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藥報:中醫與西醫有競爭更須聯手
1991年全國人大七屆四次會議批準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及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明確提出衛生工作方針是“預防為主,依靠科技進步,動員全社會參與,中西醫并重,為人民健康服務”。中西醫并重正式成為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之一。如今,在競爭與合作的道路上,中西醫已經走過了整整20年;但中西醫如何協作與發展仍是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問題。 中醫與西醫的關系,是對手還是伙伴?這個問題在政策層面雖早有定論,但在中醫發展思路的實際構建中則是經常觸及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在近年關于中醫現代化問題的討論中,中醫與西醫的“對立”程度幾乎達到了頂峰。 在醫學發展的進程中,中醫與西醫的關系究竟怎樣才是正確的?是涇渭分明、水火不容的對手,還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合作伙伴?因此,二者現實中的關系需要明確,否則長此以往,勢必影響中醫發展思路的科學構建,影響中醫發展方向的正確確立和發展速度的提升。 在市場機制下,辯證看待中醫與西醫......閱讀全文
中西醫專家共商亞健康防治
10月16日,北京亞健康防治協會主辦的國際健康論壇在京舉行。來自各地的中西醫學專家就亞健康防治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熱烈的交流和探討。 專家認為,細胞的氧化還原調控失衡與衰老、神經退行性疾病、炎癥、糖尿病等都密切相關,但其分子機制有待闡明。一氧化氮生物功能受合成和代謝雙調控,應結合傳統中
腦梗塞中西醫綜合治療(二)
? (2)風痰瘀血、痹阻脈絡:??? 證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強言蹇或不語,偏身麻木,頭暈目眩、舌質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 治法:祛風、養血、活血、化痰通絡。??? 方藥:大秦艽湯加減。本方以祛風通絡為主,兼用血藥氣藥以調里,使風邪外解,氣血調和,則手足健運、舌本柔和。方中以秦
治療高血壓的中西醫對比
高血壓雖然是一種常見病,但是到目前為止并沒有完全根治它的方法,大多數患者采用的都是服用西藥進行控制,而有些患者則愿意采用中醫保健方法治療。不管采用何種治療方法,最終的目的都是能達到安全降壓。中西醫治療高血壓各有長處,患者可以對比后進行選擇。中醫治療高血壓的優勢:1、中醫副作用小,而且還能消除西醫的副
肝昏迷的中西醫治療
肝昏迷就是“肝性腦病”,主要是肝功能急劇下降后出現的精神神經癥狀。精神神經癥狀:1、行為舉止異常,隨地大小便,毀物傷人。2、胡言亂語,話多且語無倫次,不認識人。肝昏迷常誤診為精神病。肝昏迷的病因:1、急性肝臟疾病:爆發性肝炎、藥物引起的急性肝損傷、酒精肝急性損傷、急性妊娠期脂肪肝、急性肝功能衰竭。2
腦梗塞中西醫綜合治療(一)
? 腦梗塞的治療原則是:對大面積梗塞應及時應用脫水劑,以清除腦水腫。對一般梗塞灶則宜應用抗血小板聚集藥、鈣拮抗劑、血管擴張劑,以防止再形成新的梗塞以及加強側支循環,以利于病灶的修復。急性期后應盡早開始神經功能的鍛煉,降低致殘率。??? 一、西醫治療??? 1.急性期治療??? (1)脫水劑:???
腫瘤當前,中西醫如何雙劍合璧
在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簡稱北中醫三院)的針灸微創腫瘤科,《中國科學報》記者見到了患者虞女士。她的三陰性乳腺癌病齡已有18年之久,一度經手術治愈。但3年前癌癥卻原位復發,她無法再接受手術,在朋友的推薦下,她找到了當時還在中日友好醫院中西醫結合腫瘤內科的黃金昶醫生。 常規化療之外,她接受
中西醫結合治療面部蝶形紅斑
中西結合,互資其長;臨床上我們習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治療狼瘡性腎炎。對于急性活動期和亞急性活動期的狼瘡性腎炎,常以激素標準療程治療,并按照激素治療階段的不同,辯證地配合中藥治療,以強化激素的療效,減輕激素的毒副作用,從而發揮了中藥增效減毒的雙重作用。對狼瘡性腎炎表現為慢性腎炎型或腎病綜合征型者,常在
做好中西醫結合醫療服務保障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中西醫結合醫療服務保障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說,十條優化措施出臺后,相關部門又陸續作出工作部署,強調優化就醫流程,發揮醫聯體作用,也對發熱患者就診、居家隔離治療,以及老年人、孕產婦和兒童健康服務等提出了明確要求。要加強發熱門
中西醫共融發展要找準切合點
3月23日,2014·諾貝爾獎獲得者醫學峰會暨院士醫學論壇在京召開,主題為“現代醫學·中醫藥學·共融發展”。 國家衛生計生委副主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在會上說,中醫藥學注重實施個體化辨證論治,注重以治未病理念為核心、防患于未然而強調個人的養生保健,這與現代醫學模式相吻合,為現代醫學
中西醫結合救治是中國方案亮點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在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表示,中醫早期介入、全程參與,“我們雖然沒有特效藥,但我們有中醫有效的方案,中西醫結合救治是我們中國方案中的亮點。” 張伯禮還記得,1月27日剛到武漢時,疫情形勢很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