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Antpedia LOGO WIKI資訊

    中國學者發表RNA甲基化重要成果

    基因組DNA和組蛋白上存在可逆的表觀遺傳學修飾,這些修飾可以調控基因的表達,由此決定細胞的狀態,影響細胞的分化和發育。近年來人們發現,mRNA和其他RNA也存在類似的表觀遺傳學調控,比如m6A(N6-methyladenosine)。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和美國普渡大學研究團隊,通過全轉錄組高通量深度m6A測序,揭示了擬南芥不同器官之間差異性的m6A甲基化模式。這項研究發表在十二月十四日的Genome Biology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是Zhaobo Lang和Yizhen Wan。 RNA在生物學系統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兼具信息分子和調控分子雙重功能,不僅將DNA的遺傳信息傳遞給蛋白,也調節著許多生物學過程。RNA的轉錄后修飾為其多樣化的功能奠定了基礎。據估計RNA上有一百多種化學修飾,但絕大多數修飾的功能還鮮為人知。 m6A是真核生物mRNA上最常見的一種轉錄后修飾,介導了超過80......閱讀全文

    孫方霖:表觀遺傳學 后基因組時代的領舞者

    DNA雙螺旋的解碼者、諾貝爾獎獲得者Watson說:“你可以繼承DNA序列之外的一些東西。這正是現在遺傳學中讓我們激動的地方。” 不久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利用由“路標計劃”管理的新基金,啟動了表觀基因組學研究計劃,一批表觀遺傳學項目和研究人員將獲得數百萬到上千萬美元的經費支持。幾乎在同時

    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表觀遺傳學什么是重點

      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消息,8月18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項目評審結果,其中面上項目16709項、重點項目624項、創新研究群體項目38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00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6155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829項、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

    朱健康院士PLOS發表植物學新研究

      2015年1月8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朱健康課題組,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PLOS Genetics》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題為“An AP Endonuclease Functions in Active DNA Dimethylation and Gene Imprinting in A

    中國學者發表RNA甲基化重要成果

      基因組DNA和組蛋白上存在可逆的表觀遺傳學修飾,這些修飾可以調控基因的表達,由此決定細胞的狀態,影響細胞的分化和發育。近年來人們發現,mRNA和其他RNA也存在類似的表觀遺傳學調控,比如m6A(N6-methyladenosine)。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和美國普

    頂級實驗室《Nature》發布表觀基因組學圖譜

      基因組中表觀遺傳變化是能遺傳的,近期來自Salk生物學研究所等處的一組研究人員完成了一項野生植物表觀基因組學全范圍內的研究分析,從中發現了這種修飾與遺傳信息相互作用的共同模式。這一成果公布在3月7日Nature雜志在線版上。   文章通訊作者是Salk研究所的著名教授Joseph R. E

    著名學者朱健康院士Cell Research發表表觀遺傳學研究成果

      生物通報道:轉座子通常是通過表觀遺傳學機制(包括DNA甲基化)保持沉默的。12月9日,在《Cell Research》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美國普渡大學以及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擬南芥中將一對Harbinger轉座子衍生蛋白(HDPs)——HD

    看表觀新修飾-6mA甲基化如何助力IF飆升!

      DNA甲基化修飾是表觀遺傳研究的熱點之一,我們通常認為DNA甲基化就是胞嘧啶甲基化(5-methylcytosine, 5mC),卻不知道隨著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科研者們已經在真核生物中(果蠅 、真菌、萊茵衣藻、秀麗隱桿線蟲等)發現了一種新的DNA甲基化修飾—DNA-6mA甲基化,且DNA-6m

    著名學者朱健康Cell子刊表觀遺傳研究新文章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和普渡大學的研究人員證實,甲基化CpG結合蛋白MBD7促進DNA主動去甲基化,限制了DNA高度甲基化以及轉錄水平的基因沉默。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表在2月12日的《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志上。  任職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和普渡大學的朱健康

    我國學者在植物甲基腺嘌呤動態可逆調控研究取得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21432002,21372022,21210003)等資助下,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何川/賈桂芳課題組在高等植物N6-甲基腺嘌呤(m6A)動態可逆調控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N6-甲基腺嘌呤去甲基酶ALKBH10B通過m6A介導調控擬南芥開花轉化機理  研究

    一文了解甲基化研究領域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甲基化研究領域取得的新進展,分享給大家!圖片來源:Vossman/ Wikipedia  【1】Nature:母體維生素C調節DNA甲基化重編程和生殖細胞產生  doi:10.1038/s41586-019-1536-1  發育通常被認為是在

    上海生科院揭示等位遺傳調控機制

      5月14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Report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Involvement of multiple gene silencing pathways in a paramutation-like phenomenon in A

    植物DNA去甲基化的機理和功能

      10月19日,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JIPB)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郎曌博研究組題為The mechanism and function of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

