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31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Scale Bioseparations2015年4月26-29日,上海?中國 April 26-29,Shanghai,China 國際微尺度生物分離會議(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icroScale Bioseparations, MSB)是目前生物分離及分析科學領域具有最高學術水平, 影響力較大的國際會議, 迄今為止已在美國、歐洲、日本、中國等地成功地舉辦了30屆。鑒于我國在分離分析科研領域的迅速發展,尤其近年在蛋白質組、代謝組、基因組、微流控芯片、色譜-質譜聯用技術和毛細管電泳-質譜聯用技術等領域所取得了卓越的成績。為加強該領域各國專家學者間的相互交流,促進面向生命科學的現代分離分析科學研究,MSB專家委員會決定本屆會議由中國化......閱讀全文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9月25日,第六屆國際微流控學學術論壇(沈陽)、第十一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六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在東北大學圓滿閉幕。閉幕式由東北大學理學院教授徐章潤主持復旦大學教授楊芃原頒布了方肇倫優秀報展獎獲獎名單頒獎儀式浙江大學教授方群致大會閉幕詞東北大學
2013年5月16日-19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協辦的為期四天的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隆重召開。以下是
開幕式結束后,大家進行了集體合影。隨后十多位著名國內外知名學者做了大會報告,同大家一起探討了微流控分析和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分別如下: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 Abraham Lee教授 首先,來自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爾灣分校的Abraham Lee教授帶來了題為《Micr
2013年5月17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協辦的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隆重召開,400余名國內外學者參加了這一盛會。
2013年5月16-19日,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在廈門召開。賽默飛世爾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做為本次大會的企業參展商于5月19日為大會帶來了精彩報告。賽默飛世爾科技蛋白質組學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9月23日,第六屆國際微流控學學術論壇(沈陽)、第十一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六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在東北大學開幕(相關報道: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會議在沈陽開幕 14家企業支持)。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汪爾康,中國科學院大連化
2012年4月21-22日,全國生物醫藥色譜及相關技術學術交流會在美麗的山城重慶成功召開。大會設立主會場和3個分會場,其中大會報告16個、分會報告90個、征集墻報論文100篇。大會報告內容廣泛,涉及色譜及色譜分離材料最新技術進展、煙草特有亞硝胺分
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研究技術的進步和CTC臨床應用價值凸顯,許多研究機構和研發團隊都在推出不同的CTC檢測技術。由于血液中CTC的含量極低,目前主流的檢測方法是先捕獲(富集)后檢測,少量方法是不捕獲(富集)直接檢測。CTC檢測技術包括CTC的富集(分離)和CTC的分析鑒定(識別)。本篇文章將介紹C
海洋光學:小快靈的微型光纖光譜儀 微全分析光學檢測的可靠伙伴 2013年5月17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協辦的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
2013年5月16-19日,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在廈門召開。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做為本次大會的企業贊助商支持并參加了此次會議。 安捷倫科技(中國)有限公司
2013年5月17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協辦的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在美 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隆重召開,400余名國內外學者參加了這一盛會。BD碧
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廈門) 【會議最終通知】請點擊:http://www.antpedia.com/attachments/d15/
2013年5月17-19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協辦的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成功閉幕。復旦大學 楊芃原教授 首先復旦大學化學系楊芃原教授為大會的閉幕式致辭,楊教授
