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大張啟發院士PNAS發布水稻研究重要成果
來自華中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通過分析1479個水稻品種繪制出基因組變異圖譜,揭示出了水稻改良的育種標簽。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發布在9月10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PNAS)雜志上。 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張啟發(Qifa Zhang)院士及練興明(Xingming Lian)教授是這篇論文的共同通訊作者。張啟發院士是國際著名的植物遺傳和分子生物學家,其長期致力于水稻基因組研究,旨在通過植物基因組分析、重要基因的分離克隆、雜種優勢的遺傳和分子基礎、作物品種資源的分子評估及應用分子生物學技術進行水稻改良。被譽為“中國轉基因水稻第一人”。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在過去的50年里水稻尤其是秈稻(indica )的改良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果。其中一項重大的突破是在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中國及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開發出了一系列半矮桿水稻品種,促成了水稻的“綠色革命”。自那時起,半矮桿成為了......閱讀全文
研究總結高產氮高效水稻品種規律
??氮肥的施用對水稻增產起著重要作用,但是在我國水稻生產中,高氮肥的施用使得氮素利用率較低,除了栽培措施改良外,培育高產氮高效品種對提高產量和氮素利用率至關重要。雜交組合的產量和氮素利用率與恢復系親本密切相關,因此,評價高產氮高效型恢復系的農藝性狀十分必要。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哪些骨干恢復系是高產氮高
高產優質水稻品種設計育種研究獲進展
水稻是重要的糧食作物,是我國60%以上人口的主糧。在糧食危機和人們生活水平日益增長的雙重壓力下,育種學家和稻米種業長期以來致力于培育“高產優質”型超級水稻新品種,但是傳統育種進展緩慢。隨著水稻功能基因組的發展,“品種設計育種”應運而生,其重要內容之一是將重要農藝性狀關鍵基因的優異等位形式高效聚合
應用人工氣候箱研究水稻品種的耐冷性
??? 水稻是喜溫性作物, 對溫度很敏感, 最易受冷溫傷害, 所以低溫冷害給水稻生產帶來嚴重危害。但是水稻不同品種的耐冷性有較大的差異。因此應用人工氣候箱模擬自然低溫對水稻品種的耐冷性進行研究,不僅可以為水稻耐冷育種的資源選擇提供重要的參考資料,而且也可以為一部分耐冷性較強的品種在生產上推廣應用提供
中國首批“海水稻”品種明年誕生
6月11日,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白泥地實驗基地,工作人員正在起秧,為插秧做準備。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供圖 ? 5月底種植于青島、東營和大慶的“海水稻”已經綠油油一片。記者近日獲悉,由袁隆平領銜的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已在6‰鹽度灌溉水條件下培育出畝產超過600公斤的品系。目
上海生科院SBI基因編碼GA2氧化酶調控水稻品種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李來庚研究組與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楊遠柱團隊合作,發現了一個新的特異調控水稻莖稈基部節長度的基因,該基因在培育水稻半矮稈性狀,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大面積水稻產量方面顯示了重要的應用價值。SBI基因編碼GA2氧化酶調控水稻品種株高及莖稈基部節間長度
Science發布水稻研究重要成果:不怕洪水的水稻基因
到目前為止,植物已經進化成為可以適應各種惡劣環境。然而,雖然水對于植物的生存至關重要,但是大量的水會導致植物被淹沒,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每年有長達4至5個月的時間的惡劣水淹環境,這對于農作物無疑是滅頂之災。 近期來自日本東北大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Ethylene-gib
我成功克隆水稻多個功能基因 已用于培育超級稻品種
我科學家成功的克隆了水稻多個產量、品質、抗逆和生長發育相關的功能基因,成果相繼發表在Nature等頂尖學術刊物上,基因申請了發明專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引起了廣泛關注。 這些基因的克隆代表了該領域的最新進展,研究論文產生了重大影響,多個基因已被用于培育多抗、優質、高產、營養高效的新型超級水稻品
菲律賓培育出耐鹽水稻品種
據外媒報道,位于菲律賓馬尼拉附近的國際水稻研究所16日宣布,科學家已成功培育出耐鹽水稻品種,這種水稻能生長在受海水侵襲的海岸土地。 國際水稻研究所發布聲明稱,他們希望能在4到5年內,將新品種提供給農民種植。新品種是由研究所內培育的一種水稻與在鹽水中發現的野生稻種雜交培育而成。 聲明稱
水稻地方品種農藝性狀相關基因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獲進展
水稻地方品種重要農藝性狀相關基因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態所韓斌研究員課題組,通過與中國水稻所、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研究所、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合作,結合第二代測序技術和自主開發的基因
研究發現水稻應答鎘脅迫關鍵基因
6月17日,記者從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獲悉,由該園科研人員完成的“水稻金屬耐受蛋白OsMPT1及其編碼基因和其RNA干涉片段”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 過量的重金屬在水稻體內累積,不僅影響水稻產量、品質及整個農田生態系統,而且可通過食物鏈危及動物和人類健康。研究水稻對重金屬吸收轉運的分子機制,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