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方:生物谷 會議形式:嘉賓演講、主題報告 時間:12月3-4日 地點:上海斯波特大酒店 大會官網:http://www.bioon.com/z/2015ngs/ 大會背景: 在整個生物產業板塊中,基因產業是炙手可熱的領域。隨著基因測序成本下降,測序技術迅猛發展,基因檢測更是目前應用最廣的一項能夠造福人類健康的事業。在美國,每年進行基因檢測的就有700多萬人次,使得美國女性乳腺癌發病率降低了70%,直腸癌發病率降低了90%。 全球應用基因檢測技術進行檢測的疾病數高達1502種,分布應用于疾病預防、基因診斷、個體化醫療等臨床領域。該技術實現“治未病”,促進預測醫學和健康管理產業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著醫療產業的形態,以及整個健康產業的形態。而個體化醫療的興起,激發了人們對基因測序的巨大需求,基因測序商業化、大眾化的意愿成為了科研界和臨床應用界的共識。我國二代測序技術目前還在臨床應用試點申報和遴選階段。......閱讀全文
【導讀】目前我國在數據行業標準方面概念還很模糊,這就導致科研機構、醫療機構、企業在利用基因數據的時候,沒有統一的規則,也造成基因測序行業良莠不齊。這種情況,亟須得到改變。 目前我國在數據行業標準方面概念還很模糊,這就導致科研機構、醫療機構、企業在利用基因數據的時候,沒有統一的規則,也造成基因測
如果是基因測序產業上游的公司,產品銷售的目標客戶廣泛,橫跨科研、醫療、商檢領域,產品包括測序儀、DNA提取試劑盒、捕獲試劑盒/多重子擴增試劑盒、建庫試劑盒、上機測序試劑盒,其中測序儀、上機測序試劑盒兩者是綁定的,DNA提取試劑盒、捕獲試劑盒/多重子擴增試劑盒、建庫試劑盒是可以用第三方的產品,國內
目前全國涉及基因檢測概念的公司有200余家,按照業務范圍劃分,這些公司可以分為: ①最上游的基因檢測儀器開發企業(測序儀、芯片掃描儀、PCR設備); ②提供樣本處理試劑和耗材的中上游企業(建庫試劑盒、檢測試劑盒、工具酶、基因芯片); ③提供第三方基因檢測服務的中游企業; ④提供測序數據存
何菊虹(化名)41歲時懷上了二胎,在西安一家民營醫院產檢“唐氏篩查”時,被醫生告知“一切正常”,但孩子出生后被確診為唐氏綜合征患者,一家人的生活從此陷入為孩子康復、治療的絕望里。 “如果當時就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這樣的悲劇就基本不會發生了。”深圳華大基因執行副總裁朱巖梅在朋友圈如此評論。 何
基因測序目前市場探索的區塊鏈落地場景之一。Odaily星球日報此前報道過的 Healio,最近,我們接觸到同樣來自美國的基因測序團隊 Nebula,這個項目最亮眼之處在于,其聯合創始人之一為合成生物學(synthetic biology)之父 George Church。 Church 是哈佛
12月22日,衛計委確定了第一批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盡管還未在衛計委網站上正式公布此消息,但是已有多家單位接到入選通知。到目前為止,已有湖南、河南、北京、廣東四個地區的試點單位名單公布,分別如下圖所示: 另外,重慶地區入選的單位有重慶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附屬兒童醫院、
基因檢測是利用科技手段,對基于個體基因、分子、細胞等進行檢測,通過海量生物信息學數據的精準分析,為醫療機構提供疾病診斷的依據,從而在此基礎上為病人提供個性化治療服務;此外,也可以用于疾病風險的預測,還能正確選擇藥物,避免藥物濫用和藥物不良反應。目前,基因檢測在疾病風險預測、臨床診斷輔助、癌癥早篩
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給人們帶來欣喜的同時,也必然會引起擔憂。基因測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 基因測序技術被看作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可以實現對疾病預測、預防、預警以及個體化診療。 但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市場卻并不讓人滿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目前我國在數據行業標準方面概念還很模糊,這就導致科研機構、醫療機構、企業在利用基因數據的時候,沒有統一的規則,也造成基因測序行業良莠不齊。這種情況,亟須得到改變。 基因測序,一直被視為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發展的重大革命。在經歷過前些年的積累之后,今年的基因測序行