2013年5月17日,由中國化學會主辦、廈門大學承辦、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協辦的第八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三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暨第五屆國際微化學與微系統學術會議在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隆重召開,400余名國內外學者參加了這一盛會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9月23日,第六屆國際微流控學學術論壇(沈陽)、第十一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六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在東北大學開幕(相關報道: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會議在沈陽開幕 14家企業支持)。除了精彩的大會報告以外,會議還進行了4個分會場的分會報告(相關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9月23日,第六屆國際微流控學學術論壇(沈陽)、第十一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第六屆全國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在東北大學開幕(相關報道: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會議在沈陽開幕 14家企業支持)。在第一天,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院士汪爾康、中國科學院大連
【導語】微全分析系統自90年代提出以來,目前已發展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前沿的科技領域之一。憑借其高通量、低消耗的技術優勢,將為生物醫藥、新藥合成篩選、臨床診斷等領域的研究和產業化打開一扇通往美好明天的大門。在第六屆微全分析學術會議期間
2014年11月2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化學會主辦,華中科技大學承辦的2014國際微流控芯片與微納尺度生物分離分析學術會議、第九屆全國微全分析系統學術會議在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大樓圓滿閉幕。 閉幕式上頒布了3名“方肇倫優秀青年學者報展獎”和15名“優秀報展獎”
第一代的計算機體積龐大、計算緩慢,而如今已演變成由一個個微小的電路集成芯片。而微流控技術濃縮了復雜的生物醫學實驗,有可能大大提升醫學檢驗的效率。本文主要從微流控的應用領域、市場數據、主要用戶等方面展開: 一. 什么是微流控? 微流控技術(microfluidic)就是把生物、化學、醫學等領域
4月18日,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與戴安中國有限公司多維液相色譜聯合實驗室揭牌儀式在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成功舉行,化學化工學院的賈敘東書記主持了揭牌儀式,南京大學科技處周元副處長、化學化工學院郭子建院長、戴安中國有限公司總經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尤其特指亞微米結構的技術,又稱其為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技術。其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由于在生物、化
微流控(Microfluidics),是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尤其特指亞微米結構的技術,又稱其為芯片實驗室(Lab-on-a-Chip)或微流控芯片技術。其是把生物、化學、醫學分析過程的樣品制備、反應、分離、檢測等基本操作單元集成到一塊微米尺度的芯片上,自動完成分析全過程。由于在生物、化
2010年10月18日,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化學會分析化學委員會主辦,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承辦的2010年微納尺度分離和分析技術學術會議暨第六屆全國微全分析學術會議在上海復旦大學復宣大酒店隆重召開。來自全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的300余名專家學者出席了本次會議。
什么是微流體? 在生物、化學、材料等科學實驗中,經常需要對流體進行操作,如樣品DNA的制備、液相色譜、PCR反應、電泳檢測等操作都是在液相環境中進行。因此,顧名思義,“微流體”即指實驗所用的數量級從毫升、微升級降至納升或皮升級的流體。 微流體概念自從20世紀80年代(1980s)被提出以后,
為增進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研究生間的學術交流,6月4日下午,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成功舉辦了第一屆研究生學術交流會。 交流會由重點實驗室各研究組研究員主持,來自六個研究組的12位研究生代表分別從儀器的研制、代謝組學、創新藥物的開發、生物樣品的分離表征、生物分離新材料新技術
處于非均勻電場中的微粒由于極化效應而產生運動,這種現象稱之為介電電泳(Dielectrophoresis,DEP)。Maxwell和Wagner分別在1891和1914年研究懸浮液的介電特性時發現,由于介電微粒與懸浮介質的介電性能不同,在外加電場作用下介電微粒會發生界面極化,形成很大的感應偶極矩。1
我國在微全分析領域的發展狀況 我國近年來在微全分析領域的研究中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發表的文章數量已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位,這樣的學術成績在我國其它研究領域是非常罕見的。但同時楊教授也指出,雖然我國在中上等水平的文章中已具備很強的競爭實力,但還是缺乏一些頂尖級的研究成果,如在《Nature》
高分子多孔材料已廣泛應用于分離領域。傳統的高分子多孔材料具有均質的組成或孔隙,例如聚苯乙烯多孔微球,這些材料往往很難從復雜的樣品中分離出痕量的目標分子。為了實現選擇性分離,通常需要對這些材料表面進行功能基團的修飾。然而,這些修飾僅僅是在分子尺度,往往造成在材料表面的修飾密度低、不均勻等各種問題,
作為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的技術,微流控(microfluidics)以在微納米尺度空間中對流體進行操控為主要特征,具有將生物、化學等實驗室的基本功能諸如樣品制備、反應、分離和檢測等縮微到一個幾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其基本特征和最大優勢在于多種單元技術在整體可控的微小平臺上靈活組合、規模
作為一種精確控制和操控微尺度流體的技術,微流控(microfluidics)以在微納米尺度空間中對流體進行操控為主要特征,具有將生物、化學等實驗室的基本功能諸如樣品制備、反應、分離和檢測等縮微到一個幾平方厘米芯片上的能力,其基本特征和最大優勢在于多種單元技術在整體可控的微小平臺上靈活組合、規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