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癌癥研究會新發布的報告顯示,其研究人員發現了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并形成新腫瘤的關鍵機制,未來有望據此開發出有針對性的藥物,抑制癌細胞擴散。 領導這項研究的科研人員馬蘭希在美國新一期《細胞》雜志上報告說,癌細胞一旦擴散到身體的某個部位,就需要利用新環境中的機體組織來幫助癌細胞形成新腫瘤,也就是說癌細胞要把新環境“改造”得更適合自身生存。 研究人員通過小鼠實驗發現,能輕易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細胞會產生一種名為“THSB2”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激活成纖維細胞,后者既能形成疏松結締組織,也能幫助腫瘤生長。癌細胞產生越多的THSB2蛋白質,新環境就會越快地朝著有利腫瘤生長的方向改變。 馬蘭希和同事認為,這是非常重要的發現,下一步他們希望找到合適的藥物來阻止癌細胞產生THSB2蛋白質,以觀察能否降低癌細胞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能力。......閱讀全文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抗癌療法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1】Science:揭示西蘭花抗癌新機制!讓腫瘤抑制基因再激活的新型抗癌療法出爐 doi:10.1126/science.aau0159 要聽媽媽的話:西蘭花是有好處的。長期以來與降低癌癥風險有關的西蘭花和其他十字
我們都知道,癌癥的發生很復雜,而且往往是由于多種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然而有時候癌癥的發生或擴散往往需要幫手來幫忙,那么到底有那些因素會成為癌癥的“幫兇”來幫助癌癥發展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分享給各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癌癥都有哪些“幫兇”! 【1】兩項研究揭示骨髓源性免
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長生不老藥有望即將來臨 doi:10.1016/j.cell.2017.02.03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一種肽能夠選擇性地尋找和破壞阻止組織正常更新的衰老細胞,并且證
近年來,科學家們逐漸開始使用大數據分析來對多種疾病進行研究,當然,研究人員也取得了多項研究進展,本文中,小編就對近年來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Cancer Immunol Res:科學家有望利用大數據分析來預測癌癥患者對免疫療法的反應 doi:10.1158/2326-60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8年就剩下最后的15天時間了,在即將過去的這一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免疫療法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2018年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梳理解讀,分享給大家! 【1】Science:特定腸道共生細菌能夠提高癌癥免疫療法的治療成功率 doi:10.1126/sc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是兒童癌癥的發病機制以及療法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揭示兒童神經母細胞瘤惡化和消退的分子機制 DOI: 10.1126/science.aat6768 周圍神經系統腫瘤(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umo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在腫瘤研究領取得的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Shrey Sindhwani 【1】Nat Mater:打破常規!揭示納米顆粒進入腫瘤的新機制! doi:10.1038/s41563-019-0566-2 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決定哪些納米顆粒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8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8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1】Nature:科學家成功逆轉大腦干細胞的衰老過程 有望開發返老還童新方法 doi:10.1038/s41586-019-1484-9 近日,一
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即艾滋病(AIDS,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病毒,是造成人類免疫系統缺陷的一種病毒。1983年,HIV在美國首次發現。它是一種感染人類免疫系統細胞的慢病毒(lentivirus),屬逆轉錄病毒的一種。HIV通過
2018年5月份即將結束了,5月份Science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Science:腸道微生物組竟能控制肝臟中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doi:10.1126/science.aan5931; doi:10.1126/science.aat8289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研究的深入,他們慢慢發現,氧氣在多種疾病發生的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有研究人員就發現,缺氧狀態能夠讓腫瘤變得更加惡性;但又有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將小鼠置于極端缺氧的環境下時,小鼠就能夠進行心肌再生。那么氧氣到底有著怎樣的特殊功效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報告進行了整理,分享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細胞受體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Luismmolina/iStock 【1】Nature:中國科學家利用單粒子低溫電子顯微鏡成功揭示T細胞受體復合物的分子結構 doi:10.1038/s41586-019-1537-0
中性粒細胞是血液中的一種白細胞,其主要作用是吞噬細胞,當人體出現感染或炎癥時,中性粒細胞就會聚集在有炎癥的地方開始吞噬細胞和細菌,幫助機體抵御感染等疾病的發生。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中性粒細胞扮演的角色或許不僅如此,其還扮演著其它角色,本文中,小編就對相關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2019年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迄今為止最大規模人體微生物組研究揭示出數千種新型微生物物種 doi:10.1016/j.cell.2019.01.001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意大利特蘭托大學計算宏基