最近,華大發布其自主研發的最新超高通量基因測序儀——“MGISEQ-T7”。華大方面表示,基于華大多年來在核心技術上的自主研發與突破,目前的T7是全球日生產能力最強的基因測序儀,堪稱“超級生命計算機”。據了解,基因測序儀是基因測序產業的上游核心,也是基因測序產業鏈上壁壘最高的部分。測序設備依賴進
隨著醫學技術提升、就醫環境改善,困擾人們的復雜疾病是否能夠得到更加有效的治療?相關統計顯示,針對城市居民死亡率較高的癌癥(惡性腫瘤)、心臟病、冠心病等復雜疾病,傳統醫療方案的治療效果并不佳。據WINSymposium公布的數據顯示,傳統醫療在腫瘤治療上用藥無效率高達75%。人們仍然談“癌”色變。
2014年9月24~26日,由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主辦,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中國醫院協會臨床檢驗管理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師管理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全國生物芯片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高科技產業化研究會協辦, 第二軍醫大學、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生物芯片分會、清華大學承辦
目前絕大多數基因檢測服務沒有臨床應用方面的證據。這意味著,基因檢測盡管意義重大,如果不加以嚴格管理,就有可能因為商業利益而毀掉這一前程遠大的技術的信譽。 在分子生物醫學迅速發展的今天,基因測序是每個人都避不開的話題。對于肺癌患者,在治療前進行基因組測序,知道是哪種驅動基因導致的癌癥,就可以有針
基因測序市場的比拼永遠是以技術為王,Illumina的二代測序技術(NGS)平臺憑借前所未有的規模,出色的數據質量和準確性,占據了全球70%的基因測序市場(2016年)。據統計,全球約90%的基因數據是基于Illumina平臺產生,Illumina毫無疑問已經是基因測序產業的巨無霸。中國作為Il
中國市場,進口基因測序儀仍占絕對優勢 基因測序產業是一個萬億級的藍海市場,催生了上萬家企業搶灘,其中99%以上的企業均聚焦于產業中下游提供測序服務,而壁壘最高、最具控制權的上游-基因測序儀生產企業卻是鳳毛麟角。 目前全球基因測序上游市場處于一種被歐美企業壟斷的態勢,即使在國內市場,上游也一直
“無創產前檢測”曾被譽為2013年最可能改變世界的十大創新性科學技術之一,這也開啟了基因測序正式商業化的大門。正是由于基因測序與民生健康不言而喻的關系,發達國家早已開始布局基因測序這一新興市場,并逐步拓展市場范圍。目前,雖然我國的基因測序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全球著名財經雜志《福布斯》曾預測在中國
21世紀之所以能成為生物學的世紀,這是因為隨著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溫飽問題早已解決,并催生了“大健康產業”成為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2012年全世界共新增1400萬癌癥病例并有820萬人死亡,癌癥已經成為世界性難題。由于基因突變導致腫瘤形成,人以群分,腫瘤以基因突變分,二代測序為繪制腫瘤基因突變譜
上周五,有媒體報道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華大基因)CEO王俊離職。深晚記者經過核實,王俊確實不再擔任華大基因CEO,但王俊本人并未離開華大基因,而是將主導組建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關注前瞻性業務發展的新業務機構。 繼續留任華大基因董事會 據華大基因7月17日官網發布消息:“為配合新
日前,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國家衛計委聯合發出通知,叫停了包括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基因測序。 基因測序雖然在中國剛剛興起,部分產前基因檢測也相對成熟,但是目前國內一些機構卻不惜用“包測百病”來吸引顧客。基因測序市場現狀究竟如何?被叫停后會不會產生新的問題?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基因測序被緊
