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中國將于2016年發射“碳衛星”進行二氧化碳監測

    中國將于2016年擇機發射首顆“碳衛星”,旨在為中國節能減排等宏觀決策提供數據支撐。記者2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衛星載荷研制進入沖刺階段。 該衛星始于中國“十二五”期間設置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與應用示范”重大項目。以二氧化碳遙感監測為切入點,研制并發射以高光譜二氧化碳探測儀、多譜段云與氣溶膠探測儀為主要載荷的高空間分辨率和高光譜分辨率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 上述兩臺載荷研制任務均由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承擔。據悉,載荷正樣已順利完成熱真空環境試驗并出罐,即將開始實驗室標定,意味著進入最后沖刺階段。 自2011年項目啟動以來,長春光機所先后完成了高光譜二氧化碳探測儀與多譜段云與氣溶膠探測儀的一體化方案設計,突破了大面積高精度衍射光柵制造、長壽命指向反射鏡制造等多項關鍵技術。 載荷研制完成后,將交付衛星總體單位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進入整星試驗測試階段。“碳衛星”將于2016年5月出廠后擇......閱讀全文

    我國碳匯監測進入衛星遙感時代

    我國碳匯監測進入衛星遙感時代 今天成功發射的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可以獲取我國森林碳匯數據,提高碳匯計量的效率和精度,為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總體主任設計師 黃縉:碳排放的過程叫從化石燃料里面儲存的碳變到二氧化碳,到

    監測碳排放--中國碳衛星獲取首個全球碳通量數據集

      8月15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獲悉,基于我國第一顆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中國碳衛星的大氣二氧化碳含量觀測數據,來自該所等單位的研究人員利用先進的碳通量計算系統,獲取了中國碳衛星首個全球碳通量數據集。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結果,標志著我國具備了全球碳收支的空間定量監測能力,是國際上繼

    排放監測“碳衛星” ——全球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應用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如何觀測?遙望藍天,“碳衛星”正成為中堅力量。2021年,中國科研團隊基于我國第一顆碳衛星——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的觀測數據,發布全球碳通量數據集,標志著我國已具備全球碳收支的空間定量監測能力,可以助力盤點各地碳收支。  碳中和進程不僅依賴能源技術的變革創新,也離不開

    監測全球碳排放 中國碳衛星:“我在太空挺好的”

       在距離地面700公里外的預定軌道上,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簡稱“碳衛星”)每1.5小時都會向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傳輸信號。“它在太空挺好的。”6日,碳衛星地面應用系統總指揮、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副主任張鵬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說。  這是我國首顆、全球第三顆專門用于觀測全球大氣中二氧化碳

    我國碳匯監測將進入天基遙感時代

    在不久前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上,在太空中進行在軌測試的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以下簡稱“碳星”),以模型形式與公眾見面。 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以下簡稱五院)遙感衛星總體部抓總研制的“碳星”,是世界首顆森林碳匯主被動聯合觀測遙感衛星,它將使我國碳匯監測進入天基遙感時代。 “

    碳衛星利用高光譜進行全球“碳普查”

      我國首顆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即將發射升空,它將用慧眼一探全球二氧化碳變化的秘密。  “我國還沒有這么復雜觀測模式的民用衛星,它通過5種觀測模式的組合,完成對全球二氧化碳的探測,衛星裝載的高光譜二氧化碳探測儀有2000多個通道,光譜解析度極高,衛星研制難度極大。”碳衛星首席應用科學家盧乃錳告訴

    “基于碳衛星的遙感定量檢測應用技術研究”項目啟動

      4月9日,由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田向軍副研究員擔任項目首席、大氣所作為項目牽頭單位的國家863計劃“基于碳衛星的遙感定量檢測應用技術研究”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外專大廈舉行。會議由朱江副所長主持。  本項目作為國家863計劃地球觀測與導航技術領域重大項目“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與應用示范”的有效

    天外立體瞰森林,中國碳匯監測進入天基遙感時代

    中新社北京8月4日電 (馬帥莎 李莉)8月4日,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簡稱“碳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其主要任務是監測陸地生態系統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即考察陸地生態系統的碳匯能力,為中國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重要的遙感支撐。 過去,中國傳統的碳匯測量主要依靠人

    碳衛星:“把脈”全球大氣治理

      在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毅的辦公室中,放著一個縮小版的全球二氧化碳監測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碳衛星)模型。別看它身形小,卻承擔著監測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分布的“大”使命。  從國外專家口中的“impossible”到2016年成功發射,碳衛星已經在太空中工作了5年多。作為我國首顆、全球第三顆碳

    碳監測助力中國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

    大背景:  2020年9月22 日,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上提出:“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碳達峰”,指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要在 2030 年前達到頂點,此后便要開始下降。  “碳中和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