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宗:院士制度改革讓院士頭銜回歸本位
最近,隨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15年度院士增選工作的啟動,院士制度改革再次成為熱點。此次增選工作是2014年6月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選,與增選相關的改革舉措如取消單位推薦和歸口部門推薦的渠道、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增加全體院士投票的終選投票、加大對增選工作中違紀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等同時推出,十分引人注目,表明院士制度尤其是增選制度改革邁出了可喜一步。但改革的最終效果如何?對此不少人還有疑慮,需要進行理性分析。 我國現行院士制度源于中國科學院的學部委員制度,院士增選的有關制度也源于學部委員增選制度。其中,關于候選人推薦的兩種渠道,即始自1980年的學部委員首次民主選舉。除學部委員(院士)提名推薦外,另一渠道即由中科院所屬分院和研究機構、中央部委所屬研究院和研究所(包括國防系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委、中國科協所屬各學會等推薦本系統、本地區、本單位的有關候選人。這是鑒于當時正常的學......閱讀全文
院士制度改革:院士稱號本應很純粹
事實證明,僅靠院士個人的自律、自覺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通過改革,才能堅守院士的學術性、榮譽性本質,才能更好激勵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在前不久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對院士遴選和退出機制進行了重大調整,邁出了院士制度改革的關鍵一步。 發源自17世紀英、法兩國的院
我國院士制度改革提上日程
在6月11日開幕的院士大會上,每位中科院院士都收到一份材料——“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研究報告。12日上午,在中國科學院全體院士大會上,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院士提醒大家:“這是由中國科學院牽頭的一項重要工作,是院士大會的一項重要議程。請院士們認真閱讀,提出意見和建議。”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
王揚宗:院士制度改革讓院士頭銜回歸本位
最近,隨著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2015年度院士增選工作的啟動,院士制度改革再次成為熱點。此次增選工作是2014年6月兩院院士大會修訂章程后的首次院士增選,與增選相關的改革舉措如取消單位推薦和歸口部門推薦的渠道、處級以上領導干部原則上不作為院士候選人、增加全體院士投票的終選投票、加大對增選工作
院士制度關注度高 專家稱制度改革事關學術風氣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這37個字的表述不僅受到科技界的關注,也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討論。 院士制度改革為什么會受到如此關注?科技工作者對院士制度改革又有哪些建議和期待?公眾關注度何以居高不
院士制度改革關注度高 專家稱改革事關學術風氣
新華社發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這37個字的表述不僅受到科技界的關注,也引起了媒體和公眾的廣泛討論。 院士制度改革為什么會受到如此關注?科技工作者對院士制度改革又有哪些建議和期待? 公眾關注度何
時評:院士增選凸顯“學術驅動”新機制
12月7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名單相繼公布,宣告我國院士制度在改革調整后的首次增選工作順利收官。 與往年相比,今年院士增選的最大亮點在于非學術因素干擾減少,行政干預的可能性降低,讓多年來院士制度改革一直探索的目標終于成為現實。院士制度改革,不僅是為了“讓權力與學術各歸其位”,更在
杜絕拉票!2023年院士增選即將啟動 還有哪些變化?
4月23日,第九屆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第九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科院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主席侯建國主持會議,學部主席團成員出席會議。 會議聽取了中科院副院長、學部主席團執行委員會秘書長高鴻鈞關于近期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主要工作進展情況的報告,審議通過了改進院士遴選機制、維護院士稱號純潔性、更好發揮院
評論:院士制度改革期待回歸學術共同體
在正在舉行的兩院院士大會上,每位中科院院士都收到一份“改進完善院士制度”研究報告。據新華社報道,我國院士制度將進一步改進完善,目前中科院等部門正在開展調研、征求意見等工作,相關專題研究報告和總報告將于今年完成。 據了解,改進完善院士制度將遵循四項原則:保持院士稱號的學術性和榮譽性,不
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改革效果明顯
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第四次全體院士會議6月1日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席白春禮在此間表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改革過程中,經過廣泛調研,凝聚共識,形成了系列配套制度。他說:“實踐證明,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方向正確、思路清晰、舉措有效、效果明顯。”據悉,“十三五”期間,相
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改革效果明顯
中國科學院第十八次院士大會第四次全體院士會議6月1日在京召開。中國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主席團主席白春禮在此間表示,中國科學院院士制度改革過程中,經過廣泛調研,凝聚共識,形成了系列配套制度。他說:“實踐證明,改進完善院士制度方向正確、思路清晰、舉措有效、效果明顯。”據悉,“十三五”期間,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