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徐彥輝教授Nature子刊表觀遺傳研究新成果
來自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USP7通過乙酰化作用介導DNMT1穩定的分子機制。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5月11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徐彥輝(Yanhui Xu)教授,其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2008年在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組建結構生物學實驗室。研究方向為染色質組裝和修飾的調控機制、腫瘤發生信號轉導通路、藥物先導化合物的設計和篩選。 DNA甲基化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修飾,在包括轉錄調控、染色質結構、基因組印跡和重復DNA元件的沉默等許多生物過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在脊椎動物中,DNA甲基化主要發生在胞嘧啶鳥嘌呤二核苷酸(cytosine–guanine dinucleotide,CpG)位點。經DNA甲基轉移酶催化胞嘧啶轉化為5-甲基胞嘧啶。在許多的人類癌癥中經常可以見到異常的DNA甲基化,其促進了腫瘤的發生。 哺乳動物的DNA甲......閱讀全文
蛋白質乙酰化修飾的精細調控
近期,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施蘊渝教授與姚雪彪教授研究組的合作成果,文章標題為EB1 acetylation by P300/CBP-associated factor (PCAF) ensures accurate kinetochore -m
表觀遺傳學修飾
組蛋白修飾 表觀遺傳學是指表觀遺傳學改變 (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非編碼 RNA 如 miRNA) 對 表觀基因組基因表達的調節,這種調節不依賴基因序列的改變且可遺傳表觀。因素如 DNA 甲基化、組蛋白修飾和 miRNA 是對環境刺激因素變化的反映,這些表觀遺傳學因素相互作用以調節基因
精氨酸甲基化調控細胞凋亡研究
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楊崇林實驗室以秀麗線蟲為模式,探索蛋白質精氨酸甲基化這一重要的蛋白質翻譯后修飾方式在調控DNA損傷誘導的細胞凋亡方面的作用機制。?通過研究發現哺乳動物II型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5在線蟲中的同源物,即線蟲的PRMT-5,參與調控DNA損傷引起的細胞凋亡。在prmt-5基
科學家實現單細胞水平甲基化和去甲基化調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595.shtm
朱健康小組植物DNA去甲基化調控研究獲進展
6月15日,《科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朱健康課題組的最新成果,他們研究揭示了編碼一個組蛋白的乙酰化酶IDM1在植物去甲基化作用機制中的重要作用。這被認為是近年來表觀遺傳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 DNA甲基化修飾是一種重要的表
EMBO-Reports丨線粒體活性與細胞營養狀態的關聯
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細胞主動感受所處環境中葡萄糖的水平,進而調控線粒體的活性,維持能量代謝的穩態。然而,線粒體活性與細胞營養狀態的關聯機制并不清楚。 代謝物感受是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生物醫學研究院雷群英教授領銜的腫瘤代謝研究團隊的主攻方向之一。近日,該團隊在EMBO Reports雜志在
代謝物和細胞周期信號調控組蛋白乙酰化
足夠的營養是細胞增殖和組織發育的必要條件。細胞增殖和組織發育需要上調組蛋白乙酰化來激活基因轉錄。二者之間的聯系,也就是:“營養物信號如何被傳遞到組蛋白乙酰化?”這個基礎生物醫學問題,長期未能得到闡明。 2021年6月17日,復旦大學趙世民團隊/徐薇團隊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雜
復旦大學徐彥輝教授Nature子刊表觀遺傳研究新成果
來自復旦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出了USP7通過乙酰化作用介導DNMT1穩定的分子機制。這一研究發現發表在5月11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的徐彥輝(Yanhui Xu)教授,其早年畢業于清華大學,2008年
生化與細胞所揭示組蛋白H3K4甲基化抑制轉錄的新機制
真核生物染色質的組蛋白末端會發生多種的化學修飾(包括乙酰化和甲基化修飾等),這是真核生物細胞隨環境變化而改變基因表達譜式的重要調控方式。之前的研究發現,組蛋白H3K4甲基化分布于基因的啟動子區,對基因轉錄主要起正調控作用。然而,有研究表明H3K4甲基化對某些基因表達起到抑制作用,其
α微管蛋白三甲基化修飾在神經系統發育過程中作用機制
7月5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鮑嵐課題組的最新研究進展——α-TubK40me3 is required for neuronal polarization and migration by p
上海植物逆境研究中心在植物DNA去甲基化調控研究進展
6月1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所朱健康課題組的研究論文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Regulates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α微管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神經元軸突分支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鮑嵐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α-Tubulin Acetylation Restricts Axon Overbranching by Dampening Microtubule Plus-End Dynamics in Neurons
遺傳發育所細胞壁乙酰化修飾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細胞壁是植物細胞特征性結構之一,不僅在形態建成、器官發育及信號傳導中發揮重要作用,還是植物直立生長、營養運輸、抵抗病蟲害及適應逆境的物質基礎。此外,細胞壁構成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為人們提供賴以生存的食物、日常用品、建筑材料和工業原料等。 乙酰化是一種廣泛存在于植物細胞壁上的修飾形式,介導
