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政協1號提案: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
大氣污染防治在2013年、2014年已連續兩年被列為河北省政協1號提案,今年提案將重點關注什么問題?記者日前從河北省政協了解到,今年河北省政協將“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列為1號提案。 涵養地下水資源 防治土壤污染 京津冀同處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海河流域,海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370.4億m3,人均水資源占有量為276.0m3,僅是全國平均值的13%,不及國際上公認的人均1000m3缺水標準的1/3,甚至比不上以干旱缺水著稱的以色列。 針對水資源嚴重匱乏的狀況,河北省政協委員、石家莊經濟學院水資源與環境學院院長許廣明提出,河北省石家莊、保定、邯鄲、唐山均由于城市供水而集中超采地下水,形成有一定規模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南水北調實施以后,城市水資源問題可以得到有效緩解,停止或限制城市集中開采地下水成為可能。 許廣明建議,利用地下水降落漏斗建立地下水庫,把當地地表水源和南水北調剩余水作為地下水調蓄水源,進行人工地下水調蓄......閱讀全文
河北加大沿海環境建設投入 改善生態環境
記者從日前召開的河北省全力打造河北沿海地區率先發展增長極推進會議上了解到,河北省環保廳將制訂加快沿海地區發展的優惠政策,積極申請國家級環保專項資金,籌措省級環保專項資金,用于沿海地區環境建設。 據介紹,今年以來,河北省已下達或擬于近期下達省級排污費資金近1.1億元,專項支持秦皇島、唐山、滄
河北 提高認識著力改善生態環境
河北省環保廳今日組織機關全體黨員干部集中收看了黨的十八大開幕會直播盛況。 大家表示,將認真學習和貫徹好黨的十八大精神,把工作落到實處。 大家表示,報告有關生態文明建設的論述,為下一步開展環保工作指明了方向,進一步增強了環保工作者的自豪感、使命感和責任感,讓大家心里更有底氣了,對環保工
河北該如何反思環境污染之重
小煉油廠、小煉鐵廠、小加工廠,各類污染企業直排給空氣帶來的嚴重污染,直接損害了當地群眾的身心健康。一些地方污染企業偷排直排屢禁不止,源于地方政府對于GDP的盲目追求。 3月份,環保部華北督查重點對河北的鋼鐵的全面調查發現,該省60%的運行企業存在環保問題,70%除塵設施運行不正常,八成企業
生態環境部赴河北省開展扶貧調研
12月3日-5日,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同志帶隊赴河北省承德市,實地調研隆化、圍場兩縣2018年度脫貧攻堅目標完成情況和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深入了解兩縣存在的實際問題,督促推動下一步工作開展。 調研組先后深入隆化縣中關鎮、韓家店鄉西底溝村、郭家屯鎮小廟子村,圍場縣要路溝村、棋盤山鎮沙里把村走訪慰問,
河北加強“園區”環評管理預防環境污染
記者從河北省環保廳了解到,河北省今年將加強工業園區、開發區和聚集區規劃環評管理,按照“先規劃環評、后項目審批”原則,從源頭預防園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 根據河北省環保廳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強化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管理工作的通知》,新設立的各類園區應在批準成立之日一年內,完成規劃環評文件編制并報省或市
河北多數環境污染犯罪集中在鍍鋅行業
近日,河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發布會,公布了“2016利劍斬污”專項行動情況。 據通報,專項行動期間,河北公安機關共偵破環境犯罪案件52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32人,處理違法人員3800多人;全省檢察機關受理移送審查起訴479件852人,監督行政機關移送案件28件30人,查辦相關職務犯罪案件15
河北灤平縣生態污染問題調查:危及水源涵養地
今年以來,我國一些地區環境治理壓力不斷加大,上級部門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生態污染的輿論監督。在接到群眾舉報線索后,記者兩次赴京津冀水源涵養地--河北省灤平縣調查生態污染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作為水源涵養地和三北防護林工程體系的一部分,灤平縣一些鐵礦采選企業和尾礦庫聚集的鄉鎮,不僅粉塵污染和水污染問
河北灤平縣生態污染問題調查:危及水源涵養地
今年以來,我國一些地區環境治理壓力不斷加大,上級部門要求進一步加強對生態污染的輿論監督。在接到群眾舉報線索后,記者兩次赴京津冀水源涵養地--河北省灤平縣調查生態污染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作為水源涵養地和三北防護林工程體系的一部分,灤平縣一些鐵礦采選企業和尾礦庫聚集的鄉鎮,不僅粉塵污染和水污染問
河北省政協1號提案:加強生態建設 改善生態環境
大氣污染防治在2013年、2014年已連續兩年被列為河北省政協1號提案,今年提案將重點關注什么問題?記者日前從河北省政協了解到,今年河北省政協將“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列為1號提案。 涵養地下水資源 防治土壤污染 京津冀同處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海河流域,海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370.4
河北省委強調 改善生態環境要放在戰略位置
7月7日~9日,河北省委召開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會議,圍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社會更好更快更大發展進行學習研討。 會議強調,要深刻認識著力改善生態環境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增強責任意識、憂患意識,以對國家、對人民、對子孫后代高度負責的精神,切實把改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