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i2O4(LTO)是迄今發現的唯一具有尖晶石結構的氧化物超導體,它的超導電性主要受Ti原子的3d 電子支配。目前沒有高質量的LTO單晶,多晶樣品上獲得的比熱數據以及Andreev反射譜表現出傳統BCS電-聲相互作用超導體的實驗特征,但軟X射線散射和核磁共振等測量發現該體系中存在較強的電子-電子關聯。那么是否類似于其它高溫超導體,自旋/軌道漲落在LTO超導機制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LTO的另一個典型特征是它的Ti原子晶格基本單元呈四面體構型,不利于長程反鐵磁序的出現。而大家所熟悉的銅基、鐵基超導材料中通常是破壞了長程序后獲得較高的超導轉變溫度。因此,對LTO的深入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對銅基、鐵基等高溫超導體的一個有效補充,有利于全面認識3d電子在超導電性中所起的作用。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金魁課題組和馬里蘭大學教授Takeuchi組合作,利用脈沖激光鍍膜技術在 ......閱讀全文
高松今年44歲,很年輕,已經是中科院院士,中國最悠久的化學院的院長,不過他的身上卻沒有絲毫威嚴。 “我的經歷簡單而平淡。” 這是高松說話的風格,簡練得近乎白描。直到采訪結束的時候,我才理解他接受采訪時說的第一句話的含義。一個個問題過去之后,采訪之初預期的精彩故事并沒有出現。最后才發現,“簡單平淡
中科院的科學家再度站上科技之巔。 1月10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研究團隊,因為“40K以上鐵基高溫超導體的發現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質研究”方面的突出貢獻,榮獲2013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新中國成立以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一象征科技界最高
科學家追尋百年的萬有引力常數G值有了新的答案,為科技界服役130年的國際千克原器面臨退休,從航天到地球四極,2018年,新技術助力的科學新發現,不斷顛覆著人類已有的認知。深空探測開啟新旅程 12月8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我國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嫦娥四號探測器,開啟了月球探測的新旅程。
《經濟參考報》記者調研了解到,稀土資源占全國83.7%、全球38.7%的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近年來轉變“挖土賣土”方式,科研取得系列突破,技術和原料就地轉化率大幅提升,稀土產業進入爆發式發展的“前夜”。近幾年,我國稀土技術研發取得一些突破,但系統性研究、應用水平仍與國外有較大差距。專家建議,全面盤點
圖為超導懸浮滑板 生活中處處都是超導材料,如鋁、鈣、錫、鉛等,一些非金屬材料在高壓下也是超導體,如硅、硫、磷等。 科幻電影《阿凡達》不僅僅給我們帶來了3D的震撼視覺享受,也為我們構想出了一個奇幻美麗的潘多拉世界。其中最令人難忘的場景莫過于一座座懸浮在云端的哈利路亞山,山上爬滿粗壯的藤蔓,還有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科技部等8部門編制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簡稱《規劃》),目前已經國務院批準印發。其中,包括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上海光源線站工程、中國南極天文臺等16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為我國“十二五”時期的建設重點。據悉,該《規劃》是我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2008年發現的鐵基超導體其超導轉變溫度最高可達55K,是繼1986年發現的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之后發現的第二類新的高溫超導體系。它的發現,為高溫超導電性的研究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與銅氧化物高溫超導體的研究類似,鐵基超導體研究的核心問題是理解其高溫超導電性產生的機理。對材料電子結構
重費米子超導是最早發現的非常規超導,雖然超導轉變溫度Tc普遍較低,一般只有1 K左右[目前最高為17.5 K(PuCoGa5)],但是重費米子超導材料種類繁多,迄今已有40余種,涵蓋多種類型的晶體和電子結構。這些材料中存在異常豐富的奇異態,并且往往與超導相伴而生,其量子臨界漲落是導致重費米子超導
鐵基超導體是凝聚態物理的前沿熱點領域之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王楠林研究員領導的小組在鐵基超導體的母體和超導樣品的電荷動力學方面繼續進行深入研究,取得新的進展。 鐵基超導體的一個主要特征是存在磁性與超導電性的競爭,當長程磁有序被一定程度抑制之后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10月17日,“2019牛津儀器低溫應用研討會”在南京玄武湖畔舉辦。本次研討會特別邀請了來自浙江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牛津儀器的低溫應用科學家,帶來低溫磁場環境下科學研究及應用的專題報告,共同分享儀器操作的相關經驗。
因對稱性破缺而出現的有序電子態是凝聚態物理研究中俯拾皆是的基本現象。類比于液晶中的向列相,物理學家提出在關聯電子材料中同樣可能存在類似的“電子向列相”,即由于電子相互作用,系統呈現出打破晶格固有的旋轉對稱性的電子態。在鐵基超導材料中,隨著溫度的降低,其母體大多將經歷從四重對稱的四方相到二重對稱的
最近,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趙忠賢院士、孫力玲研究員及博士研究生張超等與周興江研究員及博士生陳朝宇合作,利用自主研制的先進的低溫-高壓-磁場綜合測量系統,對拓撲絕緣體Bi2Te3單晶進行了系統的研究。通過高壓原位磁阻和交流磁化率的雙重測
“建設海洋強國,我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島考察時強調。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我國成立的第一個專門從事海洋科學研究的國立機構,始終以習近平總書記“三個面向”要求為指引,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瞄準聚焦建設“海洋強國”的國家戰略需求,解決自主創新核心關鍵問題,引領