隨著癌癥研究的不斷創新發展,不斷涌現的新型癌癥成像技術也在幫助科學家們對癌癥進行更為快速的診斷,并且更加容易幫助尋找最具潛力的癌癥新藥并將新藥推向臨床試驗;其中英國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們就走在了這一領域的前沿,他們將先進的成像技術應用到了癌癥藥物的研發初期,結果顯示這些成像技術有助于剔出效果不佳的
2020年3月份即將結束了,3月份Cell期刊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分享。 1.Cell:我國科學家從結構和功能角度揭示SARS-CoV-2利用人ACE2進入細胞機制 doi:10.1016/j.cell.2020.03.045 病毒感染始于病毒顆粒與宿主表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時間總是匆匆易逝,轉眼間11月份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學習呢?小編對相關文章進行了整理,與大家一起學習。 圖片來源:Drs. Christopher Parkhurst and David Artis (WCM) 【1】Nature:首次揭示機
個體化醫療正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學界的重視,而生物標志物是實施個體化醫療的基礎。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是近年來隨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而提出的一類與細胞生長、增殖、疾病發生等有關的標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過程或病理過程或對治療干預的藥物反應,在早期診斷、疾病預防、藥物靶點確
近年來,隨著科學家們在癌癥領域的研究進展,他們逐漸發現腫瘤血管或許能夠作為開發新型抗癌療法的靶點,當然,腫瘤形成的血管對于腫瘤的擴散和進展也至關重要,那么科學家們如何以腫瘤血管為基礎來開發治療癌癥的新型療法呢?本文匯總,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各位! 【1】Nat Commun:新靶點
自然殺傷細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機體免疫系統中重要的細胞,其不僅與抗腫瘤、 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調節有關,而且在某些情況下還能參與超敏反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發生。本文整理了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解讀NK細胞在抵御多種疾病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1】Nature子刊:揭開NK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腫瘤抑制因子p53研究中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NIH 【1】Cell Rep:揭示p53突變在癌癥中的新模式和新功能 doi:10.1016/j.celrep.2019.07.001 TP53是研究最廣泛的癌癥基因之一,以其抑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在揭示癌癥發病機制、開發治療和預防癌癥新型方法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隨著研究的深入及多種機制的發現,科學家們讓癌癥變成了一種可控的疾病。 近日,來自美國德州農工健康科學中心研究所的科學家就發現西蘭花中名為蘿卜硫素的提取物或許可以幫助治療癌癥;又有研究者發現冥想也可以幫助癌癥的治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的抗瘧疾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ence:重大突破!根治瘧疾有戲!選擇性抑制PfCLK3蛋白可殺死處于各個發育階段的瘧原蟲 doi:10.1126/science.aau1682.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蘇格蘭格拉斯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
科學家們最早在開發一種藥物或化合物時往往只是針對治療或改善某一種疾病,然而,隨著研究者們深入的研究或偶然間的研究發現,他們才意識到這些藥物/化合物或許還有別的用處,能夠治療其它多種類型的疾病,比如說研究人員就發現,治療糖尿病的藥物二甲雙胍不僅能夠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還能夠有效殺滅癌細胞
近年來,科學家們通過深入研究在癌癥化療研究領域取得了多項研究突破,那么近期又有哪些值得一讀的最新研究報道呢?本文中,小編對相關研究進行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1】Nature:模塊化基因增強子導致白血病并調控化療療效! DOI:10.1038/nature25193 骨髓每天都會產生數十億
本文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新型成像技術如何改善科學家們對人類健康的研究!圖片來源:Science Advances 【1】Science子刊:新成像技術揭示大腦如何處理信息 doi:10.1126/sciadv.aau7046 如今,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繪制出大
不知不覺,1月即將結束了,在即將過去的1月里Nature雜志又有哪些亮點研究值得閱讀呢?小編對此進行了整理,與各位一起學習。 【1】Nature:附帶致死性或有助開發出治療胰腺癌的新方法 doi:10.1038/nature21052 癌細胞經常剔除在正常情形下抑制腫瘤形成的基因。這些基因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聚焦科學家們在T細胞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 【1】Nat Immunol:鑒定出對抗特殊靶標的T細胞 doi:10.1038/s41590-019-0544-5 當接種疫苗,或者解除過敏原以及微生物病原體之后,免疫系統激活,產生的T細胞亞
時至歲末,轉眼間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迎接我們的將是嶄新的2020年,在即將過去的2019年里,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領域取得了多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就對本年度科學家們在癌癥檢測研究領域取得的重磅級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1】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