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大學召開草地農業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申報會
2011年1月5日,蘭州大學召開草地農業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動員大會。蘭州大學副校長陳發虎,中國工程院院士、草地農業科技學院院長、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學術委員會主任南志標,干旱與草地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鳳民出席會議。蘭州大學科技處、發展規劃處、基建處、國資處、人事處、財務處、后勤管理處、干旱與草地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學重點開放實驗室負責人和全體科研人員參加了會議。大會由蘭州大學科技處處長張迎梅主持。 陳發虎結合國內外科技工作情況,指出國家重點實驗室對建設創新型國家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具有重要意義,分析了蘭州大學申報國家重點實驗室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就實驗室申報動員工作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各職能部門統一思想,把實驗室申報工作作為當前學校的大事抓緊抓好;二是兩個部級重點實驗室科研人員要精誠團結,密切配合,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三是要認真思考國家重點實驗室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確保實驗室在發展過程中始......閱讀全文
蘭州大學召開草地農業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申報會
2011年1月5日,蘭州大學召開草地農業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申報工作動員大會。蘭州大學副校長陳發虎,中國工程院院士、草地農業科技學院院長、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建學術委員會主任南志標,干旱與草地生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李鳳民出席會議。蘭州大學科技處、發展規劃處、基建處、國資處、人事處、財務處、后勤管理處
甘肅新增草地農業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
4月14日,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科技部2010年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新建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評審工作于日前結束,蘭州大學申報的草地農業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獲準立項。這是“十二五”開局之年甘肅省獲批的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我省第七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草地農業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立項建設將對加強我
農業危機有待“草地”化解
“以糧為綱”的耕地農業系統,大肥、大水、大農藥,力爭糧食連年高產。這不但使我國的主要農產品成本高于進口產品的到岸價,質差價高,賣不出去,還導致我國水土資源的短缺和污染,更導致食物污染。 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對農業發展現狀的描述。 “由此導致大家吃不上放心的食品,這很危險,農業結構的失誤
氣候變化改變了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生長的季節動態
由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賀金生教授課題組牽頭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氣候變化對高寒草地植被生長格局的影響機制。 賀金生介紹,近50年來,青藏高原經歷著兩倍于全球平均的升溫過程以及顯著的降水格局變化。闡明長期快速的氣候變化如何影響高寒草地植被的生長格局,不僅關系著深入理解高寒生態系
草類分子育種學術盛會首次在華召開
第九屆國際牧草與草坪草分子育種學術研討會16日在蘭州大學召開,這是草類植物分子育種學術界規格最高、規模最大的世界性的學術與技術盛會首次在中國和發展中國家舉辦。 會議由中國工程院、中國草學會、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中國草學會草業生物技術專業委員會和蘭州大學草地農業科技學院
任繼周:耕地農業向草地農業轉變勢在必行
“我國食物結構與生產結構相悖的現象已現端倪,發展現代化農業,從耕地農業向草地農業轉變勢在必行。”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任繼周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資料顯示,自1986年以來,我國人均口糧消費在城鎮化過程中逐年遞減,從207.1公斤下降到2010年的148.0公斤。“導致全國
蘭州大學有幾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蘭州大學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名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StateKeyLaboratoryofAppliedOrganicChemistry),依托于蘭州大學,是中國計委1985年首批籌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我國有機化學
蘭州大學有幾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蘭州大學有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原名應用有機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State K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依托于蘭州大學,是中國計委1985年首批籌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是
蘭大有幾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現在蘭州大學有兩個。一個是功能有機分子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網站http://sklaoc.lzu.edu.cn),一個是草地農業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年4月科技部批準立項,2011年9月揭牌)。
“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重點實驗室接受評估
9月22―23日,教育部組織專家對中國農業大學“現代精細農業系統集成研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評估,評估專家肯定了實驗室的研究工作,并對其建設、發展提出建議。黨委書記瞿振元、校長柯炳生,副校長傅澤田、孫其信接待了專家組。會議現場 來到中國農業大學評估的專家組一行6人,由云南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