Protein-Cell:病毒感染時翻譯后修飾乙酰化的動態調控
天然免疫應答是機體應對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線,在殺傷病原微生物、清除感染細胞和維持體內穩態等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蛋白質翻譯后修飾(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PTMs)廣泛參與調控各種通路中信號分子的激活。非組蛋白乙酰化修飾(non-hi
α微管蛋白乙酰化修飾調控神經元軸突分支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鮑嵐研究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α-Tubulin Acetylation Restricts Axon Overbranching by Dampening Microtubule Plus-End Dynamics in Neurons
RNA甲基化調控基因出核新機制
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精準基因組醫學重點實驗室及遺傳與發育協同創新中心楊運桂研究組和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生殖與遺傳專科醫院孫瑩璞研究組、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汪海林研究組合作研究,揭示了m5C(5-甲基胞嘧啶)修飾在mRNA的分布圖譜規律及其對調控mRNA出核作用新機制。該研究成果以5-
研究揭示miRNA參與狼瘡低甲基化調控機制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沈南教授領導的研究組整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風濕科的臨床優勢和健康所的基礎研究力量,繼2009年在風濕病學領域最有影響力的雜志ARTHRITIS & RHEUMATISM上報道了miRNA作為負反饋調節分子在狼瘡關鍵致病通路中起了重要作
Alpha助力DNA甲基化表型調控新發現
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在DNA甲基化轉移酶的作用下,在基因組CpG二核苷酸的胞嘧啶5'碳位共價鍵結合一個甲基基團。為DNA化學修飾的一種形式,能夠在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改變遺傳表現。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質結構、DNA構象、DNA穩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
研究揭示腸癌DNA甲基化調控新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004.shtm
汪海林:維生素C調控DNA甲基化
2014年8月26日,第十三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在陜西西安南洋大酒店隆重開幕。本屆全國青年分析測試學術報告會由中國分析測試協會青年學術委員會舉辦,西安交通大學電子材料研究所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分析測試學界代表近200人參加了此次報告會。來自中科院生態環境中心的汪海林教授為大家帶來題為《維
蛋白質磷酸化調控基因表達的機制
組蛋白的磷酸化一般導致對應區域基因表達的上調。表觀遺傳調控包括DNA甲基化,組蛋白修飾(磷酸化,乙酰化,甲基化等)和小RNA調節,是在DNA序列的基礎上對基因表達的調節,是細胞分化的本質。如果除去表觀遺傳調控,人體各個細胞應該是一樣的,但是組蛋白修飾在DNA復制過程中不但可以被復制,也可以在相應蛋白
植物DNA去甲基化的機理和功能
10月19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郎曌博研究組題為The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
杰青朱冰團隊發現CSE1L的表達影響DNA甲基化基因沉默機制
2018年4月10日《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朱冰課題組的研究論文“Roles of the CSE1L-mediated nuclear import pathway in epigenetic silencing”。該研究發現CSE1L作為細胞中經典入核轉運途徑中的重要蛋白,是維持部分甲基化
研究發現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新機制
近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
表觀遺傳學修飾對軸突再生調控作用的研究進展
軸突是神經沖動傳遞過程中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無論在中樞抑或是周圍神經系統損傷后,誘導有效的軸突再生過程是改善神經功能的基礎。現已證實,脊髓損傷后軸突能否再生不僅取決于其固有的生長能力,還取決于軸突所處的環境。神經系統損傷后,神經細胞對軸突再生相關基因的表達動員能力及細胞骨架原料的形成能力是決定
什么是乙酰化?常見的乙酰化劑
乙酰化就是將有機化合物分子中的氮、氧、碳原子上引入乙酰基CH3CO-的反應,最常見的是組蛋白乙酰化。常用氯乙酰和醋酸酐等作為乙酰化劑。
朱健康院士團隊揭示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的完整調控途徑
近日,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Arabidops
病原菌通過抑制組蛋白乙酰化而調控宿主先天免疫反應
植物的先天免疫系統可以識別病原菌并啟動抗病基因的表達,但是在進化過程中,病原菌會演化出新的機制來逃避寄主免疫系統的監控。病原菌侵染常常會導致作物絕收,會造成非常大的經濟損失。以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為例,該病原菌可以侵染大豆的根莖而導致大豆絕產,每年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
研究發現RNA甲基化調控果實成熟的作用機制
8月7日,《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馬普計算生物學研究所徐書華團隊的研究成果“Prioritizing natural selection signals from the deep-sequencing ge
科學家探明DNA甲基化如何調控豬肉性狀
?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豬基因組設計育種創新團隊在豬產肉性狀形成的表觀遺傳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 Research)。 生豬是我國農業支柱產業,我國的生豬養殖和豬肉消費量均占全球50%以上,但優良種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