序號獲獎者姓名工作單位獎項1白雪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胡剛復物理獎2何 源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胡剛復物理獎3劉運全北京大學饒毓泰物理獎4盧仲毅中國人民大學葉企孫物理獎5靳常青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葉企孫物理獎6林承鍵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吳有訓物理獎7何紅建清華大學王淦昌物理獎8苑長征中國
2019年即將結束,中國學者總共在Cell,Nature及Science發表了180項研究成果,其中生命科學領域有105篇,材料學有30篇,化學有12篇,地球科學有15篇,物理學有18篇。我們盤點一下材料學: 按雜志來劃分:Cell 發表了0篇,Nature 發表了11篇,Science 發表
世界超導百余年研究史中,在兩次高溫超導領域的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關鍵時刻,趙忠賢帶領的團隊都“跑”在前列。五十年磨一劍,趙忠賢用一輩子的熱愛與堅守,讓中國高溫超導科研地位躋身國際前列。因在科學研究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3月21日華人盛典組委會公布趙忠賢獲得2016-2017年度“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
隨著2018年的即將到來,2017已離我們越來越遠。回顧發展歷程,總結經驗啟示,瞻望美好未來,謀劃創新思路,是對來年的提前布局、未雨綢繆,也是對來年太赫茲科技帶給我們更多驚喜和突破、迎來更為廣闊發展前景的期待。回首2017,太赫茲科學研究取得了哪些重要進展?太赫茲產業應用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展望20
還記得電影《阿凡達》中一座座懸浮在云端的哈利路亞山嗎?那一座座大山之所以能夠懸空,是因為山中蘊藏著一種神奇的室溫超導礦石,它借助母樹附近的強大磁場“托起”了哈利路亞山。 其實,自1911年發現無阻抗電力傳導理論以來,“室溫超導”之謎就一直困擾著科學家。 不過,近日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借助短波
【導語】以前制造低溫實驗環境需要科學家不斷地往儀器里面灌裝液氦來實現,但是眾所周知,氦是不可再生資源,在地球上儲量有限并且分布不均衡,面對氦資源的緊缺,實驗室即將面臨“斷糧”這一困境,牛津儀器推出的無液氦系列產品給客戶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 近日在牛津儀器應用技術研討會期間,分析測試百科網編輯
由教育部科學技術委員會組織評選的2014年度“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日前在京揭曉。經過形式審查、學部初評、主任辦公(擴大)會終評和項目公示,北京大學主持的單個納米顆粒光學檢測新原理研究等10個高校科技項目,獲評本年度高校科技十大進展。 據介紹,“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評選自1998年
在這金秋時節,以“計量科技支撐經濟和社會發展”為主題的“國際計量科學發展論壇”在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昌平院區隆重舉行。此次論壇匯聚國內外計量界精英,是中國計量工作者了解國際計量科技最新發展動態,探討計量如何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加強與國際計量組織和世界計量技術機構代表交流計量
2019年10月31日,《自然》(Nature)主刊發表兩篇復旦大學科研團隊重磅研究成果! 復旦大學魯伯塤、丁澦、費義艷團隊合作研發亨廷頓病潛在新藥魯伯塤教授和學生丁澦副教授和學生費義艷副研究員和學生 亨廷頓病(或稱亨廷頓舞蹈癥)位列四大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臨床表現為不自主的舞蹈樣動作、認知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新的鐵基超導體的探索和對其超導機理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步。Ca10(PtnAs8)(Fe2As2)5 (n=3, 4)是一種新型的具有復雜結構的鐵基磷族化合物超導體,其晶體結構可描述為在CaFe2As2 晶格中交替用PtnAs8中間層(被成為方鈷礦層)來置換Fe
浙江大學關聯物質研究中心和物理學系袁輝球教授團隊首次在純凈的重費米子化合物中發現鐵磁量子臨界點,并且觀察到奇異金屬行為。這一發現打破了人們普遍認為鐵磁量子臨界點不存在的傳統觀念,并且將奇異金屬行為拓展到鐵磁量子臨界材料中。這項研究于北京時間3月5日在國際頂級雜志《自然》在線發表。浙江大學物理學系
2012年,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表面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馬旭村研究組在鈦酸鍶(SrTiO3)襯底上成功制備出單層FeSe薄膜,并在掃描隧道譜上觀察到大的能隙,預示著該材料有可能存在接近液氮溫區(77K)的高溫超導電性【Chin. Phys. Lett. 29 (2012
過去幾天,2016年諾貝爾獎的部分獎項陸續公布,引來關注無數。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以表彰他們在物質的拓撲相變和拓撲相方面的理論發現。諾貝爾化學獎授予讓—皮埃爾·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為創造更好的科研環境,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千方百計推進改革,優化資源組合,為科研服務。他們多管齊下,營造出寬容失敗、摒棄浮躁、潛心鉆研的科研環境,讓科研人員有更多精力按興趣探索未知。 北京,北四環保福寺橋南,中關村南三街8號,匆匆路過的行人很多都不知道,在這個不起眼的院落里,聚集著中國
編者按 在7月剛剛公布的中國“科技十 二五”中,強調了對“三深”、“三極”的科學考察。深海、深地、深空,以及南極、北極、青藏高原,這些過去只能在科幻書籍中研讀的領域,正吸引著中國科學 界越來越多的關注。如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2009年首都科技界大會上指出的,“空間、海洋和地球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