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近日劃定了首批稀土國家規劃礦區。國土資源部官員表示,本次劃定的贛州地區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包括勘查區、開采區及成礦遠景區共11個區塊,總面積2500多平方公里,預測稀土遠景資源量約76萬噸,其中中重稀土資源儲量約71萬噸。 資源查明后可望使目前全國中重稀土探明資源儲量增長80%。2009年贛州地區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開采稀土氧化物3444.95噸。 稀土是中國重要的優勢礦產資源和保護性開采的特定礦種之一。目前中國稀土儲量只占世界的1/3左右,而供應量則占世界的90%以上。 國土資源部礦產開發管理司官員表示,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稀土的開采與加工須付出極大的環境成本。一是稀土礦開采造成大面積開挖,山林被砍伐,泥土裸露、溝壑遍布,水土流失,而大量水土流失又毀壞了耕地;二是稀土礦開采后的排放物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 國土資源部官員表示,劃定設立稀土國家規劃礦區,旨在加強稀土礦產資源保護,這既是保護......閱讀全文
為實現稀土礦的可持續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國土資源部近日決定設立我國首批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規劃區包括11個區塊,總面積達2500多平方公里。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獲悉,本次劃定的贛州地區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包括勘查區、開采區及成礦遠景區共11個區塊,總面積2500多平方公里,
為實現稀土礦的可持續利用,保護生態環境,國土資源部近日決定設立我國首批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規劃區包括11個區塊,總面積達2500多平方公里。 記者從國土資源部獲悉:本次劃定的贛州地區稀土礦國家規劃礦區包括勘查區、開采區及成礦遠景區,預測稀土遠景資源量約76萬噸,其中中重稀土資源儲量約71萬
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8月8日發布消息稱,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等六部委聯合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稀土生產秩序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決定自2011年8月1日至12月31日開展稀土生產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切實整頓和規范稀土生產秩序,加快轉變稀土行業發展方式。 記者在采訪多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
電力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是服務于千家萬戶的公用事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電力工業快速發展,較好的保障了全社會的用電需求,有力的支撐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未來我國將在2020年左右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研究我國未來發電能力及電力需求的發展趨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國家標準化體系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 與國際互通 “規劃”指,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撐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標準化體系。標準化戰略全面實施,標準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顯著增強。標準化體制機
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項目公示 2016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申報工作已結束,共有149項申報項目通過形式審查。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現將申報項目基本信息公示10天,公示時間:2016年6月13日-6月22日。在公示期內,對項目名稱、候選單位、候選人有異議的,可
今年6月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兩院院士大會上的講話中向科學界提出,要重點推動八大科研領域發展,爭取盡快取得突破性進展。 這八大領域涵蓋可持續能源與資源、先進材料與智能綠色制造、信息網絡、生態高值農業和生物產業、普惠健康保障、生態與環境保育發展、空天海洋能力新拓展、國家與公共
針對核廢料處理、核燃料供給、核科學工程人才三大瓶頸 核能具有綠色、高效、低碳排放和可規模生產的突出優勢已被世人公認,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全球核能迎來發展的春天,而近年來我國更是將“積極發展”核能列入了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戰略重點之一。 據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07年10月通過的《核電
2017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專業組評審結果公示 2017年度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專業組評審工作已結束。根據《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有關規定,現將通過專業組評審的75項項目的基本信息進行公示,公示時間:2017年7月31日-8月11日。在公示期內,對項目名稱、候選單位、候選人有異議的,可向
原文地址: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7/09-18/8333322.shtml 中國“提速”油頁巖勘探與開發 作為非常規能源,全球油頁巖資源豐富。中國油頁巖資源總量位居世界第二位,折合成油頁巖油,約為全國常規石油資源量的62%。目前,中國正在“提速”油
非常規油氣資源與常規油氣資源的空間分布 資料來源:馬永生等,《中國石化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及勘探進展》,《中國工程科學》,2012年第6期 一場或將改變世界能源格局的角力戰正在各國悄悄上演。 6年前,面對日益高漲的天然氣需求,業界普遍認為美國大量進口液化天然氣已不可避免。形勢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態文明體制
2月27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2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介紹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進展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司長、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三人共同回答了記者關注的問題。 劉友
國土資源部官方網站今日刊發中國國土資源報文章指出,我國稀土等優勢礦種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國稀土采礦權將由113個減少至67個。 文章指出,自2011年國務院《關于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發后,我國稀土等優勢礦種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管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這是
重大項目: (1)大功率風電機組研制與示范。 研制2~3兆瓦風電機組,組建近海試驗風電場,形成海上風電技術。攻克2兆瓦以下風電機組產業化關鍵技術,實現產業化,形成大型風力發電機組檢測認證體系。 (2)800/1000kv特高壓輸變電技術與裝備 攻克1000kV交流特高壓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編者按 “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是中國工程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于2009年設立聯合基金開展的重大咨詢項目,其宗旨是著眼于滿足2030年前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及建設創新型國家對工程科技的重大需求,對影響我國可持續發展、影響國家競爭力、影響國家安全的重大問題開展研究。 6月8日,
“十三五”期間,通過支持我國優勢學科和交叉學科的重要前沿方向,以及從國家重大需求中凝練可望取得重大原始創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提升我國主要學科的國際地位,提高科學技術滿足國家重大需求的能力。各科學部遴選優先發展領域及其主要研究方向的原則是: (1)在重大前沿領域突出學科交叉,注重多學科協同攻關,
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斗目標來制定。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全面分析國際國內形勢,認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具有充分條件也面臨艱
引 子 2009年9月25日上午。北京,國土資源部。 一場非同尋常的新聞發布會,宣布了一條振奮人心的特大新聞:在中國青海祁連山南緣永久凍土帶成功鉆獲天然氣水合物。 這一成功鉆獲,證明我國凍土區存在豐富的天然氣水合物資源,對認識天然氣水合物成藏規律、尋找新能源具有重大意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煤炭為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社會對煤炭了解少而責難多。實際上,煤炭不僅有安全問題,在不久的將來,隨著產量向中西部進一步擴張,在干旱缺水的地區集中大規模開采將會導致環境問題。 有關預測到“十二五”末煤炭需求可能突破40億噸/年。西部六省年產能可能達到30億噸,占75%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編者按】煤層氣是賦存于煤層及其圍巖中的一種自生自儲式非常規天然氣,作為一種新型的潔凈能源和優質化工原料是近年的事,遠不如石油、天然氣等常規能源為大眾所熟知。2006年起,煤層氣在我國進入規模開發階段。短短幾年內,煤層氣勘探鉆井數和產能均實現了高速增長,煤層氣開發利用正走上一條產業化發展之路。
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 核安全事關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發展,事關環境安全,事關公眾利益。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有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確定的方針政策,我國核能與核技術利用事業多年來保持了良好的安全業績。日本福島
吳立新 物理海洋學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1966年生,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北京大學力學系碩士、博士,留美11年從事科學研究,2005年回國至今任中國海洋大學“筑峰工程”第一層次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學術帶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