基因診斷,又稱之為DNA診斷或分子診斷,是應用分子生物學方法,檢測患者體內遺傳物質結構或表達水平的變化,繼而做出診斷的技術,它為疾病的預防、預測、診斷、治療和疾病轉歸提供更為準確的信息。有報道稱,2014年的全球體外診斷市場達到500億美元,中國市場為60億美元左右,其中基因診斷占比10%左右,
食藥總局7月2日公告,首次批準注冊的第二代基因測序診斷產品,包括兩款基因測序儀、兩款檢測試劑盒,即為孕產婦篩查唐氏綜合癥等先天性基因缺陷風險,避免新生兒出生缺陷。產前基因檢測經過近半年的暫停后,終獲得“合法身份”。 廣東省食藥監局相關人士7月2日向記者透露,食藥總局批準的基因測序產品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日前聯合發出通知,任何醫療機構不得開展基因測序臨床應用,已經開展的要立即停止,仍繼續開展的,衛生行政部門要依法依規予以查處。 據介紹,包括產前基因檢測在內的基因測序相關產品和技術,屬于當代前沿產品和技術研究范疇,涉及倫理、隱私和人類遺傳資源保護、生物
隨著十三五規劃和國家健康2030綱要的陸續出臺,我國政府也在不斷加大對精準醫療的支持力度。P4 China國際精準醫療大會在十三五規劃國家精準醫療計劃開啟元年隆重舉辦,旨在匯聚政、產、學、研、資各方力量,并將政策、監管、資本、技術、應用、商業整合在一個平臺,進一步探討從系統生物學研究、精準診斷的
01 全球精準醫療進展 自2015年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提出“精準醫學計劃”后,精準醫療概念迅速席卷全球,近年來更呈逐年加速趨勢,各種新技術、新產品不斷出現。 基因測序的成本進一步降低至100美元,解讀效率進一步提升。 2017年1月,基因測序行業巨頭美國Illumina公司推出全新測序儀,將
在網上搜索“基因測序”,能看到多家醫療機構、體檢中心,甚至公司提供的體檢套餐,內容覆蓋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等基因檢測,價格從數百元到數萬元不等。只需一滴血或一點唾液,就能預測罹患多種疾病,如癌癥或白血病,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發出通知,要求在相關準入標準
10月11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所長Eric D. Green,美國加州首席科學官Edward M. Rubin以及美國華盛頓華盛頓華盛頓大學華盛頓大學醫學與基因組科學榮譽教授Maynard V. Olson在Nature聯合發表了一篇預測性文章,題為The future
此前因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切除乳腺一事而成為全球熱點的基因檢測,最近因歌手姚貝娜的“隕落”再度被人關注。湊巧的是,在國內,曾被一度叫停的國內基因檢測臨床應用,近日隨著國家衛計委通過了第一批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名單,也再度放開。有業內人士預測,中國國內基因檢測及其相關產業將可能形成每年
導讀: 根據NGS儀器生產龍頭公司Illumina預測,NGS應用市場總規模為200億美元,其中,腫瘤領域占比60%,達120億美元,是最主要的應用領域,生命科學領域50億美元,遺傳病檢測20億美元。 腫瘤基因檢測政
2015年12月18日,中國基因測序龍頭華大基因出現在證監會披露的IPO排隊名單中。就在昨日(1月5日)晚間,共進股份(603118,SH)發布公告稱,為推動公司創新轉型,實現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發展,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共進投資向上海小海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海龜科技)增資3000
繼衛計委醫政司發布第一批基因測序臨床試點后,2015年1月15日,衛計委婦幼司發布了第一批可以開展NIPT的產前診斷試點單位,全國31個省市地區共有109家機構入選,通知截圖及入選單位和名單如下所示: 根據通知,衛計委婦幼司此次試點的目的是:通過在試點產前診斷機構的臨床應用驗證與評價,完善高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