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圓滿成功大會20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被授予“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單位”稱號。 大會對在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了表彰。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因圓滿完成嫦娥二號衛星CCD立體相機的研制,成功獲取月球虹灣地區高清晰圖像,被授予“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單位”。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究員、嫦娥二號衛星CCD立體相機主任設計師趙葆常代表受表彰的“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者”在大會上發言并榮幸地得到胡錦濤總書記親自頒獎;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科研人員、速高比主管設計師薛彬博士也被授予“探月工程嫦娥二號任務突出貢獻者”。 趙葆常研究員在發言中回顧了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的研制過程、技術創新點及難點,講述了研制過程中西安光機所探月團隊所付出的辛勤努力。他說,作為一名普通科技工作者,僅僅做了一點應該做的事,而黨和國家卻給予了如此崇高的榮譽,這是對科技工作......閱讀全文
嫦娥三號任務器地正樣對接試驗。 地面應用系統嫦娥三號任務演練。 12月2日凌晨,嫦娥三號發射時,中國科學院嫦娥三號任務有效載荷發射場試驗隊隊員們聚在一起,看著火箭緩緩上升,欣慰地鼓掌慶祝。回憶起這三個多月的日子,有效載荷發射場試驗隊隊長龐紅勛感慨良多:“個中艱辛只有親身經歷才能理解。”
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揭幕儀式舉行溫家寶出席儀式并為影像圖揭幕 探月工程嫦娥二號月面虹灣局部影像圖揭幕儀式11月8日上午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揭幕儀式并為影像圖揭幕。 上午10時許,溫家寶來到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辦公樓一層大廳,親切看望和慰問了嫦娥
“我們不比美國差,而且更好” 嫦娥二號CCD立體相機日前開機工作。 月球科學家利用由相機獲得的數字圖像研究月球地質學構造,繪制地質學綱要圖,進而研究月球的起源、演化、月面歷史等。另外,對月球的研究還可以對太陽系的起源與演化提供具有重要價值的信息。所有這些研究的基礎和研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嫦娥”月背安新家 嫦娥四號探測器自1月3日順利著陸月球背面預選區域以來,完成了中繼星鏈路連接、有效載荷開機、兩器分離、巡視器月午休眠及喚醒、兩器互拍等任務。工程任務圓滿成功后,嫦娥四號任務將轉入科學探測階段,著陸器和巡視器將繼續開展就位探測和月面巡視探測。 天馬望遠鏡 中科院上海天文臺供
11月24日,嫦娥五號成功發射,即將開始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作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發起者、參與者、實施者,中國科學院繼續牽頭論證提出科學目標與有效載荷配置方案,承擔了地面應用系統、有效載荷分系統、甚長基線干涉測量(VLBI)測軌分系統和多項工程關鍵產品的研制任務,后續還將組織開展科學數據應
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來西安光機所作報告 11月6日晚,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祖同樓報告廳座無虛席,熱列的掌聲經久不息。被譽為“嫦娥之父”的中國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院士專程來到西安光機所,為所內科研人員和研究生作了題為“月球探測形勢與中國的嫦娥工程”的
目前正環繞月球運行的嫦娥二號衛星,將在半年的既定時間內,完成四項科學目標:獲取分辨率優于10米的月球表面三維影像、探測月球物質成分、探測月壤特性、探測地月與近月空間環境。這四大目標,將在嫦娥一號科學探測結果的基礎上獲得更加豐富、準確的探測數據,為后續月面軟著陸及深空探測任務奠定重要的技
12月22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東方時空》欄目以“我是愛做學問的書呆子”為題播出對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究員、嫦娥二號衛星CCD立體相機主任設計師趙葆常的專訪。 2008年,西安光機所受命為嫦娥二號衛星研制高分辨率CCD立體相機,趙葆常擔任CCD立體相機主任設計師,
太空不過春節。在地球上空40萬公里處,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并沒放假,它每隔兩小時就把月球繞一圈,剛剛向世人展示了第一幅CCD相機拍攝的月球極地圖像。 星上搭載的滬產科學探測儀器———激光高度計,也已完成對月球南北極黑暗深坑的初步測量,并將數據成功傳回地面,正在制作前人所無的月極三維高程圖。
2月25日,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召開2011年企業家聯誼會暨企業表彰會,會上表彰了2010年在高新區經濟及創新體系建設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特別貢獻企業,優秀瞪羚企業及重大科技創新企業。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以其在科技創新中所做出的突出貢獻被評為西安高新區2010年度重大科技創新
太空不過春節。在地球上空40萬公里處,中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并沒放假,它每隔兩小時就把月球繞一圈,剛剛向世人展示了第一幅CCD相機拍攝的月球極區圖像。 星上搭載的滬產科學探測儀器———激光高度計,也已完成對月球南北極黑暗深坑的初步測量,并將數據成功傳回地面,正在制作前人所無的月極三維高程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2月31日在京揭曉。 入選新聞囊括了一年來最重要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 入選的2016年中國十大
在實驗室工作中的王建宇。 比起搞基礎研究的科學家,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所(以下簡稱上海技物所)研究員王建宇覺得自己更像一個科學工程師。科學家的任務是發現一個個科學原理,而他的目標是通過攻克一個個前沿技術難題,把科學家的一個個夢想變成現實。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中國的光電設備遨游太空,
2010歲末網友們盤點了很多熱詞,比如:神馬都是浮云、給力(gelivable)、圍觀、淡定、無壓力(鴨梨)、蒜你狠系列、“飛”系列、國考、羨慕嫉妒恨、非常艱難的決定等等。媒體也評出了歐洲債務危機,中國GDP榮升全球第二,西南大干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