6萬人,是當年中央紅軍長征抵達地,當時這里還是一個只有七戶半人家的荒涼小鎮。為了繁衍生息,人們年年倒山種地、漫山放牧,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1997年底,全縣人口達到11.8萬,農作物種植面積185萬畝,牲畜飼養量49.8萬頭(條、只)。長期的亂墾濫伐和過度放牧,生態環境持續惡化,水土流失面積占全縣土地總面積的97.4%,是黃河中上游地區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縣份之一。 光禿禿的山上不見草,偌大的村里沒有一棵樹。一遇吹風,飛起的黃土把天都遮了,太陽在塵土中顯得暗淡無光。山坡上的田是靠天吃飯,常常打不下糧食,每家人種四五十畝地卻還是為肚皮發愁。 為改變這一面貌,落實中央“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閱讀全文
“以前嫌水多,現在嫌水少。”深秋的衡水湖水天一色,成群的候鳥在水草間嬉戲覓食。從治水患開墾農田到退耕還濕、退居還濕,衡水湖的保護理念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為鳥讓“巢”,搬遷湖中村,治理“傍水村”,衡水湖水質由過去局部劣Ⅴ類達到總體Ⅲ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兒、魚兒在這里“安家”。據統計,衡
“以前嫌水多,現在嫌水少。”深秋的衡水湖水天一色,成群的候鳥在水草間嬉戲覓食。從治水患開墾農田到退耕還濕、退居還濕,衡水湖的保護理念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人為鳥讓“巢”,搬遷湖中村,治理“傍水村”,衡水湖水質由過去局部劣Ⅴ類達到總體Ⅲ類,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鳥兒、魚兒在這里“安家”。據統計,衡
退耕還林工程是迄今為止我國投資最大的生態恢復及惠農項目。截至2012年底,中央已累計投入3247億元,全國1.39億畝陡坡耕地和嚴重沙化地恢復了植被,共完成造林任務4.41億畝,工程區森林覆蓋率平均提高3個多百分點,水土流失和風沙危害明顯減輕。 如今,退耕還林工程面臨“政策陸續到期”,新周
在陜西延安的西北,一座小城因中央紅軍長征中的最后一戰“切尾巴”戰役而聲名遠播。它,就是陜甘寧邊區和隴東分區的革命大后方,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落腳點吳起縣。 “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這是毛主席親自指揮“切尾巴”戰役勝利后,所賦詩中對陜西吳起艱險地理環境的真實寫照。有著深深紅色革命印記
在全國退耕還林面臨新周期的節點,陜西延安決定,自籌資金30億元,開啟新一輪退耕還林。 中國工程院8位院士認為,退耕還林成果需要鞏固,生態與糧食可以雙贏,應繼續推進這項工作。 “十二五”時期,國家對重點生態脆弱區繼續安排退耕還林任務。今年,還將統籌安排新的退耕還林任務。
河北省濕地類型豐富,但保護現狀不容樂觀。《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 的施行,將有助于解決濕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使濕地保護走上規范化、法治化軌道。圖為位于河北冀中平原上的一處濕地。 資料圖片 中國環境報記者周迎久 通訊員張銘賢 河北省人大常委會日前高票通過《河北省濕地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重大國家戰略。黃河寧,天下平”,黃河是自然條件復雜、河情極其特殊的河流。防治黃河洪澇災害始終被作為歷代執政者治國安邦的大計而受到高度重視。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復雜嚴峻,特別是隨著異地人員陸續返程和春節假期結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任務更加艱巨、責任更加重大。堅決打贏新型冠狀
我國于1999年啟動了建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退耕還林(草)工程。大規模的生態恢復工程最明顯的是能增加陸地生態系統植被碳庫,對土壤碳庫影響相對較小,但我國耕作土壤損失的有機碳巨大(約7.1 Pg),退耕還林后能有效地阻止這種碳損失,而且土壤碳庫容量大、周轉速度慢、能維持較長時期的碳
解讀人:中央一號文件起草組成員 祝衛東 陳良彪 亮點一:注重農業資源永續利用 以解決好地少水缺的資源環境約束為導向,深入推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201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建立農業可持續發展長效機制,逐步讓過度開發的農業資源休養生息,強調要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加大生態保護建設
今后將重點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和解決退耕農戶長遠生計問題 [科學時報 鄭金武報道]10月10日上午,國家林業局舉行退耕還林新聞發布會。國家林業局副局長李育材指出,到2006年底,已累計退耕還林1.39億畝、荒山荒地造林2.05億畝、封山育林2000萬畝,總計造林3.64億畝。 退耕還林是我國
搞了一輩子水保的朱清科平時話不多,可一聊起黃土地,馬上滔滔不絕。 項目“找上門” 這位60歲的北京林業大學水土保持學院教授在3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專心跑野外,從不跑關系要項目。 相反,國家重點項目總是主動“找上門”,國際合作項目也不例外。 ——主持“淳化黃土殘原溝壑區開發治理與農業持續
陜西省作為區域環境特征明顯的省份,共有7市41縣(區)被列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名單。開展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對于環境質量改善能起多大作用?考核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難?記者日前就此展開采訪調查。 考核力促觀念轉變 據陜西省環保廳監測處副處長李強介紹,自2011年起,陜西省環保廳、省財政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作為北方重要的自然生態屏障,內蒙古呼倫貝爾以草原生態保護為先,連續十一年堅持退牧還草、生態獎補機制,實現了草原生態的良性演變。 盛夏8月,呼倫貝爾草原再度迎來八方游客。來自河南的耿秋萍第一次見到如此豐美的水草、密集的湖泊、壯闊的林海,不禁驚嘆連連。
一群白鷺在瑪納斯濕地公園的水面上游弋,不遠處,濕地管護員張設林靜靜地守望著這些生靈。 65歲的張設林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蘭州灣鎮八家戶村村民,從小生活在這里的他,見證了瑪納斯濕地的變遷,感受著綠色發展給瑪納斯縣帶來的變化。 退耕還濕成就綠色發展 在陽光的照耀下,中天山北麓依連哈比爾尕