    著名學者朱健康Nature子刊表觀遺傳研究新文章

      來自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加州大學河濱分校等處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發現,活性DNA去甲基化發生缺陷的擬南芥突變體過度生成了氣孔世系細胞(stomatal lineage cell)。研究結果發表在6月5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

    南京農業大學最新PlantCell文章

      來自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處的研究人員首次報道了表觀遺傳修飾對水稻株高和花器官發育的重要作用,揭示了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修飾之間的關聯,為進一步研究表觀遺傳修飾對水稻生長發育的調控機制奠定基礎。相關成果公布在植物學權威期刊The Plant Cell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南

    朱健康研究團隊發現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新機制

      7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

    研究發現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新機制

      近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

    朱健康院士團隊揭示植物DNA主動去甲基化的完整調控途徑

      近日,PNAS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Histone Acetylation Recruits the SWR1 Complex to Regulate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Arabidops

    北大,中科院最新Nature子刊揭示miRNA的新調控作用

      生物通報道: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北京大學生科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單子葉植物所特有的、受RSV侵染抑制的水稻負調控抗病因子miR528,這項研究揭示了miR528及其調控的靶基因在水稻與病毒相互作用過程中的抗病機制。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Plants雜志上,文章的通訊作者

    中科院、復旦Nature子刊解析RNA甲基化

      在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中,遺傳信息從DNA、RNA流向蛋白。基因組DNA和組蛋白上都存在可逆的表觀遺傳學修飾,這些修飾可以調控基因的表達,并由此決定細胞的狀態,影響細胞的分化和發育。近年來人們發現,mRNA和其他RNA上也存在類似的調控機制。  N6-methyladenosine(m6A)是真

    PacBio三代單分子測序獲表觀遺傳研究新發現

      來自福建農林大學海峽聯合研究院林學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mprehensive profiling of rhizome-associated alternative splicing and alternative polyadenylation in moso bamboo (P

    Nature發表華中農大殷平課題組RNA表觀遺傳學研究新進展

      2016年6月23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Nature》發表了華中農大生科院/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殷平教授結構生物學團隊關于N6腺嘌呤甲基轉移酶METTL3-METTL14蛋白復合體晶體結構的最新科研進展。論文以“Structural basis of N6-adenosine methyl

    上海生科院發現植物去甲基化調控的新機制

      2月12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課題組的研究論文The Methyl-CpG-Binding Protein MBD7 Facilitates Active DNA Demethylat

    遺傳發育所植物組蛋白H3K27me3去甲基化酶研究獲進展

      PcG介導的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上三甲基化(H3K27me3)在基因沉默和發育調控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鼠胚胎干細胞中超過10%的基因受該種修飾調控,擬南芥中超過7,000個基因受該修飾調控。擬南芥中H3K27me3主要由CLF和SWN兩個甲基轉移酶催化,并招募LHP1結合以有效抑制基因表

    朱健康教授等人PNAS利用CRISPR技術解析DNA甲基化

      來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和郎曌博研究組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ritical roles of DNA demethylation in the activation of ripening-induced genes and inhibition of r

    上海生科院揭示DNA甲基化對番茄果實成熟的重要作用

      5月15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和郎曌博研究組題為Critical roles of DNA demethylation in the activation of ripening-induced genes an

    2012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哪些干細胞項目資助金額最大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項目、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項目等方面的評審結果。有關評審結果將通知相關依托單位,其科研管理人員可登錄科學基金網絡信息系統(https:

    上海生科院揭示擬南芥DNA主動去甲基化調控新機制

      12月9日,《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組題為A pair of transposon-derived proteins function in 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c

    上海生科院發現調控種子印跡基因表達的新機制

    圖A:ape1l 和zdp雙突變對種子發育的影響圖B:APE1L蛋白調控擬南芥中DNA主動去甲基化途徑的工作模型  1月8日,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朱健康課題組與科爾多瓦大學合作研究發現,擬南芥主動去甲基化途徑中的新組件APE1L蛋白不僅是DNA主動去甲基化途徑中的一

    科學家揭示植物葉片衰老表觀遺傳學調控新機制

      葉片衰老受到嚴苛的調控過程,是葉片發育的最后階段。葉片衰老時,葉綠素、核酸、脂類、蛋白質及其它高分子物質會被分解成營養物質,并會重新分配到生長旺盛的器官或貯存器官中。伴隨著葉片年齡的增長,大量葉片衰老相關基因會被誘導表達。研究發現很多葉片衰老相關基因的誘導表達與組蛋白第三亞基四號賴氨酸的三甲基化

    中科院醫藥學組院士新增12名 包括三名女科學家

      2015年11月13日,兩年一次的中科院院士新增名單發布,共計61名杰出科學家入選此次院士榜單。其中,備受生物界矚目的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院士名單也新鮮出爐,從30位候選名單中歷經“終選”機制新增院士12名,包括三名女科學家。12名新增院士中,有5位來自于中國科學院地方研究院,1位(王福生院士)來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