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決策支持系統研究”創新群體
對團隊成長發揮了巨大作用 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是在2000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資助的“創新研究群體”。 “這一資助對我們的作用是在團隊成長、把握學術前沿等方方面面問題上,促進了我們目標的實現。”日前,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表示。他具體分析說: 其一,“創新研究群體”資助的力度大、年限長,研究的問題可在過程中根據情況修改,并且為自主選題能馬上啟動起到過很重要的作用。能夠保證選題自由度,保證能走到學術的前沿。 黃季焜表示,做研究需要對前沿性問題以及戰略性問題有判斷能力。“我們中心選擇的研究方向和戰略重點通常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也通常征求過國內外顧問委員和專家的意見,感覺到哪一方面有發展前景,就啟動這方面的研究。” 通常在感覺到是前沿問題時,如果經過寫申請書、審批等一系列程序,已經是兩三年過去了,就難以在該學科領域走到領先位置。“創新研究群體”在最初就發揮了支......閱讀全文
記“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決策支持系統研究”創新群體
對團隊成長發揮了巨大作用 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是在2000年入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首批資助的“創新研究群體”。 “這一資助對我們的作用是在團隊成長、把握學術前沿等方方面面問題上,促進了我們目標的實現。”日前,在接受《科學時報》記者采訪時,中國科學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表示。
“喂飽”世界+可持續發展,有機農業能行
英國《自然·通訊》雜志1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稱,科學家基于2050年全球人口將達90億的推測和不同氣候變化的模型認為,有機農業或可以滿足全球的食物需求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條件是減少食物浪費和肉類生產。 有機農業,指在生產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農藥、生長調節劑,而采用有機肥滿足作
為可持續發展注入創新能量
巴斯夫工藝研究和化學工程總裁Detlef Kratz: 巴斯夫近日宣布,為提升在亞太區的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與汽車行業合作,為化工行業提供新型工藝催化劑,公司在其上海創新園建設了全新研發設施,新設施包括亞太區汽車應用研發中心和工藝催化研發中心,共投資近3400萬歐元,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中
國際科技合作澤被農業可持續發展
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年度大會12月3日~7日在京舉行 世界最大國際農業研究中心聯盟——國際農業研究磋商組織(CGIAR)年度大會于12月3日~7日在北京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回良玉向大會致信祝賀,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可持續農業的科技進展”。 近年來各國取得的一批農業研究成果亮相2007國際
治理塑料農膜污染 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塑料農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自1979年在我國試驗應用并推廣以來,已成為農業增產的一項重要技術,并在農業增產增收中發揮著重大作用。 廣大農村對農用塑料薄膜的需求也在不斷增長。據《中國農業統計資料》測算,2010年全國農業塑料地膜年銷售量達到118.4萬噸,覆蓋面積達3.5億畝
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重視農業污染治理和耕地保護
2015年“兩會”之后的第一次國務院常務會議,三農問題成為會議主題之一——本次會議通過了《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一位接近農業部政策法規司的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此次通過的《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除了農業污染治理之外,還涉及耕地保護、經營方式轉變等多個方面。 2015年“兩會”之
白春禮:用科技創新引領可持續發展
彈指間,距離“里約宣言”已經整20年。人們在不斷實踐并總結可持續發展經驗的同時不禁要問——靠什么來支撐下一個20年乃至100年的可持續發展?對此,在近日舉行的紀念聯合國環發大會“里約宣言”簽署20周年的報告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給出了答案:科技創新是人類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海洋地質學”創新群體研究團隊側記
蔚藍的海洋,廣闊而又美麗,同時還孕育著地球的生命。 “不僅如此,海底沉積著地球的各種記憶。它們都是‘地質歷史書’的頁碼和頁碼上的信息。對這些信息進行研究,配合其他的研究手段,我們就能夠還原古代某個時段的全球氣候條件。”自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項目——西太平洋暖池與東亞古環境:沉積記錄的
記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創新群體
藥物對人類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對于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藥物卻并不多見。 “我們這個創新群體整合了化學學科和生物學科的資源,成立的初衷是為我國的生物醫藥產業提供一些創新性的研究成果。比如篩選藥物新靶點,以及先進的臨床藥物生產工藝等。”中科院上海有機所副所長、“化學生物學導向的有機合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構建可持續發展的中國農業
在11月7日召開的“2014中國糧食與食品安全戰略峰會”上,國家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做主題演講時指出,糧食安全歷來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的重大經濟問題和重要的民生問題,支持、保障、維護中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不僅是中國人民自己的責任,而且是世界應該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建立政策的長效機制,是保障農業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