2017年7月25日20時至26日8時,陜北榆林地區突降一場特大暴雨(以下簡稱為“7·26”特大暴雨),子洲縣雨量站記錄降雨量為206.6毫米,其中最大一小時降雨量為52.0毫米,發生在26日1~2時。據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劉曉燕等的計算,大理河流域面雨量為159毫米,大理河支流岔巴溝
濕地保護具有公共產品屬性和外部性特征,保護者甚至可能就是最直接的受害者。生態效益補償可以將具有外部性的生態效益內部化,從而切實調動濕地保護者的積極性 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權威調查顯示,盡管近10年來我國濕地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但濕地面積仍然減少了339.63萬公頃,占8.82%;加之“20
“開一片片荒地脫一層層皮,下一場場大雨流一回回泥,累死累活餓肚皮。”樸素的民謠,生動地體現了遼寧省阜新市在退耕還林工程實施前的生態境況。1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情況如何?日前,記者來到了阜新市,就退耕還林工程實施情況和這里的生態變化進行了實地采訪。 生態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鄧蕾與導師上官周平研究員日前發現,總體上來說,大尺度退耕還林(草)工程的實施將會顯著提高我國土壤碳匯能力。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全球生物變化》。 我國于1999年啟動了建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生態建設工程——退耕還林(草)工程。大規模的生態恢復工程能增加陸地
任繼周 “近年來,‘三農’、‘三牧’問題的聯袂登場,是草業和農業面臨的重大危機。我呼吁扭轉觀念,打破‘以糧為綱’的思維模式,發展新型草地農業。”近日,在中國草學會草地生態專業委員會學術研討會、第四屆全國草業科學研究生論壇和《草業科學》創刊30周年學術研討會的講臺上,任繼周再次暢談了草地農業的重
日前,山東省林業、發改、財政、國土等10部門聯合印發了《山東省濕地保護工程實施規劃(2011-2015年)》,提出建設布局主要規劃“四片區一流域”:即環渤海灣和萊州灣灘涂濕地區,魯東丘陵和沿海濕地區,魯中南山地濕地區,魯西、北平原湖區濕地區和小清河河流濕地區。規劃提出,基本形成自然濕地保護網絡,
1月4日,記者從在浙江安吉召開的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獲悉: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成為同期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2017年全國林業產業總值首次突破7萬億元。圖片來源于網絡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林業改革發展取得全方位、開創性的成就。其中,國土綠化穩步推進。5年造林5.0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在人類經濟的社會發展中,水是戰略性的自然資源,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公益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我國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持續提升,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生態水被社會用水擠占的現象越來越多,因此,水生態系統開始逐漸面臨著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伴隨著大眾環保意識的提升,生態保護以及宜居環境的需求開始逐漸引發社
5月3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國辦發〔2016〕31號,以下簡稱《意見》)。就此,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同志回答了記者提出的問題。 問:出臺《意見》的背景和意義是什么? 答:良好生態環境人人共享,保護生態環境人人有責。當前,我國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趨勢
我國草原幅員遼闊,覆蓋著2/5的國土,是我國面積最大的陸地生態系統,具有防風、固沙、保土、調節氣候、凈化空氣、涵養水源等重要的生態功能,對維系國家生態安全、地區經濟、人文歷史等具有重要的價值。草原生態系統是草原地區生物(植物、動物、微生物)與其環境構成的功能統一體。草原生態狀況的好壞,直接關系著
2014年~2017年,是河北省生態環境的全面恢復期,要加速打造京津冀生態涵養保護支撐區,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綜合治理,要通過著力抓好6類、22項重點工程,努力實現重點區域生態環境明顯改善。這是河北省政府日前出臺的《關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態修復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的目標。 “搞好生態
呂達仁院士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和外國專家交流 資料圖片 CFP 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各國艱難地通過了《巴黎協定》。中國在其中的貢獻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好評,彰顯了負責任大國的氣度。中科院副院長丁仲禮曾說:排放權就是發展權。中國既要負責任,也要爭取平等合理的發展權。 最有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實施生態保護補償是調動各方積極性、保護好生態環境的重要手段,是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但生態保護補償的范圍仍然偏小、標準偏低,保護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動的體
時值歲末年初,為了及時反映環保產業過往一年的發展動態,預測新一年的發展趨勢,我會組織各分支機構編寫了《2019年環保產業發展評述和2020年展望》,供環保企事業單位、專家和管理者參考。 1.2019年土壤修復行業發展評述 2019年是《土壤污染防治法》正式實施的第一年,此法的出臺,從根本上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